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乳液泵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其包括泵体、安装在泵体上侧的压头以及连接在压头一侧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中部设有与泵体连通且一端封闭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螺纹连接有分流喷头,所述分流喷头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有效实现乳液均匀喷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乳液泵
本技术涉及乳液泵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韧性乳液泵。
技术介绍
乳液泵通常用于洗手液、洗发露、沐浴露、洗面奶等日常清洁及护肤产品中将乳液泵出,在现代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6671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乳液大泵,它包括头帽、活塞杆、泵体和吸管,头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通腔,头帽上设置有出液口,活塞杆内设置有第二连通腔,活塞杆的底部设置有活塞,活塞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连通腔,泵体内设置有第四连通腔,活塞位于第四连通腔内并可上下运动,第四连通腔内设置有弹簧和定位套,定位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五连通腔,当活塞向下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活塞套装在定位套的外部,吸管与泵体的底部连接,吸管内设置有第六连通腔,吸管上设置有入液口。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述乳液泵中吸管的开口只有一个,乳液泵在喷洒乳液时常会将乳液泵至同一位置,导致该位置的涂抹量多,难以实现乳液在一定区域内均匀分布,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其具有能够有效实现乳液均匀喷洒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包括泵体、安装在泵体上侧的压头以及连接在压头一侧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中部设有与泵体连通且一端封闭的流道,所述流道的内壁上设有安装螺孔,所述安装螺孔内螺纹连接有分流喷头,所述分流喷头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洒乳液时,按压压头,从泵体中泵入流道的乳液会沿分流孔均匀喷出,从而避免乳液使用时集中在同一位置,能够有效实现乳液的均匀喷洒,后续涂抹效果好。分流喷头和出液管通过螺纹连接,方便人们根据使用需求更换带有不同大小和数量分流孔的分流喷头,实用性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流喷头远离出液管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护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使用乳液泵时,人们可将护盖连接在分流喷头远离出液管的一侧,避免人们不慎按压到压头时乳液洒出,节约资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盖靠近分流喷头的端面设有固定螺孔,所述分流喷头的外壁远离出液管的一端设有与固定螺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盖与分流喷头通过螺纹连接,拆装方便且连接强度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与压头为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可相对压头转动,使得分流喷头与压头的角度可调,方便人们根据使用需求自由调节乳液的喷洒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靠近压头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所述压头靠近出液管的一侧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环位于限位槽内并可相对限位槽转动,所述限位环的外径向远离出液管的一侧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出液管时,限位环可沿限位槽相对转动,限位环和限位槽配合使得出液管不会与压头分离,提高了出液管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的侧壁上固定有移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可通过移动块带动出液管转动,相较于直接转动出液管的方式手指更不易滑脱、操作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头靠近出液管的一侧设有多个以流道的水平中轴线呈圆周分布的定位槽,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穿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槽可供定位杆的端部伸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转至一定角度后,人们可将定位杆伸入与其相近的定位槽以限制出液管继续转动,提高了出液管和乳液喷洒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可增大定位杆与移动块的摩擦力,使得定位杆插入定位槽后不易移动,进一步提高了出液管和分流喷头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压头、出液管和分流喷头均由聚酰胺或聚酰亚胺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酰胺和聚酰亚胺是综合性能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韧性高、耐热性好的特点,泵体、压头、出液管和分流喷头采用该材料制成,使用寿命长。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由泵体泵入流道的乳液可从分流孔均匀喷出,使得乳液可均匀分布而不会集中分布于同一位置,后续涂抹效果好;2.不使用乳液泵时,将护盖螺纹连接在分流喷头上,护盖可避免乳液不慎被挤出,节约资源;3.出液管可带动分流喷头相对压头转动,方便人们在不同位置喷洒乳液;出液管转动到位后,将定位杆插入与其相近的定位槽以定位分流喷头,提高了分流喷头和出液管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分流喷头、出液管和护盖分离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泵体;2、压头;21、限位槽;22、定位槽;3、出液管;31、流道;32、安装螺孔;33、限位环;34、移动块;341、贯穿孔;342、橡胶圈;4、分流喷头;41、分流孔;42、外螺纹;5、护盖;51、固定螺孔;6、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如图1、图2所示,包括泵体1、压头2和出液管3,压头2安装在泵体1的上侧,出液管3转动连接在压头2的一侧。出液管3的中部设有与泵体1内部连通的流道31,流道31远离压头2的一端开口封闭,流道31的内壁远离压头2的一端设有安装螺孔32,安装螺孔32内螺纹连接有分流喷头4,分流喷头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41。如图1、图2所示,泵体1、压头2、出液管3和分流喷头4均由聚酰胺或聚酰亚胺材料制成,具有韧性高、耐热性好的效果。按压压头2时,由泵体1泵入流道31的乳液可经分流孔41流出,使得乳液在一定区域内均匀分布而不会堆积在一处。如图1、图2所示,出液管3靠近压头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环33,限位环33的外径向远离出液管3的一侧逐渐增大。压头2的圆周侧壁上设有环形的限位槽21,限位槽21的内径向远离出液管3的一侧逐渐增大,限位环33位于限位槽21中。出液管3转动时,限位环33可相对限位槽21转动,使得出液管3不会与压头2完全分离。如图1、图2所示,出液管3的侧壁远离压头2的一端固定有移动块34,人们可通过移动块34带动出液管3转动,操作方便。如图1、图2所示,分流喷头4远离出液管3的一端连接有护盖5,护盖5靠近分流喷头4的端面设有固定螺孔51,分流喷头4的外壁远离出液管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42,外螺纹42与固定螺孔51中的内螺纹相互配合。不使用乳液泵时,将护盖5螺纹连接在分流喷头4外,当压头2不慎被按压时,乳液不会被挤出而造成浪费,节约资源。如图1、图2所示,压头2靠近出液管3的一侧设有多个定位槽22,多个定位槽22以流道31的水平中轴线呈圆周分布。移动块34的中部设有贯穿孔341,贯穿孔341与流道31水平中轴线的最小间距等于定位槽22与流道31水平中轴线的间距,贯穿孔341内穿设有定位杆6,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包括泵体(1)、安装在泵体(1)上侧的压头(2)以及连接在压头(2)一侧的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3)的中部设有与泵体(1)连通且一端封闭的流道(31),所述流道(31)的内壁上设有安装螺孔(32),所述安装螺孔(32)内螺纹连接有分流喷头(4),所述分流喷头(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包括泵体(1)、安装在泵体(1)上侧的压头(2)以及连接在压头(2)一侧的出液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3)的中部设有与泵体(1)连通且一端封闭的流道(31),所述流道(31)的内壁上设有安装螺孔(32),所述安装螺孔(32)内螺纹连接有分流喷头(4),所述分流喷头(4)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分流孔(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喷头(4)远离出液管(3)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护盖(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盖(5)靠近分流喷头(4)的端面设有固定螺孔(51),所述分流喷头(4)的外壁远离出液管(3)的一端设有与固定螺孔(51)螺纹配合的外螺纹(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3)与压头(2)为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韧性乳液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3)靠近压头(2)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震烁,韩斌,倪达,安静波,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宏达喷雾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