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及分层工业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10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及分层工业化建筑,其中建筑的支撑结构,包括:钢梁(1)和支撑柱(2);所述钢梁(1)为经过标准模数化开孔的连续开孔贯通梁;所述钢梁(1)与所述支撑柱(2)通过紧固件连接。翼缘孔配套模数化支撑柱(2)等受力构件,并通过紧固件连接,避免现场焊接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腹板开孔为后续的电气管线走线使用,增加房间装修完成后的净高度,全工业化生产,模块化拼装,结构构造采用预制钢结构,全紧固件连接,无焊接做法,结构部分实现100%的预制和95%以上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及分层工业化建筑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结构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及分层工业化建筑。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分别有传统钢结构建筑、轻钢密肋结构建筑和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中:传统钢结构建筑建筑模数化、工业化程度不高,在不同建筑布局上需要定制加工,无法实现标准模数化通用,同时在辅助构造配件的连接配合上不完善,工业化程度不高;轻钢密肋结构建筑首先在结构受力分析上比较复杂,没有明显的钢梁、钢柱之分,靠整个墙体和楼面桁架承受竖向力和水平力,其次整个结构都由薄壁型钢组成,所以构架数量大,劳动轻度高,施工周期长,安装质量要求高,对施工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大部分施工作业需要现场完成,工业化程度较低,最后此类建筑在频繁强风和地震的地域很难维护;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主要是现浇作业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及分层工业化建筑以解决传统建筑结构无法标准模数化通用,作业量大,施工周期长,对施工人员素质要求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1)和支撑柱(2);/n所述钢梁(1)设置有多个贯通孔;/n所述钢梁(1)与所述支撑柱(2)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柱(2)包括交叉支撑组合柱(21);所述交叉支撑组合柱(21)包括第一竖直柱和第二竖直柱;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与第一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柱的底端与第二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钢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的底端与第三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柱的顶端与第四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圆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圆钢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1)和支撑柱(2);
所述钢梁(1)设置有多个贯通孔;
所述钢梁(1)与所述支撑柱(2)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支撑柱(2)包括交叉支撑组合柱(21);所述交叉支撑组合柱(21)包括第一竖直柱和第二竖直柱;其中,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与第一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柱的底端与第二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圆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圆钢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的底端与第三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柱的顶端与第四圆钢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圆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圆钢的另一端通过花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贯通孔的间距为300mm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还包括抗震阻尼组合柱(22);
所述抗震阻尼组合柱(22)包括第三竖直柱、第四竖直柱、上扁铁和下扁铁;所述上扁铁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柱的上部连接,所述上扁铁第一端的远端与所述第四竖直柱的上部连接;所述下扁铁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竖直柱的下部连接,所述下扁铁第一端的远端与所述第四竖直柱的下部连接;所述上扁铁与所述下扁铁之间设置有抗震阻尼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林立东余伶俐王晓冬庄善相李震杨凯尉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汉尔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