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包括搓纸辊,设置在纸盒的出纸端;打印路径,与纸盒的出纸端相衔接,用于在纸张上打印内容;排出路径,与打印路径相衔接,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排出;回纸路径,独立于纸盒衔接在排出路径的出口端与搓纸辊的进纸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将回纸路径独立于纸盒衔接在排出路径的出口端与搓纸辊的进纸端之间,如此需要进行第二面打印的回纸经过回纸路径后能与纸盒中的新纸有效分离,并经过搓纸辊的作用送入到打印路径中,大大降低了重复送纸的几率,提高了打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
,具体涉及一种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
技术介绍
双面打印机可以通过走纸路径的设计完成双面打印,大大提高了双面打印的效率和便捷性。授权公告号为CN1892465B(申请号为200610094186.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打印机及其双面打印模式控制方法》,其中公开的打印机为了实现双面打印,在其内部设置了打印路径,沿着所述打印路径将所述打印介质提供给打印单元,以便将图像打印在所述打印介质的第一面上;排出路径,其中,在正常打印模式下,已经在其第一面上打印了图像的打印介质沿着所述排出路径从打印机排出,或者在双面打印模式下,所述打印介质件沿着所述排出路径从打印机局部排出;以及翻转路径,从排出路径的局部排出位置开始、并朝着打印路径的开始处将打印介质运送到要沿着打印路径运送该打印介质的位置,以便在打印介质的第二面上打印其它图像。其中翻转路径部分与进纸位置相重合,翻转后的纸张会落在新纸上,由于印刷过一遍的纸本身更容易上卷,印刷过的纸会搭在分离壁上,进而搓纸时同时被搓入打印路径,所以容易出现重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分离打印过的纸张和纸盒内的新纸张,避免纸张重送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回纸路径的出口端能够自适应纸盒中不同纸量进行摆动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回纸过程中出现卡纸的情况下,方便取出卡纸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包括搓纸辊,设置在纸盒的出纸端;打印路径,与纸盒的出纸端相衔接,用于在纸张上打印内容;排出路径,与打印路径相衔接,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纸路径,独立于纸盒衔接在排出路径的出口端与搓纸辊的进纸端之间。可实施地,所述回纸路径包括成型在机体内的第一导向段和由导向组件构成的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相衔接,所述第一导向段的入口端与排出路径的出口端相衔接,所述第二导向段的出口端与搓纸辊的进纸端相衔接。为了方便实现对纸张的驱动,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纸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导纸板和下导纸板,所述上导纸板、下导纸板之间具有导向空隙,所述导向空隙与第一导向段的出口端相衔接;压纸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压纸板和下压纸板,所述下压纸板与下导纸板相衔接并延伸至搓纸辊的搓入位置,所述上压纸板与上导纸板相衔接并延伸至搓纸辊;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下导纸板与下压纸板之间的主动辊以及设置在上导纸板和上压纸板之间的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与主动辊摩擦传动设置。为了为回纸提供进入打印路径内的动力的同时,对纸盒中的新纸提供反向作用力而更好地分离回纸和新纸,所述下压纸板的尾部端上连接有第一滚轮。为了方便回纸更好地进入打印路径,所述上压纸板的尾部端上连接有与第一滚轮摩擦传动的第二滚轮。为了保证回纸运动的平衡性,所述下压纸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滚轮。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为了在纸盒内放置不同纸量的纸张时,该压纸板组件均能很好的与搓纸辊的进纸端完成衔接,并且为了方便回纸出现卡纸情况时,方便取出卡纸,所述上压纸板和下压纸板的头部端转动连接在机体上。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导纸板的尾部端转动连接在机体上,所述下导纸板的头部端卡接在机体上。方便进行下导纸板的打开和关闭地,所述下导纸板的头部端的一侧设置有卡脚,所述上导纸板上设置有能供卡脚卡接的卡扣。结构稳定地,所述机体上对应于主动辊的设置位置设置有具有限位槽的支撑架,所述主动辊设置在限位槽内且两端转动连接在机体上,并且主动辊的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上压纸板的头部端设置有供从动轮安装的安装孔,所述从动轮设置在安装孔内并转动连接在上压纸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将回纸路径独立于纸盒衔接在排出路径的出口端与搓纸辊的进纸端之间,如此需要进行第二面打印的回纸经过回纸路径后能与纸盒中的新纸有效分离,并经过搓纸辊的作用送入到打印路径中,大大降低了重复送纸的几率,提高了打印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取出卡纸状态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导向组件的立体图。图4为图3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安装在打印机的机体内,配合机体内的其他工作部件完成双面打印工作。该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包括搓纸辊1、打印路径3、排出路径4、回纸路径5。其中搓纸辊1设置在纸盒2的出纸端,搓纸辊1作用在纸盒2内的纸张上,进而向打印路径3内搓纸。打印路径3与纸盒2的出纸端相衔接,用于在纸张上打印内容,该打印路径3旁设置有打印机构,进而完成打印工作,并且打印路径3的上下侧上均相对设置有用于驱动纸张的驱动轮。排出路径4设置在打印机构的下游并与打印路径3相衔接,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排出,排出路径4的上下两侧也相对设置有用于驱动纸张的驱动轮。排出路径4的出口端还设置有能双向转动的一组驱动轮,这组驱动轮在出纸时正转,向回路路径内回纸而进行纸张第二面打印时则反转。纸盒2、打印路径3、排出路径4构成一个用于打印纸张第一面的S型的导纸线路。回纸路径5独立于纸盒2衔接在排出路径4的出口端与搓纸辊1的进纸端之间,该回纸路径5整体呈L型。本实施例中的回纸路径5包括成型在机体内的固定的第一导向段51和由导向组件6构成的第二导向段52。第一导向段51和第二导向段52相衔接,其中第一导向段51整体呈弧形,第一导向段51的入口端与排出路径4的出口端相衔接,第一导向段51的出口端则位于纸盒2远离搓纸位置的上方,第二导向段52衔接第一导向段51的出口端并且向搓纸辊1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导向段52的出口端与搓纸辊1的进纸端相衔接。为了对经过第一导向段51的回纸产生的卷曲进行反向拉伸作用,该第二导向段52的中部向上拱起。如图2至图4所示,具体地,构成第二导向段52的导向组件6包括:导纸板组件6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导纸板611和下导纸板612,上导纸板611、下导纸板612之间具有导向空隙,导向空隙与第一导向段51的出口端相衔接;本实施中上导纸板611、下导纸板612的头部端至尾部端逐渐向上倾斜;并且本实施例中的下导纸板612的尾部端的两侧转动连接在机体上,下导纸板612的头部端卡接在机体上,如此下导纸板612相对于上导纸板611进行上下摆动,进而实现相对于上导纸板611的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包括/n搓纸辊(1),设置在纸盒(2)的出纸端;/n打印路径(3),与纸盒(2)的出纸端相衔接,用于在纸张上打印内容;/n排出路径(4),与打印路径(3)相衔接,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排出;/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回纸路径(5),独立于纸盒(2)衔接在排出路径(4)的出口端与搓纸辊(1)的进纸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包括
搓纸辊(1),设置在纸盒(2)的出纸端;
打印路径(3),与纸盒(2)的出纸端相衔接,用于在纸张上打印内容;
排出路径(4),与打印路径(3)相衔接,用于将打印后的纸张排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纸路径(5),独立于纸盒(2)衔接在排出路径(4)的出口端与搓纸辊(1)的进纸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纸路径(5)包括成型在机体内的第一导向段(51)和由导向组件(6)构成的第二导向段(52);所述第一导向段(51)和第二导向段(52)相衔接,所述第一导向段(51)的入口端与排出路径(4)的出口端相衔接,所述第二导向段(52)的出口端与搓纸辊(1)的进纸端相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打印机的送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6)包括
导纸板组件(6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导纸板(611)和下导纸板(612),所述上导纸板(611)、下导纸板(612)之间具有导向空隙,所述导向空隙与第一导向段(51)的出口端相衔接;
压纸板组件(62),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压纸板(621)和下压纸板(622),所述下压纸板(622)与下导纸板(612)相衔接并延伸至搓纸辊(1)的搓入位置,所述上压纸板(621)与上导纸板(611)相衔接并延伸至搓纸辊(1);
传动组件(63),包括设置在下导纸板(612)与下压纸板(622)之间的主动辊(631)以及设置在上导纸板(611)和上压纸板(621)之间的从动轮(632),所述从动轮(632)与主动辊(631)摩擦传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晨,邵粱皓,王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得力科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