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96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8
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承载环、培养罐、密封盖和磁性叶轮,所述驱动组件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承载环,所述培养罐的顶部设有外翻的翼环,翼环的底面抵在承载环的顶面上,翼环的顶面抵在密封盖的底面上,承载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培养罐的内底面上放置有磁性叶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计,将注气的驱动装置和搅拌的驱动装置合二为一,大大减小了生物发酵装置的体积;采用底部磁性驱动搅拌液,减少顶部驱动装置占用试验空间,使注液和抽液操作更加方便;结构集成度高,便于整体移至恒温箱,避免拆卸引起生物发酵环境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发酵装置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生产、繁殖和形成产品的外部环境装置,在实验室应用中,用于提供多样的发酵条件,以检测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情况,需要经常注液调配或抽液体检测,还需要注入各类气体且进行充分搅拌,现有的发酵实验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抽液检测;为提供搅拌需要的驱动力,电机设置占位过大,若将发酵罐移动至恒温箱,整体移动发酵装置困难,拆卸移动发酵装置中的发酵罐,又会改变发酵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集成度结构设计的生物发酵装置。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包括驱动组件、承载环、培养罐、密封盖和磁性叶轮,所述驱动组件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设有承载环,所述培养罐的顶部设有外翻的翼环,翼环的底面抵在承载环的顶面上,翼环的顶面抵在密封盖的底面上,承载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培养罐的内底面上放置有磁性叶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载物盖、驱动架和底盖,所述驱动架的顶部与载物盖卡套连接,驱动架的底部与底盖卡套连接,驱动架的顶部中心设有一蠕动盘,驱动架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穿过驱动架与蠕动盘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蠕动盘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从动轮,蠕动盘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定磁体,驱动架的侧面上设有两个连接口,两所述连接口的内端通过一软管连通;所述密封盖的底部设有与培养罐内壁相适配的密封圈,密封盖中心贯穿设置一曝气管,密封盖的顶部设有若干功能口;所述磁性叶轮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叶片,且均匀分布,磁性叶轮的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动磁体。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培养罐的外径小于承载环的内径,翼环的外径大于承载环的内径。则这样设置后,培养罐方便放入承载环中,也便于承载环和密封盖夹紧培养罐的翼环。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载物盖的顶部中心设有凹槽。则这样设置后,可以收纳漏液或水汽凝结物。作为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功能口顶部设有注射阀,所述注射阀底部设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为直管或L形管;其余若干功能口顶部设有密封阀。则这样设置后,注射阀顶部可外接多头注射管、尾气过滤器等装置,注射阀底部根据功能需要可连接各类延伸管;密封阀用于封住未使用的功能口。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蠕动盘的外侧面抵住软管,所述从动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所有从动轮的直径均相同,所有从动轮的轴心到蠕动盘的轴心距离均相等;从动轮的外侧面挤压软管形变,使软管紧贴在驱动架的内壁上。则这样设置后,蠕动盘、从动轮、软管和驱动架形成蠕动泵,蠕动盘顺时针转动可向培养罐内打入试验用气体,蠕动盘逆时针转动可抽液检查发酵状态。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蠕动盘上的两个定磁体同磁极向上设置。则这样设置后,对称设置保证转动时驱动组件稳定不摇晃。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磁性叶轮上的两个动磁体同磁极向下设置,动磁体向下的磁极与定磁体向上的磁极相反。则这样设置后,转动时避免振动,且能与定磁体一一对应吸引。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环与密封盖的固定连接为螺栓连接。则这样设置后,便于装卸,且能适应多种翼环厚度的培养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架底面设有集成电路,驱动架外侧面设有按钮,所述伺服电机和按钮分别与集成电路电气连接。则这样设置后,按钮采用复位开关,可通过按钮改变伺服电机的转动方向,从而实现注气或抽液的功能。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结构设计,将注气的驱动装置和搅拌的驱动装置合二为一,大大减小了生物发酵装置的体积;采用底部磁性驱动搅拌液,减少顶部驱动装置占用试验空间,使注液和抽液操作更加方便;2、本技术驱动组件采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力,只需改变一个连接口连接的设备,即可实现注气和抽液两个功能,结构集成度高;与现有同功能的生物培养装置相比,体积大大减小,便于整体移至恒温箱,避免拆卸引起生物发酵环境变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组件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驱动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密封盖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磁性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组件,11.载物盖,111.凹槽,12.驱动架,121.伺服电机,122.集成电路,123.按钮,124.蠕动盘,125.从动轮,126.定磁体,127.连接口,128.软管,13.底盖,2.承载环,21.支撑杆,3.培养罐,31.翼环,4.密封盖,41.功能口,42.密封阀,43.注射阀,431.延伸管,44.曝气管,45.密封圈,5.磁性叶轮,51.叶片,52.动磁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承载环2、培养罐3、密封盖4和磁性叶轮5,所述驱动组件1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顶部设有承载环2,所述培养罐3的顶部设有外翻的翼环31,翼环31的底面抵在承载环2的顶面上,翼环31的顶面抵在密封盖4的底面上,承载环2与密封盖4固定连接,培养罐3的内底面上放置有磁性叶轮5;所述驱动组件1包括载物盖11、驱动架12和底盖13,所述驱动架12的顶部与载物盖11卡套连接,驱动架12的底部与底盖13卡套连接,驱动架12的顶部中心设有一蠕动盘124,驱动架12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伺服电机121,所述伺服电机121的转轴穿过驱动架12与蠕动盘124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蠕动盘124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从动轮125,蠕动盘124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定磁体126,驱动架12的侧面上设有两个连接口127,两所述连接口127的内端通过一软管128连通;所述密封盖4的底部设有与培养罐3内壁相适配的密封圈45,密封盖4中心贯穿设置一曝气管44,密封盖4的顶部设有若干功能口41;所述磁性叶轮5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叶片51,且均匀分布,磁性叶轮5的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动磁体52。所述培养罐3的外径小于承载环2的内径,翼环31的外径大于承载环2的内径;所述载物盖11的顶部中心设有凹槽111;若干所述功能口41顶部设有注射阀43,所述注射阀43底部设有延伸管431,所述延伸管431为直管或L形管;其余若干功能口41顶部设有密封阀42;所述蠕动盘124的外侧面抵住软管128,所述从动轮12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所有从动轮125的直径均相同,所有从动轮125的轴心到蠕动盘124的轴心距离均相等;从动轮125的外侧面挤压软管128形变,使软管128紧贴在驱动架12的内壁上;所述蠕动盘124上的两个定磁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承载环(2)、培养罐(3)、密封盖(4)和磁性叶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顶部设有承载环(2),所述培养罐(3)的顶部设有外翻的翼环(31),翼环(31)的底面抵在承载环(2)的顶面上,翼环(31)的顶面抵在密封盖(4)的底面上,承载环(2)与密封盖(4)固定连接,培养罐(3)的内底面上放置有磁性叶轮(5);/n所述驱动组件(1)包括载物盖(11)、驱动架(12)和底盖(13),所述驱动架(12)的顶部与载物盖(11)卡套连接,驱动架(12)的底部与底盖(13)卡套连接,驱动架(12)的顶部中心设有一蠕动盘(124),驱动架(12)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伺服电机(121),所述伺服电机(121)的转轴穿过驱动架(12)与蠕动盘(124)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蠕动盘(124)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从动轮(125),蠕动盘(124)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定磁体(126),驱动架(12)的侧面上设有两个连接口(127),两所述连接口(127)的内端通过一软管(128)连通;/n所述密封盖(4)的底部设有与培养罐(3)内壁相适配的密封圈(45),密封盖(4)中心贯穿设置一曝气管(44),密封盖(4)的顶部设有若干功能口(41);/n所述磁性叶轮(5)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叶片(51),且均匀分布,磁性叶轮(5)的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动磁体(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包括驱动组件(1)、承载环(2)、培养罐(3)、密封盖(4)和磁性叶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顶部设有若干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顶部设有承载环(2),所述培养罐(3)的顶部设有外翻的翼环(31),翼环(31)的底面抵在承载环(2)的顶面上,翼环(31)的顶面抵在密封盖(4)的底面上,承载环(2)与密封盖(4)固定连接,培养罐(3)的内底面上放置有磁性叶轮(5);
所述驱动组件(1)包括载物盖(11)、驱动架(12)和底盖(13),所述驱动架(12)的顶部与载物盖(11)卡套连接,驱动架(12)的底部与底盖(13)卡套连接,驱动架(12)的顶部中心设有一蠕动盘(124),驱动架(12)的底部中心设有一伺服电机(121),所述伺服电机(121)的转轴穿过驱动架(12)与蠕动盘(124)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蠕动盘(124)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从动轮(125),蠕动盘(124)的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定磁体(126),驱动架(12)的侧面上设有两个连接口(127),两所述连接口(127)的内端通过一软管(128)连通;
所述密封盖(4)的底部设有与培养罐(3)内壁相适配的密封圈(45),密封盖(4)中心贯穿设置一曝气管(44),密封盖(4)的顶部设有若干功能口(41);
所述磁性叶轮(5)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叶片(51),且均匀分布,磁性叶轮(5)的底面上对称设有两个动磁体(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罐(3)的外径小于承载环(2)的内径,翼环(31)的外径大于承载环(2)的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