医用口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1405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医用口罩及其制造方法。该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挂耳,口罩本体包括疏水层、第一熔喷布层、杀菌抗病毒层以及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亲肤层;杀菌抗病毒层包括基底层、活性层以及用于黏附连接基底层和活性层的粘接层,杀菌抗病毒层层叠叠设于第二表面上;第一熔喷布层层叠叠设于杀菌抗病毒层背离亲肤层的表面上;疏水层层叠叠设于第一熔喷布层背离杀菌抗病毒层的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医用口罩具有良好的杀菌抗病毒效果,并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口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常用的普通医用口罩主要有三层结构:外层疏水无纺层布、中间起吸附作用且带静电的熔喷布层以及内层亲肤无纺布层,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熔喷布,可以通过静电吸附阻隔细菌、病毒等微颗粒,可以抗菌杀菌但并不能杀死病毒。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熔喷布电荷的流失,从而使其吸附能力下降失去防护效果。因此,口罩使用一次后就需要丢弃,这造成医疗用品的大量浪费并带来了大量的医疗垃圾。为了使得医用口罩具有抗病毒效果,现有技术通过制备包含棉纤维、TiO2-壳聚糖纤维、竹炭纤维、竹纤维和纳米银纤维的医用口罩,该医用口罩虽然具有抗病毒效果,但是银离子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制造过程需要静电纺丝等工艺,工艺繁琐。因此开发一款既能够杀菌又能抗病毒、杀菌作用衰减缓慢且使用周期较长,同时制造工艺简单的医用口罩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口罩,旨在解决现有医用口罩不具有抗病毒功能且杀菌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与所述口罩本体连接的挂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n亲肤层,所述亲肤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用户的面部;/n杀菌抗病毒层,包括基底层、活性层以及用于将所述活性层与所述基底层进行黏附连接的粘接层,所述杀菌抗病毒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n第一熔喷布层,所述第一熔喷布层层叠叠设于所述杀菌抗病毒层背离所述亲肤层的表面;/n疏水层,所述疏水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第一熔喷布层背离所述杀菌抗病毒层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与所述口罩本体连接的挂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
亲肤层,所述亲肤层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用户的面部;
杀菌抗病毒层,包括基底层、活性层以及用于将所述活性层与所述基底层进行黏附连接的粘接层,所述杀菌抗病毒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第一熔喷布层,所述第一熔喷布层层叠叠设于所述杀菌抗病毒层背离所述亲肤层的表面;
疏水层,所述疏水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第一熔喷布层背离所述杀菌抗病毒层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为第二熔喷布层,所述基底层具有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二熔喷布层贯穿设有孔隙;
所述粘接层附着于所述基底层至少一侧面且自所述侧面延伸附着于所述孔隙的内侧壁;
所述活性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粘接层的表面上,并延伸层叠叠设于所述孔隙内的所述粘接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附着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且延伸附着于所述孔隙的内侧壁;
所述活性层包括第一活性层和第二活性层,所述第一活性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所述粘接层之表面,所述第二活性层层叠叠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所述粘接层之表面,且所述第一活性层和所述第二活性层分别延伸至所述孔隙中的所述粘接层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非离子活性剂层;所述活性层为壳聚糖季铵盐层;和/或,
所述亲肤层为亲肤无纺布层;所述疏水层为疏水无纺布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口罩,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层的材料选自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醇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胺、聚氧乙烯烷醇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形成所述壳聚糖季铵盐层的材料选自羟乙基壳聚糖季铵盐、羟丙基壳聚糖季铵盐、甲基壳聚糖季铵盐、乙基壳聚糖季铵盐、丙基壳聚糖季铵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丽王静刘缘潘浩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