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195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门窗结构,包括窗框、压线组件和窗体,所述窗框套设在所述压线组件外,所述窗体通过所述压线组件安装在所述窗框上,所述压线组件朝向室外一侧的下面板设有排水孔,位于所述排水孔下方的所述窗框的外侧面板至少部分朝向室内方向推进,使排水孔与室外空气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门窗结构,滴落在窗体与压线组件之间的雨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该排水孔快速排出室外,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由于将排水孔设置在压线组件的下面板上,因此无论从室外向室内或从室内向室外看均无法看到该排水孔,从而起到“隐形”效果,不仅提高了美观度,且有效避免了雨水倒灌,同时不需要设置排水孔盖,结构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涉及一种门窗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窗结构一般都是在朝向室外一侧的压线组件的外侧面板设置排水孔,如图1所示。该设置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窗体与压线组件之间的积水排出,但遇到台风天气时,该排水孔容易发生雨水倒灌现象。另外,将排水孔设置在外侧面板上,降低了窗扇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门窗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窗结构,包括窗框、压线组件和窗体,所述窗框套设在所述压线组件外,所述窗体通过所述压线组件安装在所述窗框上,所述压线组件朝向室外一侧的下面板设有排水孔,位于所述排水孔下方的所述窗框的外侧面板至少部分朝向室内方向推进,使排水孔与室外空气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由此,滴落在窗体与压线组件之间的雨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该排水孔快速排出室外,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由于将排水孔设置在压线组件的下面板上,因此无论从室外向室内或从室内向室外看均无法看到该排水孔,从而起到“隐形”效果,不仅提高了美观度,且有效避免了雨水倒灌,同时不需要设置排水孔盖,结构更加简单。进一步地,所述压线组件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压线以及位于室外侧的第二压线,所述第二压线包括设于所述窗体下方的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朝向室外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窗体侧面的支腿部,所述排水孔设置在主体部上且靠近所述支腿部。进一步地,所述支腿部与主体部相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腿部上设有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窗体的侧面相抵接;所述窗体、第二密封条、支腿部和主体部共同围成集水腔,所述排水孔连通所述集水腔。由此,雨水击打在窗体上并透过第二密封条进入到集水腔内,最终通过排水孔排出室外。进一步地,所述窗框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框架以及位于室外侧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通过至少一隔热条连接;所述第二框架的外侧面板整体向室内方向推进,以形成排水通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线的一端设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与所述窗体的另一侧面相抵接,所述第一密封条与第二密封条相对设置。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密封条和第二密封条与窗体抵接,可提高该窗扇的气密性和水密性。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卡扣件,所述第一压线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上。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卡扣件,使得第一压线的安装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压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压线上。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卡扣件,使得第二压线的安装更加简单,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门窗结构,滴落在窗体与压线组件之间的雨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该排水孔快速排出室外,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由于将排水孔设置在压线组件的下面板上,因此无论从室外向室内或从室内向室外看均无法看到该排水孔,从而起到“隐形”效果,不仅提高了美观度,且有效避免了雨水倒灌,同时不需要设置排水孔盖,结构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门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门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二压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窗框;11、第一框架;111、第一卡槽;12、第二框架;13、隔热条;2、压线组件;21、第一压线;211、第二卡接凸起;22、第二压线;221、主体部;2211、排水孔;2212、第四卡槽;222、支腿部;2221、第五卡槽;3、窗体;4、第一卡扣件;41、第一卡接凸起;42、第二卡槽;5、第二卡扣件;51、第三卡接凸起;52、第四卡接凸起;6、第一密封条;61、第三卡槽;7、第二密封条;71、第五卡接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阅图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门窗结构,包括窗框1、压线组件2和窗体3,该窗框1套设在压线组件2外,该窗体3通过该压线组件2安装在窗框1上。该压线组件2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压线21以及位于室外侧的第二压线22,该第二压线22朝向室外一侧的下面板上设有排水孔2211,位于该排水孔2211下方的窗框的外侧面板至少部分朝向室内方向推进,使排水孔2211与室外空气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该窗体3为玻璃。由此,滴落在窗体3与压线组件2之间的雨水可在重力作用下通过该排水孔2211快速排出室外,从而提高了排水效率;同时,由于将排水孔2211设置在压线组件2的下面板上,因此无论从室外向室内或从室内向室外看均无法看到该排水孔2211,从而起到“隐形”效果,不仅提高了美观度,且有效避免了雨水倒灌,同时不需要设置排水孔盖,结构更加简单。再参阅图2,该窗框1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框架11以及位于室外侧的第二框架12,该第一框架11与第二框架12之间通过至少一隔热条13连接。该第二框架12朝向室外一侧的外侧面板整体向室内方向进,从而形成竖直状的排水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该隔热条13有两条,且上下相对设置。由此,两条隔热条13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能够有效地阻止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进行交换,从而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参阅图3,该第二压线22包括设于窗体3下方的主体部22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221朝向室外一侧且用于支撑窗体3侧面的支腿部222,该排水孔2211设置在主体部221上且靠近支腿部222。该支腿部222与主体部221相互垂直设置。另外,该支腿部222上设有第五卡槽2221,该第五卡槽2221上设有第二密封条7,该第二密封条7与窗体3的侧面相抵接;该窗体3、第二密封条7、支腿部222和主体部221共同围成集水腔,该排水孔2211连通该集水腔。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密封条7上设有与第五卡槽2221相配合的第五卡接凸起71,通过将该第五卡接凸起71卡接到第五卡槽2221内,可实现第二密封条7的固定。由此,雨水击打在窗体3上并透过第二密封条7进入到集水腔内,最终通过排水孔2211排出室外。另外,该主体部221靠近支腿部222处设有一凸起,该凸起朝远离第二密封条7的方向设置,该排水孔2211设置在该凸起处。由此,通过将该排水孔2211设置在该凸起处,可增大其与第二密封条7之间的距离,进而增大排水落差,更有利于排水。再参阅图2和图4,还包括第一卡扣件4,该第一压线21通过该第一卡扣件4安装在第一框架11上。具体的,该第一框架11的上面板设有第一卡槽111,该第一卡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结构,包括窗框(1)、压线组件(2)和窗体(3),所述窗框(1)套设在所述压线组件(2)外,所述窗体(3)通过所述压线组件(2)安装在所述窗框(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2)朝向室外一侧的下面板设有排水孔(2211),位于所述排水孔(2211)下方的所述窗框(1)的外侧面板至少部分朝向室内方向推进,使排水孔(2211)与室外空气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结构,包括窗框(1)、压线组件(2)和窗体(3),所述窗框(1)套设在所述压线组件(2)外,所述窗体(3)通过所述压线组件(2)安装在所述窗框(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2)朝向室外一侧的下面板设有排水孔(2211),位于所述排水孔(2211)下方的所述窗框(1)的外侧面板至少部分朝向室内方向推进,使排水孔(2211)与室外空气连通以形成排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2)包括位于室内侧的第一压线(21)以及位于室外侧的第二压线(22),所述第二压线(22)包括设于所述窗体(3)下方的主体部(2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21)朝向室外一侧且用于支撑所述窗体(3)侧面的支腿部(222),所述排水孔(2211)设置在主体部(221)上且靠近所述支腿部(2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部(222)与主体部(221)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部(222)上设有第二密封条(7),所述第二密封条(7)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彬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广韩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