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8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矩形结构,所述箱体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箱体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顶棚,本装置通过设置有A充电接头和B充电接头,一方面可以借助充电桩上的B充电接头对电动车进行整车充电,并跟市场现有的充电模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将汽车的电池模块拆卸下来并放入到储物槽内,并借助A充电接头完成对电池模块的充电,从而在炎热天气时,可以减小整车充电过程中给人、车带来的潜在风险,两种快充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善高峰期充电桩急缺的需求,此外高压控制盒的设置可以将充电过程中的电压进行大幅提升,从而加快充电的速度,实现快充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以及墙壁上,或者安装在公共建筑(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一方面,市场上常见的充电桩直接用来给电动汽车进行整车充电,且目前均采用高压充电的方式,因而在给电动汽车整车充电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充电桩内部的充电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汽车电瓶组属于易爆物体,从而存在有较大的充电安全隐患,若人员位于车上,人车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市场上的充电桩充电效率较慢,难以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且充电桩的人机工程设计不佳,缺少人脸识别、移动或扫码支付等功能,从而给车主的日常使用带来较大不便。基于此,针对上述存在的一些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是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大大减小充电过程中给人、车带来的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为矩形结构,所述箱体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箱体顶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有顶棚,所述箱体外表面的下部设置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储物槽的下表面等间距安装有隔板,两两所述隔板间放置有电池模块,所述储物槽内设置有A充电接头,所述A充电接头与箱体内的电器部件连接,所述A充电接头的数量与电池模块的个数相对应,所述箱体外表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触摸屏、扫码器和摄像头,所述触摸屏位于扫码器的左侧,所述摄像头位于触摸屏的下方,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线束,所述线束的一端与箱体内部的电器部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B充电接头,所述B充电接头活动放置在箱体的外表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棚的截面形状为“C”型结构,所述顶棚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箱体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物槽的下方安装有状态指示灯,所述状态指示灯的数量与电池模块的个数相对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触摸屏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沿着箱体的横向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充电接头和B充电接头均为快充接口,所述高压控制盒、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以及集成控制器均集成安装在电池模块内,所述快充接口、高压控制盒、动力电池管理系统以及集成控制器两两之间均通过接口端子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装置通过设置有触摸屏、摄像头以及扫码器,当用户需对电动车整车或者单个电池模块进行充电时,通过手动对充电桩上的触摸屏进行操作控制,并启动摄像头,进而完成用户的身份识别,当系统认证成功后,用户可以对汽车电瓶进行充电,当整个充电过程完成后,用户只需出示自己的手机支付二维码,并对准扫码器即可快速完成移动支付工作;2)本装置通过设置有A充电接头和B充电接头,一方面可以借助该充电桩上的B充电接头对电动车进行整车充电,并跟市场现有的充电模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用户可以将汽车的电池模块拆卸下来并放入到储物槽内,并借助A充电接头完成对电池模块进行充电,从而在炎热天气时,可以减小整车充电过程中给人、车带来的潜在风险,两种快充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善高峰期充电桩急缺的需求,此外高压控制盒的设置可以将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压进行大幅提升,从而加快充电的速度,实现快充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充电过程中芯片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连接杆;2、顶棚;3、散热槽;4、扫码器;5、摄像头;6、A充电接头;7、储物槽;8、隔板;9、状态指示灯;10、电池模块;11、触摸屏;12、B充电接头;13、线束;14、箱体;15、快充接口;16、高压控制盒;17、动力电池管理系统;18、集成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包括箱体14,所述箱体14为矩形结构,所述箱体14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箱体14顶部通过连接杆1连接有顶棚2,所述箱体14外表面的下部设置有储物槽7,所述储物槽7为矩形结构,所述储物槽7的下表面等间距安装有隔板8,两两所述隔板8间放置有电池模块10,所述储物槽7内设置有A充电接头6,所述A充电接头6与箱体14内的电器部件连接,所述A充电接头6的数量与电池模块10的个数相对应,所述箱体14外表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触摸屏11、扫码器4和摄像头5,所述触摸屏11位于扫码器4的左侧,所述摄像头5位于触摸屏11的下方,所述箱体14的两侧均设置有线束13,所述线束13的一端与箱体14内部的电器部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B充电接头12,所述B充电接头12活动放置在箱体14的外表面上。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顶棚2的截面形状为“C”型结构,所述顶棚2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箱体14的上表面,顶棚2的设置可以实现对箱体14的遮风挡雨,进而提高箱体14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储物槽7的下方安装有状态指示灯9,所述状态指示灯9的数量与电池模块10的个数相对应,状态指示灯9的设置可以方便观察电池模块10是否已充满,充满则状态指示灯9的颜色由红色变成绿色。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触摸屏11的上方设置有散热槽3,所述散热槽3沿着箱体14的横向均匀分布,炎热天气时,充电桩内的高负荷状态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散热槽3的设置可以加快热量的释放。如图1和2所示,其中,所述A充电接头6和B充电接头12均为快充接口15,所述高压控制盒16、动力电池管理系统17以及集成控制器18均集成安装在电池模块10内,所述快充接口15、高压控制盒16、动力电池管理系统17以及集成控制器18两两之间均通过接口端子连接,高压控制盒16的设置可以将充电过程中的充电电压进行大幅提升,从而加快充电的速度,实现快充的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当用户需对电动车或者单个电池模块10进行充电时,通过手动对充电桩上的触摸屏11进行操作控制,从而启动摄像头5,进而完成用户的身份识别,当系统认证成功后,用户可以对汽车电瓶进行充电,此时,一方面可以借助该充电桩上的B充电接头12对电动车进行整车充电,并跟市场现有的充电模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该充电桩内设置有储物槽7,且通过隔板8将储物槽7分成多个空间,在炎热天气时,为了减小整车充电过程中给人、车带来的潜在风险,用户可以将汽车的电池模块10拆卸下来,放入到储物槽7内,并使A充电接头6与电池模块10上的卡扣相结合,当电池模块10与充电桩成功连接后,电池模块10内的集成控制器18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包括箱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4)为矩形结构,所述箱体(14)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箱体(14)顶部通过连接杆(1)连接有顶棚(2),所述箱体(14)外表面的下部设置有储物槽(7),所述储物槽(7)为矩形结构,所述储物槽(7)的下表面等间距安装有隔板(8),两两所述隔板(8)间放置有电池模块(10),所述储物槽(7)内设置有A充电接头(6),所述A充电接头(6)与箱体(14)内的电器部件连接,所述A充电接头(6)的数量与电池模块(10)的个数相对应,所述箱体(14)外表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触摸屏(11)、扫码器(4)和摄像头(5),所述触摸屏(11)位于扫码器(4)的左侧,所述摄像头(5)位于触摸屏(11)的下方,所述箱体(14)的两侧均设置有线束(13),所述线束(13)的一端与箱体(14)内部的电器部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B充电接头(12),所述B充电接头(12)活动放置在箱体(14)的外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充电桩,包括箱体(14),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4)为矩形结构,所述箱体(14)顶部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连接杆(1),所述连接杆(1)共安装有四个,所述箱体(14)顶部通过连接杆(1)连接有顶棚(2),所述箱体(14)外表面的下部设置有储物槽(7),所述储物槽(7)为矩形结构,所述储物槽(7)的下表面等间距安装有隔板(8),两两所述隔板(8)间放置有电池模块(10),所述储物槽(7)内设置有A充电接头(6),所述A充电接头(6)与箱体(14)内的电器部件连接,所述A充电接头(6)的数量与电池模块(10)的个数相对应,所述箱体(14)外表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触摸屏(11)、扫码器(4)和摄像头(5),所述触摸屏(11)位于扫码器(4)的左侧,所述摄像头(5)位于触摸屏(11)的下方,所述箱体(14)的两侧均设置有线束(13),所述线束(13)的一端与箱体(14)内部的电器部件连接,另一端连接有B充电接头(12),所述B充电接头(12)活动放置在箱体(14)的外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健李文康李进朋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