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86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包括电梯井,电梯井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滑轨,四个滑轨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钢索贯穿配重框,使钢索的两端通过悬挂机构分别固定在支撑框的上下两端,通过钢索的一端带动电梯轿厢移动,通过钢索的另一端对轿厢和配重机构进行的平衡进行补偿,通过螺栓推动两个悬挂半筒对钢索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夹块卡接在钢索内部对钢索进行固定,进而防止钢索脱落,将U形夹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部,对转块进行固定,进而防止螺纹杆转动,防止悬挂半筒松动,使钢索的两端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框的上下两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属于电梯安全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钢丝绳的长度在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曳引轮两侧钢丝绳重量的变化,当轿厢位于最低层站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当轿厢位于最高层站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这种变化在电梯提升高度不大时,对电梯的运行性能影响不大,但提升超过一定高度时,会严重影响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危及乘客的安全,为此,当电梯的提升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必须要设置具有一定重量的电梯平衡补偿链来平衡因高度变化带来的重量变化。现有的电梯平衡补偿链两端分别安装在电梯轿厢和电梯配重装置的下端,但是由于电梯轿厢和配重装置较重,进而在电梯运行使会对电梯平衡补偿链造成拉扯,长时拉扯后可能会导致电梯平衡补偿链与配重装置或者电梯轿厢的的连接处发生松动,进而导致补偿链运行时剧烈的晃动,进而带动电梯轿厢晃动,对电梯的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梯轿厢和配重装置较重,进而在电梯运行使会对电梯平衡补偿链造成拉扯,长时拉扯后可能会导致电梯平衡补偿链与配重装置或者电梯轿厢的的连接处发生松动,进而导致补偿链运行时剧烈的晃动,进而带动电梯轿厢晃动,对电梯的运行造成影响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包括电梯井,所述电梯井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滑轨,四个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框的内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轿厢,两个所述支撑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上设置有保险机构,所述悬挂机构的另一端套接在配重机构内部,所述配重机构通过固定机构与悬挂机构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挂机构包括悬挂插槽、悬挂插板、悬挂杆、螺纹筒、螺纹杆、固定槽、悬挂半筒、悬挂夹槽、夹块、钢索,四个所述悬挂插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支撑框上下两端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中心处,相对的两个所述悬挂插槽内部均插接有同一个悬挂插板,两个所述悬挂插板远离轿厢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悬挂杆,四个所述悬挂杆上均固定穿插有螺纹筒,四个所述螺纹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四个所述螺纹杆分别插接在四个固定槽内部,四个所述固定槽分别开设在四个悬挂半筒的外壁上,四个所述悬挂半筒分别与两个悬挂插板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悬挂半筒的内壁均开设有悬挂夹槽,四个所述悬挂夹槽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夹块,四个所述悬挂半筒分别夹持在钢索的两端外壁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险机构包括转块、第一卡槽、第二卡槽、U形卡块,四个所述转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螺纹杆远离固定槽的一端,四个所述转块的外圆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四个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均卡接有U形卡块,四个所述U形卡块的另一端均卡接在第二卡槽内部,四个所述第二卡槽分别开设在四个悬挂杆的上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框、滑块、导轨、配重块、固定孔、螺纹插杆、螺母、穿孔,所述配重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轨内部,两个所述导轨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梯井的两侧内壁上,所述配重框的内部放置有多个配重块,多个所述配重块的中心处均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配重框上贯穿设置有两个竖直对称设置的螺纹插杆,两个所述螺纹插杆分别插接在对应的固定孔内部,两个所述螺纹插杆位于配重框下方的外壁上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谓配重框的上下两端中心处均贯穿开设有穿孔,所述钢索贯穿两个穿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插槽、固定插杆、半圆固定环、半圆螺筒、螺纹环,两个所述固定杆对称固定连接在配重框的上表面上,两个所述固定杆上均贯穿开设有固定插槽,两个所述固定插槽的内部均插接有固定插杆,两个所述固定插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半圆固定环,两个所述半圆固定环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半圆螺筒,两个所述半圆螺筒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螺纹环,所述钢索贯穿螺纹环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挂夹槽的内壁与钢索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夹块卡接在钢索内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半圆螺筒的外壁为锥形设置,所述螺纹环的内部与半圆螺筒的外壁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梯井内部的上下两端对称转动连接有四个转轮,所述钢索经过四个转轮。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钢索贯穿配重框,使钢索的两端通过悬挂机构分别固定在支撑框的上下两端,通过钢索的一端带动电梯轿厢移动,通过钢索的另一端对轿厢和配重机构进行的平衡进行补偿,通过螺栓推动两个悬挂半筒对钢索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通过夹块卡接在钢索内部对钢索进行固定,进而防止钢索脱落,将U形夹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部,对转块进行固定,进而防止螺纹杆转动,防止悬挂半筒松动,使钢索的两端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框的上下两端。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悬挂机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配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配重机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的A部分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图3中的B部分放大图。图中:1、电梯井;2、滑轨;3、支撑框;4、轿厢;5、悬挂机构;51、悬挂插槽;52、悬挂插板;53、悬挂杆;54、螺纹筒;55、螺杆杆;56、固定槽;57、悬挂半筒;58、悬挂夹槽;59、夹块;510、钢索;6、保险机构;61、转块;62、第一卡槽;63、第二卡槽;64、U型卡块;7、转轮;8、配重机构;81、配重框;82、滑块;83、导轨;84、配重块;85、固定孔;86、螺纹插杆;87、螺母;88、穿孔;9、固定机构;91、固定杆;92、固定插槽;93、固定插杆;94、半圆固定环;95、半圆螺筒;96、螺纹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技术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包括电梯井1,电梯井1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滑轨2,四个滑轨2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框3,两个支撑框3的内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轿厢4,两个支撑框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悬挂机构5,悬挂机构5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1),所述电梯井(1)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滑轨(2),四个所述滑轨(2)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框(3),两个所述支撑框(3)的内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轿厢(4),两个所述支撑框(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悬挂机构(5),所述悬挂机构(5)上设置有保险机构(6),所述悬挂机构(5)的另一端套接在配重机构(8)内部,所述配重机构(8)通过固定机构(9)与悬挂机构(5)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井(1),所述电梯井(1)的两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滑轨(2),四个所述滑轨(2)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框(3),两个所述支撑框(3)的内部共同固定连接有轿厢(4),两个所述支撑框(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悬挂机构(5),所述悬挂机构(5)上设置有保险机构(6),所述悬挂机构(5)的另一端套接在配重机构(8)内部,所述配重机构(8)通过固定机构(9)与悬挂机构(5)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5)包括悬挂插槽(51)、悬挂插板(52)、悬挂杆(53)、螺纹筒(54)、螺纹杆(55)、固定槽(56)、悬挂半筒(57)、悬挂夹槽(58)、夹块(59)、钢索(510),四个所述悬挂插槽(51)分别开设在两个支撑框(3)上下两端相互靠近的一侧侧壁中心处,相对的两个所述悬挂插槽(51)内部均插接有同一个悬挂插板(52),两个所述悬挂插板(52)远离轿厢(4)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悬挂杆(53),四个所述悬挂杆(53)上均固定穿插有螺纹筒(54),四个所述螺纹筒(54)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55),四个所述螺纹杆(55)分别插接在四个固定槽(56)内部,四个所述固定槽(56)分别开设在四个悬挂半筒(57)的外壁上,四个所述悬挂半筒(57)分别与两个悬挂插板(52)滑动连接,四个所述悬挂半筒(57)的内壁均开设有悬挂夹槽(58),四个所述悬挂夹槽(58)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夹块(59),四个所述悬挂半筒(57)分别夹持在钢索(510)的两端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补偿缆的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机构(6)包括转块(61)、第一卡槽(62)、第二卡槽(63)、U形卡块(64),四个所述转块(61)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螺纹杆(55)远离固定槽(56)的一端,四个所述转块(61)的外圆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卡槽(62),四个所述第一卡槽(62)的内部均卡接有U形卡块(64),四个所述U形卡块(64)的另一端均卡接在第二卡槽(63)内部,四个所述第二卡槽(63)分别开设在四个悬挂杆(53)的上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冬明朱建峰陈亮葛俊童健张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申芝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