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苗存放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70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容器苗存放框,包括方形网格框架,方形网格框架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竖棱,多根竖棱通过纵横向铁丝相连接,方形网格框架的内部沿方形网格框架的高度方向设有纵横向网面,纵横向网面将方形网格框架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方形网格框架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横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容器苗存放框能够有效避免容器苗倒塌,并且搬运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苗存放框
本技术涉及园林苗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容器苗存放框。
技术介绍
无病毒容器苗培育具有无病毒、无缓苗期等多项优点,在苗木买卖过程中逐渐取代露底裸根苗。容器袋一般采用直径为10cm或13cm,高20cm以上的塑料袋或无纺布袋,培育苗木时将容器袋单独放置极易倒塌,而且在搬运时需要逐个搬运,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苗存放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容器苗容易倒塌、搬运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苗存放框,包括方形网格框架,方形网格框架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竖棱,多根竖棱通过纵横向铁丝相连接,方形网格框架的内部沿方形网格框架的高度方向设有纵横向网面,纵横向网面将方形网格框架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方形网格框架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横梁。进一步地,横梁为塑料板,横梁的下表面为向下凸出的弧面,横梁的下表面为磨砂面。进一步地,横梁的下表面设有凹陷部。进一步地,纵横向网面以可拆卸地方式设置在方形网格框架内。进一步地,方形网格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上框架,框架主体包括多根竖棱,多根竖棱的中部和下部通过纵横向铁丝相连接,上框架可升降地设置在竖棱的上部,横梁设置在上框架上。进一步地,上框架上设有套筒,上框架通过套筒可升降地套设在竖棱的上部,套筒上设有紧固螺钉。进一步地,竖棱的上部沿竖棱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紧固螺钉相匹配的定位凹槽。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方形网格框架,并在方形网格框架内设置纵横向网面将方形网格框架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将多个容器苗分别放置在多个容器苗放置格内,可有效避免容器苗倒塌的情况;通过在方形网格框架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置向外侧延伸的横梁,通过该横梁可以方便地整体搬运容器苗存放框内的容器苗,无需逐个搬运单个的容器苗,操作更加方便。该容器苗存放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器苗容易倒塌、搬运不便的问题。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容器苗存放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容器苗存放框取出纵横向网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容器苗存放框中纵横向网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容器苗存放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容器苗存放框中上框架下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方形网格框架;2、纵横向网面;3、容器苗放置格;4、横梁;11、框架主体;12、上框架;111、竖棱;112、纵横向铁丝;113、定位凹槽;121、套筒;122、紧固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苗存放框,该容器苗存放框主要用于将多个容器面集中存放在一起,避免容器苗倒塌,并且也便于容器苗的搬运。由图1至图3可见,该容器苗存放框主要包括方形网格框架1,方形网格框架1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竖棱111,多根竖棱111通过纵横向铁丝112相连接,在该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部沿方形网格框架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纵横向网面2,该纵横向网面2将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3,在方形网格框架1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置有向方形网格框架1的外侧延伸的横梁4。上述的容器苗存放框,通过设置方形网格框架1,并在方形网格框架1内设置纵横向网面2将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3;将多个容器苗分别放置在多个容器苗放置格3内,可有效避免容器苗倒塌的情况;通过在方形网格框架1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置向外侧延伸的横梁4,通过该横梁4可以方便地整体搬运容器苗存放框内的容器苗,无需逐个搬运单个的容器苗,操作更加方便。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横梁4为塑料板,该横梁4的下表面为向下凸出的弧面,并且横梁4的下表面采用磨砂面。如此设置,更加方便对容器苗存放框进行搬运,将横梁4的下表面设置为向下凸出的弧面,并且采用磨砂面在搬运时更加不易伤手。为了使在搬运该容器苗存放框时更加方便,作为一种可选地方案,在横梁4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一个凹陷部(图中未示出)。在搬运容器苗存放框时可将手握住该凹陷部,更加方便对容器苗存放框进行搬运。在本实施例中,纵横向网面2可拆卸地设置在方形网格框架1内。纵横向网面2可以具有多种不同规格,各种规格的纵横向网面2形成的容器苗放置格3的大小不相同。通过将纵横向网面2可拆卸地设置在方形网格框架1内,可以根据容器苗的大小选择使用相适应的纵横向网面2,使得该容器苗存放框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具体地,可以将纵横向网面2不做固定直接放置在方形网格框架1内。实施例2:参见图4至图7,一种本技术实施例的容器苗存放框,该容器苗存放框的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方形网格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11和上框架12,其中框架主体11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竖棱111,多根竖棱111的中部和下部通过纵横向铁丝112相连接,上框架12可升降地设置在竖棱111的上部,横梁4设置在上框架12上。不同的容器其高度可能不相同,当容器高度明显高于方形网格框架1的上沿时,容器苗仍然有可能从,容器苗存放框中倒塌。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例通过将上框架12可升降地设置在竖棱111的上部,可以根据容器苗中容器的高度调节上框架12的高度,避免由于容器高度明显高于方形网格框架1的上沿而容易倒塌的情况,提高该容器苗存放框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框架12的角落处设置有套筒121,上框架12通过该套筒121可升降地套设在竖棱111的上部,并且在套筒121上还设置有紧固螺钉122。当需要调节上框架12的高度时,将上框架12沿竖棱111上下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紧固螺钉122将上框架12固定在竖棱111上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苗存放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网格框架(1),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竖棱(111),多根所述竖棱(111)通过纵横向铁丝(112)相连接,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部沿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高度方向设有纵横向网面(2),所述纵横向网面(2)将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3),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横梁(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苗存放框,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网格框架(1),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竖棱(111),多根所述竖棱(111)通过纵横向铁丝(112)相连接,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部沿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高度方向设有纵横向网面(2),所述纵横向网面(2)将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内腔分隔成多个容器苗放置格(3),所述方形网格框架(1)的每个侧面的上沿均设有向外延伸的横梁(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苗存放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为塑料板,所述横梁(4)的下表面为向下凸出的弧面,所述横梁(4)的下表面为磨砂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苗存放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4)的下表面设有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苗存放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横向网面(2)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方形网格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李梅唐志敏徐严蔡建国唐小忠骆夏辉刘爱廷邓勤华刘伟曾蓓郑维威
申请(专利权)人: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