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防护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15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防护网,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保护网,所述第一框架底部设置有与漏孔相对应的收集袋且收集袋顶端与挂钩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底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保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如果第一保护网有破损,漏掉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也会掉落在第二保护网上,使建筑防护网的保护能力大大增强,安全性也大大提高,而且当掉落在第一保护网上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越积越多的时候,就会通过漏孔掉落到收集袋中,从而减轻第一保护网承受的重量,安全性更高,而且节约了大量成本,值得大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防护网。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的层高越来越高,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在很高的地方进行高空作业,而在高空作业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掉落砸伤从建筑下走过的人群,往往需要在建筑旁边的人行通道上设置建筑防护网或是用木板搭建防护层,以保护过往人群的生命安全。相比于木板搭建的防护层,建筑保护网具有透气和不遮光的优点,而且单位面积的使用成本更低廉,所以应用也更广泛,但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建筑防护网,只是简单的单层安全网,保护能力较差,而且当建筑防护网上堆积的建筑材料、垃圾及其他异物越来越多的时候,甚至会使建筑防护网损坏破裂,不仅可能砸伤人性通道上的行人,严重危害他人生命安全,还需要重新布设建筑防护网,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防护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防护网,包括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保护网,所述第一保护网中心位置设置有漏孔,所述第一框架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第一框架底部设置有与漏孔相对应的收集袋且收集袋顶端与挂钩连接,所述第一框架底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柱,所述第一框架顶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支撑柱顶端均设置有与安装槽相对应的第一螺孔,所述支撑柱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保护网,所述第二框架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支撑柱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二螺孔相对应的通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槽和对应的第一螺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孔和对应的第二螺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撑柱底端均固定连接在配重块顶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配重块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座顶部且支撑座外形为圆台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保护网和第二保护网均为弹性的密目安全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收集袋为高强度的编织袋。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首先在人行通道两侧树立四根支撑柱,用第一螺栓旋入安装槽和第一螺孔将第一框架固定安装在支撑柱顶端,然后将收集袋挂在第一框架底部的挂钩上,再用第二螺栓旋入通孔和第二螺孔将第二框架固定安装在四根支撑柱中间位置,这样当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从高空掉落的时候,会先掉落在第一框架中的第一保护网上,如果第一保护网有破损,漏掉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也会掉落在第二框架中的第二保护网上,而不会砸伤人行通道上的行人,通过布设第一保护网和第二保护网,使建筑防护网的保护能力大大增强,安全性也大大提高。2、本技术中,当掉落在第一保护网上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越积越多的时候,就会使第一保护网的中心向下垂落,然后第一保护网上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就可以通过漏孔掉落到收集袋中,从而减轻第一保护网承受的重量,既可以防止因为第一保护网的破裂导致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掉落砸伤行人,也可以减少因为更换第一保护网造成的浪费,安全性更高,而且节约了大量成本,值得大力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建筑用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例说明:1、第一框架;2、支撑柱;3、第二框架;4、配重块;5、支撑座;6、第一保护网;7、安装槽;8、第一螺孔;9、第一螺栓;10、第二保护网;11、通孔;12、第二螺孔;13、第二螺栓;14、漏孔;15、固定块;16、挂钩;17、收集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用防护网,包括第一框架1,第一框架1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保护网6,第一保护网6可以承接住掉落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第一保护网6中心位置设置有漏孔14,第一框架1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15,固定块1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16,第一框架1底部设置有与漏孔14相对应的收集袋17且收集袋17顶端与挂钩16连接,当第一保护网6上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越积越多时,会使第一保护网6中心向下垂落,进而使第一保护网6上的建筑材料、垃圾或其他异物通过漏孔14掉落到收集袋17中,从而减轻第一保护网6承受的重量,减少破损,第一框架1底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柱2,第一框架1顶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7,支撑柱2顶端均设置有与安装槽7相对应的第一螺孔8,支撑柱2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框架3,第二框架3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保护网10,第二保护网10和第一保护网6可以起到双重保护作用,安全性更高,第二框架3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孔12,支撑柱2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二螺孔12相对应的通孔11。安装槽7和对应的第一螺孔8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栓9,通过第一螺栓9旋入安装槽7和第一螺孔8可以将第一框架1固定安装在支撑柱2顶端,而通孔11和对应的第二螺孔12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13,通过第二螺栓13旋入通孔11和第二螺孔12可以将第二框架3固定安装在支撑柱2中间,而支撑柱2底端均固定连接在配重块4顶端,并且配重块4底端均固定连接在支撑座5顶部且支撑座5外形为圆台型,配重块4可以降低建筑防护网的结构重心,使建筑防护网更稳定,同时圆台型的支撑座5也使支撑柱2在地面上树立的更稳定,另外第一保护网6和第二保护网10均为弹性的密目安全网,这样第一保护网6和第二保护网10才更坚韧耐用,而且可以防止细小的建筑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防护网,包括第一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保护网(6),所述第一保护网(6)中心位置设置有漏孔(14),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16),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设置有与漏孔(14)相对应的收集袋(17)且收集袋(17)顶端与挂钩(16)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第一框架(1)顶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7),所述支撑柱(2)顶端均设置有与安装槽(7)相对应的第一螺孔(8),所述支撑柱(2)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框架(3),所述第二框架(3)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保护网(10),所述第二框架(3)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孔(12),所述支撑柱(2)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二螺孔(12)相对应的通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防护网,包括第一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保护网(6),所述第一保护网(6)中心位置设置有漏孔(14),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15),所述固定块(1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挂钩(16),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设置有与漏孔(14)相对应的收集袋(17)且收集袋(17)顶端与挂钩(16)连接,所述第一框架(1)底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第一框架(1)顶部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7),所述支撑柱(2)顶端均设置有与安装槽(7)相对应的第一螺孔(8),所述支撑柱(2)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框架(3),所述第二框架(3)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保护网(10),所述第二框架(3)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螺孔(12),所述支撑柱(2)中间位置均设置有与第二螺孔(12)相对应的通孔(11)。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世全黄绪兴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