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861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涉及电梯技术领域,该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包括机械测量结构以及电气测量结构,机械测量结构中的压轮随着电梯钢丝绳的牵引而旋转,带动同轴的编码器旋转,电气测量结构包括主控电路板及其连接的接入电梯安全回路的电流传感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还包括与编码器相连的信号电路板及其连接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两个无线收发模块通信连接,该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可以有效避免传统人工测量方法中存在的制动距离误差,从而可以测量得到更准确的电梯极限距,提高了检验质量,有利于进一步保障电梯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
,尤其是一种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极限距是电梯的重要参数之一,是保证电梯在冲顶或蹲底时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要求“极限开关应设置在尽可能接近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之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目前测量电梯极限距的方法通常是:将电梯运行至顶层,转到检修状态,向上运行至上极限开关动作,此时用卷尺测量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的垂直距离,该距离即为电梯的极限距。但是实际上,电梯并不会在上极限开关动作时即停止,而是会继续向上运行一个制动距离再停止,因此这种测量方式受到电梯制动距离的影响,并且每台电梯的制动距离不同,所以不同电梯的误差是不同的,当抱闸动作延迟时间较小时误差值较小、当抱闸动作延迟时间较大时误差值较大而且人工利用卷尺测量的测量方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所以上述测量方法测得的极限距不准确且无法进行修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及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电梯的极限距,所述电梯位于顶楼平层位置且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齐平,所述电梯处于检修运行状态且所述电梯的上限位开关短接;/n所述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包括机械测量结构以及电气测量结构,所述机械测量结构包括磁性座以及安装在所述磁性座上的机架,编码器、压轮和联轴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编码器的转轴和所述压轮的转轴,所述编码器、压轮和联轴器同轴且轴向水平;所述磁性座安装在所述电梯的机房靠近钢丝绳处且所述压轮与所述钢丝绳垂直并接触,所述压轮与所述钢丝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压力,所述钢丝绳牵引所述电梯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电梯的极限距,所述电梯位于顶楼平层位置且轿厢地坎与层门地坎齐平,所述电梯处于检修运行状态且所述电梯的上限位开关短接;
所述电梯极限距测量装置包括机械测量结构以及电气测量结构,所述机械测量结构包括磁性座以及安装在所述磁性座上的机架,编码器、压轮和联轴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编码器的转轴和所述压轮的转轴,所述编码器、压轮和联轴器同轴且轴向水平;所述磁性座安装在所述电梯的机房靠近钢丝绳处且所述压轮与所述钢丝绳垂直并接触,所述压轮与所述钢丝绳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压力,所述钢丝绳牵引所述电梯运动过程中带动所述压轮绕转轴旋转;
所述电气测量结构包括主控电路板、电流传感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电路板以及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所述电流传感器接入在所述电梯的安全回路中,所述电梯的安全回路在所述电梯的上极限开关动作时断开;所述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同飞蒋守祥蒋莹莹赵迎龙魏斌王登营浦云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