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具体为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运输过程中,纱管相互摩擦、碰撞,极易产生纱线头(生头)缠绕、杂线粘附等问题。在落纱工艺收尾阶段,会在纱管表面形成复绕纱和包脚纱,可有效减少生头缠绕和杂线粘附情况的产生。但为满足后序络筒纱的喂纱需求,需对纱管进行前处理,去除包脚纱、复绕纱、缠绕的杂纱(下称缠绕纱线),将纱头(生头)统一安置在纱管管口附近,便于后序喂纱工艺。现有技术中多为人工处理,效率低,成本高,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包括络筒连接杆、退纱架和退纱装置,所述退纱架与络筒连接杆螺栓连接,且络筒连接杆与络筒机螺栓连接,且退纱架由左侧支架、右侧夹板、固定板、固定槽、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包括络筒连接杆(1)、退纱架(2)和退纱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纱架(2)与络筒连接杆(1)螺栓连接,且络筒连接杆(1)与络筒机螺栓连接,且退纱架(2)由左侧支架(3)、右侧夹板(4)、固定板(5)、固定槽(6)、底座(9)和固定杆(10)组成,所述左侧支架(3)和右侧夹板(4)位于络筒连接杆(1)的左右两侧,且左侧支架(3)和右侧夹板(4)上均设有固定板(5),且两个所述固定板(5)分别与左侧支架(3)和右侧夹板(4)焊接相连,且固定槽(6)位于固定板(5)上,且固定槽(6)为多个,且底座(9)位于左侧支架(3)上,且底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降低络筒纱疵的生头退纱装置,包括络筒连接杆(1)、退纱架(2)和退纱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纱架(2)与络筒连接杆(1)螺栓连接,且络筒连接杆(1)与络筒机螺栓连接,且退纱架(2)由左侧支架(3)、右侧夹板(4)、固定板(5)、固定槽(6)、底座(9)和固定杆(10)组成,所述左侧支架(3)和右侧夹板(4)位于络筒连接杆(1)的左右两侧,且左侧支架(3)和右侧夹板(4)上均设有固定板(5),且两个所述固定板(5)分别与左侧支架(3)和右侧夹板(4)焊接相连,且固定槽(6)位于固定板(5)上,且固定槽(6)为多个,且底座(9)位于左侧支架(3)上,且底座(9)与左侧支架(3)螺栓连接,且底座(9)的中心处设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与底座(9)螺栓连接,且固定杆(10)与退纱装置(11)螺栓连接,且退纱装置(11)由轴套(12)、退纱盘(13)、退纱片(14)、支杆(15)和固定盘(16)组成,且支杆(15)通过轴承与轴套(12)转动连接,且退纱盘(13)与支杆(15)螺栓连接,且固定盘(16)位于退纱盘(13)内部,且固定盘(16)与退纱盘(13)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会儒,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区弘曲棉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