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同样适用于水产养殖尾水深度净化、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等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农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污水处理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且,随着水源危机的加剧,对污染后的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现有技术中,对污染后的水资源通常进行过滤处理,但现有技术中的过滤处理存在以下缺点:(1)污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的速度较快,通过滤材的时间过短,过滤不充分;(2)污水中的固体物质与颗粒物质同时进行过滤,对过滤材质与结构的要求高,同时成本较高;(3)对滤材进行清洗、更换存在一定的困难,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截断污水中的细小颗粒物质与污染物,过滤充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滤材清洗、更换方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包括进水管(11)、过滤装置(12)与排水管(13),所述进水管(11)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顶部,所述排水管(13)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底部;所述过滤装置(12)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中,包括底板(121)、侧板(122)与盖板(123);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21)固定连接且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21)组成圆筒状,所述圆筒状中部为一圆柱空腔(124),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圆柱空腔(124)之间为过滤吸附层(125);所述侧板(122)由下而上为两层结构,靠近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包括进水管(11)、过滤装置(12)与排水管(13),所述进水管(11)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顶部,所述排水管(13)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底部;所述过滤装置(12)设置在所述过滤池(1)中,包括底板(121)、侧板(122)与盖板(123);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21)固定连接且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底板(121)组成圆筒状,所述圆筒状中部为一圆柱空腔(124),所述侧板(122)与所述圆柱空腔(124)之间为过滤吸附层(125);所述侧板(122)由下而上为两层结构,靠近所述底板(121)的结构为过滤网层(1221)、远离所述底板(121)的结构为防水层(1222);所述底板(121)对应所述圆柱空腔(124)开有第一通孔(1211),所述第一通孔(1211)与所述排水管(13)连通,所述圆柱空腔(124)内设置一浮球(1241),所述浮球(1241)下方与所述第一通孔(1211)接触、浮球(1241)上方通过连接杆(1242)固定连接一浮块(1243);所述盖板(123)为圆板、位于所述侧板(122)上方,所述盖板(123)中部对应所述圆柱空腔(124)为一凸台(1231),所述凸台(1231)内部中空、中部开有气孔(12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一体化降雨径流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22)上端外壁设置“凹”形卡块(1223),所述“凹”形卡块(1223)凹口处与所述侧板(122)固定连接,所述“凹”形卡块(1223)远离所述侧板(122)的一侧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盖板(123)对应所述“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设置“L”形定位块(1233),所述“L”形定位块(1233)一端与所述盖板(123)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凹”形卡块(1223)的凹口,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敏,朱德胜,李强,周黄,李维霖,姜恒,李蔚,张粤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知津科技有限公司,朱德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