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支架技术改进领域,提供了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包括底壳、伸缩组件、充电系统、充电宝及上壳体,所述充电系统设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可伸缩的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壳体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充电宝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红外感应到手机使得支架收缩及通过触碰一侧使得支架张开的智能化感应的无线充电车载支架,操作简单,方便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智能科技感及极大的使用体验感,且解决了现有红外感应装置易误夹伤手的问题,一款安全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
本技术属于支架技术改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因其尺寸适中、携带方便、便于观看音视频等,已经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然而,当长时间手拿平板电脑观看音视频或上网等时,会使得手部关节酸痛,因此,用以固定智能设备的支架也是越来越受欢迎。其中,车载支架让开车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在驾驶环境下,使用手机作为导航工具也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熟知的外出驾驶方式。而在车载状态下智能手机如何可以更为安全、便捷的使用更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所谓车载手机支架,可以用最舒适的方式来使用的、最简约、易用数码支架,注重的是用户体验及优秀的结构设计。车载手机支架根据人体工程学,人-机的设计理念的参与,让开车的使用者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目前,市面上的车载手机支架的种类繁多,但现有的智能手机车载支架都是采用红外线感应松夹,当手机放于手机支架时,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有物体传输一信号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控制手机夹具装置将手机加紧,当需要将手机取出时,触碰下手机机身两侧,在电容触摸传感器作用下传输一信号给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控制手机夹具装置松开。但也会出现一种状况,就是手机在没有放到位就夹,且容易误夹不透明物体,也易误夹伤手指。目前的车载支架仅是做到固定电子设备或者是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其充电在车辆熄火后就无法在为电子设备充电,不能随时给电子设备充电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旨在解决车辆熄火后无法充电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包括底壳、伸缩组件、充电系统、充电宝及上壳体,所述充电系统设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可伸缩的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壳体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充电宝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充电宝通过卡接机构或磁吸机构设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充电系统输出端通过插接方式或接触连接方式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两条滑轨及开设于所述充电宝两侧的两条滑槽,两条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设于两条所述滑槽内。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磁吸机构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及若干磁柱,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底壳内,多个所述磁柱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充电宝上,多个所述磁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磁体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插接方式包括插接公头及插接母头,所述插接公头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插接公头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所述插接母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充电宝的PCB板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接触连接方式包括顶针及触点,所述顶针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顶针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所述触点的设于所述充电宝的PCB板上。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分别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的控制端。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步进电机、电机座、联轴器、螺杆、螺杆支架、限位座、旋转轴承及固定顶住,所述电机座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步进电机设于所述电机座上,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步进电机的电机轴,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电机座的上方,所述螺杆支架设于所述限位座上,所述螺杆支架螺旋套设于所述螺杆上,所述旋转轴承设于所述固定顶住的底面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旋转轴承适配,所述固定顶住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同,所述连接件整体成L形,L形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分别设有一个椭圆通孔,所述连接件的角位设有一个圆形限位孔,连接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形限位孔连接所述底壳。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伸缩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弹簧固定槽、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及伸缩弹簧,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相对设于所述底壳内,所述弹簧固定槽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之间,所述弹簧固定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进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内与所述底壳的侧壁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置于所述弹簧固定槽的长度中间,所述第一支架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上,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限位柱一端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支架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上,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限位柱一端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一支架的前端定位柱穿入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内,所述第二支架的前端定位柱穿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内;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相同,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竖板、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及定位柱,所述支架底板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支架竖板的下端,所述支架底板的另一端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中心与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凹陷部一侧壁板设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第二限位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凹陷部另一侧壁板设于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支架竖板截面成弧形,所述支架竖板的上端内面设有保护软层;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负离子层,所述负离子层通过黏贴或嵌入或植入的方式设于所述底壳或上壳体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红外感应到手机使得支架收缩及通过触碰一侧使得支架张开的智能化感应的无线充电车载支架,操作简单,方便人们的生活,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智能科技感及极大的使用体验感,且解决了现有红外感应装置易误夹伤手的问题,一款安全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四。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五。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功率主回路电气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处理器的电气原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NTC测温预留的电气原理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解码电路一的电气原理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解码电路二的电气原理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电路中指示灯的电气原理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感应触摸与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包括底壳、伸缩组件、充电系统、充电宝及上壳体,所述充电系统设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可伸缩的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壳体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充电宝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包括底壳、伸缩组件、充电系统、充电宝及上壳体,所述充电系统设所述底壳内,所述伸缩组件可伸缩的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上壳体设于所述底壳上,所述充电宝可拆卸的设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通过卡接机构或磁吸机构设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充电系统输出端通过插接方式或接触连接方式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的充电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上壳体上的两条滑轨及开设于所述充电宝两侧的两条滑槽,两条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设于两条所述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机构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及若干磁柱,所述第一磁体设于所述底壳内,多个所述磁柱的一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磁体上,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充电宝上,多个所述磁柱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磁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方式包括插接公头及插接母头,所述插接公头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插接公头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所述插接母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充电宝的PCB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连接方式包括顶针及触点,所述顶针的输入端设于所述充电系统上,所述顶针的输出端穿过所述上壳体,所述触点的设于所述充电宝的PCB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设于所述底壳上置于所述上壳体内,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系统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充电宝的车载支架还包括动力组件及连接组件,所述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路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