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11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现浇剪力墙、上部钢筋混凝土梁和下部钢筋混凝土梁,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通过第一柔性连接结构相连;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二柔性连接结构相连;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底部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三柔性连接结构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满足“现浇夹心外墙”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柔性连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属于建筑节能与结构施工一体化

技术介绍
工程中采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以下简称“现浇夹心外墙”)解决填充外墙抹灰层空鼓、开裂的质量通病,此举措在免抹灰的同时可降低外墙渗水概率。“现浇夹心外墙”与主体结构连接处构造借鉴日本结构拉缝技术,在连接处采用隔离剂或防水卷材隔开,设置构造钢筋与主体连接。“现浇夹心外墙”中间设置泡沫板,减轻了构件自重,节能环保;与主体同步施工,减少了二次临边作业,降低了安全风险,可提前进行外墙装饰施工,缩短了工期;采用此技术可降低返修率,减少后期维修成本,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观感、使用效果,提高工程的创优率;减少了抹灰层空鼓、开裂的质量通病,降低了外墙渗水概率,提高了房屋质量,提高了住户满意度;但在实际工程设计时,“现浇夹心外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应如何实现,是否需要考虑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存在疑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在满足“现浇夹心外墙”与主体结构连接构造原则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柔性连接的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现浇剪力墙、上部钢筋混凝土梁和下部钢筋混凝土梁,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通过第一柔性连接结构相连;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二柔性连接结构相连;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底部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三柔性连接结构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第一柔性连接结构包括聚苯板,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之间留有空隙,空隙内设置聚苯板,同时聚苯板的两端通过硅酮封闭油膏封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第二柔性连接结构包括聚苯板,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留有空隙,空隙内设置聚苯板,聚苯板的两端通过硅酮封闭油膏封堵;同时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设置上部连接钢筋,上部连接钢筋沿上部钢筋混凝土梁宽度方向设置两根,其直径为12mm,同时两根上部连接钢筋沿上部钢筋混凝土梁轴向的间距为250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第三柔性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底部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的聚氨酯防水涂层;同时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底部设置下部连接钢筋,下部连接钢筋沿下部钢筋混凝土梁宽度方向设置两根,其直径为12mm,同时两根下部连接钢筋沿下部钢筋混凝土梁轴向的间距为250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之间设有20mm的间距,形成空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之间设有20mm的间距,形成空隙。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以上技采用将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顶部与主体完全脱开的做法,并通过柔性材料进行填充,既满足高规不需要考虑填充墙对主体刚度贡献的要求,同时可以达到柔性的连接目的;2、本技术通过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底部同时设置拉结钢筋,并将拉结钢筋插设进入相对应的混凝土梁内,可以保证腔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侧边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顶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顶底部与主体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为现浇剪力墙,2为聚苯板,3为硅酮封闭油膏,4为上部钢筋混凝土梁,5为上部连接钢筋,6为下部钢筋混凝土梁,7为下部连接钢筋,8为聚氨酯防水涂层,9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现有的“现浇夹心外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处构造是借鉴的日本拉结拉缝技术,但是在实际工程设计时,“现浇夹心外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具体如何实现,是否需要考虑其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存在很大的疑问;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对现有结构进行多次理论研究发现,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4.3.17条及其条文说明:当填充墙采用柔性连接时,可以不需要考虑填充墙对主体刚度的贡献,即电算中可不考虑周期折减;而“现浇夹心外墙”的柔性连接方法主要参照《砌体填充墙构造详图(二)(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10SG614-2)》编制说明第4.2.3.1条、第4.2.4条、第4.2.6.1条、第5.3条执行,具体的,第4.2.3.1条:“7、8度抗震设防时,填充墙两侧和顶端宜采用与主体结构的柔性连接。”第4.2.4条:“填充墙与框架柱(或剪力墙)脱开的宽度应满足在多遇地震或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位移角的要求,或按规范允许的位移角限值要求采用。”第4.2.6.1条:“位于8度设防地区包括建筑场地类别Ⅲ、Ⅳ类及高档装修的框架(含剪力墙)结构,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柱完全脱开的构造方案。”第5.3条:“填充墙与框架柱(剪力墙)、梁间的缝、控制缝等,应根据设置部位、使用要求选择填缝材料,如玻璃棉毡、矿棉毡或聚氨酯发泡填充材料等,并采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处理;基于上述原则,本申请因此提供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现浇剪力墙、上部钢筋混凝土梁和下部钢筋混凝土梁,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通过第一柔性连接结构相连,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是处于一个脱开状态,然后通过第一柔性连接结构进行连接;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二柔性连接结构相连;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底部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三柔性连接结构相连。下面给出具体的三个实施例,实施例1:图1所示,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9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1之间留有20mm的间距,这个间距形成的空隙内设置聚苯板2,同时聚苯板2的两端通过硅酮封闭油膏3封堵。实施例2:图2所示,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9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4之间留有20mm的间距,这个间距形成的空隙内设置聚苯板2,聚苯板2的两端通过硅酮封闭油膏3封堵,此硅酮封闭油膏3是在建筑领域比较常用的硅酮耐候密封胶;同时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9的顶部设置上部连接钢筋5,上部连接钢筋5插设进入上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现浇剪力墙、上部钢筋混凝土梁和下部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n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通过第一柔性连接结构相连;/n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二柔性连接结构相连;/n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底部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三柔性连接结构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包括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现浇剪力墙、上部钢筋混凝土梁和下部钢筋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
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通过第一柔性连接结构相连;
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二柔性连接结构相连;
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底部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梁通过第三柔性连接结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第一柔性连接结构包括聚苯板,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侧边与现浇剪力墙之间留有空隙,空隙内设置聚苯板,同时聚苯板的两端通过硅酮封闭油膏封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述的第二柔性连接结构包括聚苯板,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与上部钢筋混凝土梁之间留有空隙,空隙内设置聚苯板,聚苯板的两端通过硅酮封闭油膏封堵;
同时在全现浇混凝土夹心填充外墙的顶部设置上部连接钢筋,上部连接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韩王畅赵学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