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80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包括用于输送承载鞍的输送线、设置于输送线的横向定位装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横向定位装置及传感器相连,承载鞍进入所述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横向定位装置横向动作,并横向推动输送线上的承载鞍,使得各承载鞍横向对齐;本输送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不仅可以实现对承载鞍的横向对正和定位,有利于后续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的机械手准确的抓取承载鞍,而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承载鞍,适用范围广,实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承载鞍是铁路列车转向架的重要部件,安装在货车轮对滚动轴承和转向架侧架导框之间,承担货车轮对轴承座的作用。承载鞍的工作面在车辆运行中承受轴重、牵引和制动载荷,及转向架蛇形运动和曲线离心力产生的横向载荷作用,车辆的冲击载荷作用等;在列车的行驶过程中,承载鞍与转向架侧架及轴承接触产生磨损,称之为磨耗;若承载鞍磨耗过限,将严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在承载鞍的生产过程及后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对承载鞍的磨耗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人工手动对承载鞍的磨耗进行检测,但人工检测通常存在效率低、工装复杂、非信息化等问题;而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等的快速发展,视觉测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视觉测量属于非接触式测量,可以实现工业现场工件的在线测量,与手工检测和机械接触式检测等检测手段相比,具有检测速度快、可靠性高和对环境适应性强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然而,现有技术中,在采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自动检测承载鞍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进入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承载鞍进行定位,以便后续进行更精确、高效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不仅可以将承载鞍输送进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而且可以实现对承载鞍的横向对正和定位,有利于后续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的机械手准确的抓取承载鞍。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包括用于输送承载鞍的输送线、设置于输送线的横向定位装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横向定位装置及传感器相连,承载鞍进入所述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横向定位装置横向动作,并横向推动输送线上的承载鞍,使得各承载鞍横向对齐。在本方案中,承载鞍可以沿输送线进行输送,并在经过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感应信号后,控制所述横向定位装置横向动作,使得经过横向定位装置处的承载鞍正好可以在横向定位装置的推动下横向移动一段距离,如此循环往复,输送线上的各承载鞍均可以移动到沿输送线横方向的固定位置处,从而使得经过横向定位装置后的承载鞍均可以在输送线上实现横向对齐,以便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的后续机械手可以准确的抓取承载鞍。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优选的,所述横向定位装置包括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固定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动力部设置有推板,所述动力部用于推动所述推板沿输送线的横方向做往复运动,推板用于接触承载鞍的侧面。在本方案中,利用推板接触承载鞍的侧面并横向推动承载鞍,可以有效保护承载鞍,避免在推动的过程中造成承载鞍的损伤;而通过推板将各承载鞍横向推动到指定的位置处,使得各承载鞍均可以在输送线上实现横向对齐。优选的,所述动力部为驱动电机、液压缸或气缸。为实现对承载鞍的横向定位,进一步的,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动力部和定位部分别设置于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定位部通过阻挡被动力部横向推动的承载鞍实现对承载鞍的横向定位。在本方案中,动力部用于横向推动承载鞍,定位部用于对承载鞍进行横向定位,通过动力部与定位部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准确的将承载鞍定位到输送线上的既定位置处,实现物理限位的功能,又可以有效消除动力部在往复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动作误差问题。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安装支架和定位挡板,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所述定位挡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且所述定位挡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输送线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设置定位挡板,可以横向阻挡承载鞍,从而达到对承载鞍横向精确定位的目的。为在承载鞍的输送过程中对承载鞍进行导向,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挡板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承载鞍的导向部。导向部可以在承载鞍的输送过程中引导承载鞍,避免承载鞍与定位挡板发生碰撞。优选的,所述导向部为设置于定位挡板端部的直板,所述直板与定位挡板的夹角为钝角,或,所述导向部为设置于定位挡板端部的弧形板。为便于调节定位挡板的位置,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若干安装孔和若干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第二连接孔为条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副连接为一体,所述定位挡板固定于第二支架。利用安装孔,可以方便的将整个定位部固定于输送线的一侧,而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的配合,可以有效调节第二支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的位置,从而达到有效调节定位挡板在输送线上位置的目的,以便对不同型号的承载鞍进行定位,适用面更广,实用性更强。优选的,所述定位挡板与所述推板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输送线为链板输送线。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PLC或ARM芯片。进一步的,还包括预定位部,所述预定位部设置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并位于所述定位部的上游,预定位部用于在横向定位装置之前对输送线上的承载鞍进行初次横向定位。以减少在后续定位部处承载鞍的横向移动距离,缩短移动时间,提高效率。优选的,所述预定位部与所述定位部的结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不仅可以实现对承载鞍的横向对正和定位,有利于后续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中的机械手准确的抓取承载鞍,而且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承载鞍,适用范围广,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中,横向定位装置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输送线100、承载鞍101、动力部200、气缸201、推板202、缸体203、端板204、导杆205、定位部300、定位挡板301、导向部302、第一支架303、第二支架304、第一连接孔305、第二连接孔306、安装孔307、发射端401、接收端402、预定位部5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承载鞍的输送线、设置于输送线的横向定位装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横向定位装置及传感器相连,承载鞍进入所述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横向定位装置横向动作,并横向推动输送线上的承载鞍,使得各承载鞍横向对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承载鞍的输送线、设置于输送线的横向定位装置、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横向定位装置及传感器相连,承载鞍进入所述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时,传感器产生感应信号并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应信号控制所述横向定位装置横向动作,并横向推动输送线上的承载鞍,使得各承载鞍横向对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位装置包括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固定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动力部设置有推板,所述动力部用于推动所述推板沿输送线的横方向做往复运动,推板用于接触承载鞍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为驱动电机、液压缸或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部,所述动力部和定位部分别设置于输送线的两侧,所述定位部通过阻挡被动力部横向推动的承载鞍实现对承载鞍的横向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承载鞍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安装支架和定位挡板,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输送线的一侧,所述定位挡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且所述定位挡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大庆马珺杰王志刚钱鹏石磊何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