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3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移印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通过胶头安装基座及移印胶头的相互配合,移印胶头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安装,且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外部螺柱的插入深度随时对移印胶头进行加固,有效解决了移印胶头产生滑动的问题。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
本技术属于移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移印,属于特种印刷方式之一,指的是承印物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如仪器、电气零件、玩具等),使用铜或钢凹版,经由硅橡胶铸成半球面形的移印头,以此压向版面将油墨转印至承印物上完成转移印刷的方式。它能够在不规则异形对象表面上印刷文字、图形和图像,现在正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印刷。例如手机表面的文字和图案就是采用这种印刷方式,还有计算机键盘、仪器、仪表等很多电子产品的表面印刷,都可采用移印的方式完成。移印的工艺十分简单,采用钢(或者铜、热塑型塑料)凹版,利用硅橡胶材料制成的曲面移印头,将凹版上的油墨蘸到移印头的表面,然后压印在待印刷对象的表面。移印工艺是80年代传到中国的特种印刷技术,由于其在小面积、凹凸面的产品上面进行印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弥补了网版印刷工艺的不足,所以得到快速推广。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大批以电子、塑胶、礼品、玩具等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作为主要的装饰方式更是得到超常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移印技术和网版印刷技术在上述行业的应用分别达到27%、64%、51%、66%。可见,移印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在传统的移印机上,移印胶头的安装是将移印胶头直接套入进安装座中,移印胶头多采用硅橡胶制成,质地较硬,所以套入的过程通常很难,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移印胶头由于老化收缩,与安装座的连接不再紧密,甚至产生相对滑动的情况,因此会对移印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包括胶头安装基座及移印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头安装基座由上端的大圆柱体和下端的小圆柱体组成,所述大圆柱体和所述小圆柱体共轴线,所述大圆柱体的顶端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一连接孔,所述大圆柱体的侧面对称形成有两个锥形孔,在所述大圆柱体的下端形成有一薄壁圈,所述薄壁圈与所述小圆柱体共轴线且等高,所述薄壁圈上形成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有八个,八个所述螺纹通孔孔径相等且呈环状均匀分布;所述移印胶头的上端为圆柱状安装部,下端为碗状印刷部,所述移印胶头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安装部的外径大小与所述薄壁圈的内径大小一致,所述安装部的内径大小与所述小圆柱体的外径大小一致。更进一步地,所述小圆柱体的侧面形成有八个圆形槽,八个所述圆形槽的孔径与所述螺纹通孔的孔径一致且与八个所述螺纹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更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头安装基座为中空结构,不锈钢材质。更进一步地,所述大圆柱体、所述小圆柱体及所述薄壁圈一体成型。更进一步地,所述移印胶头为硅橡胶材质。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印刷部一体成型。更进一步地,所述大圆柱体的顶端形成有第一气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小圆柱体的底端形成有第二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胶头安装基座及移印胶头的相互配合,移印胶头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安装,且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外部螺柱的插入深度随时对移印胶头进行加固,有效解决了移印胶头产生滑动的问题。总体而言,本技术原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胶头安装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移印胶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图2和图3,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包括胶头安装基座1及移印胶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头安装基座1由上端的大圆柱体101和下端的小圆柱体102组成,所述大圆柱体101和所述小圆柱体102共轴线,所述大圆柱体101的顶端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一连接孔103,所述连接孔103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大圆柱体101的侧面对称形成有两个锥形孔104,两个所述锥形孔104共轴线,在所述大圆柱体101的下端形成有一薄壁圈106,所述薄壁圈106与所述小圆柱体102共轴线且等高,所述薄壁圈106上形成有螺纹通孔107,所述螺纹通孔107有八个,八个所述螺纹通孔107孔径相等且呈环状均匀分布;所述移印胶头2的上端为圆柱状安装部201,下端为碗状印刷部202,所述移印胶头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安装部201的外径大小与所述薄壁圈106的内径大小一致,所述安装部201的内径大小与所述小圆柱体102的外径大小一致,所述安装部201可以插入所述薄壁圈106与所述小圆柱体102之间的空间内;所述小圆柱体102的侧面形成有八个圆形槽105,八个所述圆形槽105的孔径与所述螺纹通孔107的孔径一致且与八个所述螺纹通孔107的位置一一对应,在外部螺柱压紧所述安装部201的过程中,安装部产生形变被部分压入八个所述圆形槽105,能够有效增加摩擦力,减少所述移印胶头2与所述胶头安装基座1之间的相对滑动;所述胶头安装基座1为中空结构,可以减轻设备的自重的同时还能减少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所述胶头安装基座1采用不锈钢材质,可以有效减少锈蚀;所述大圆柱体101、所述小圆柱体102及所述薄壁圈106一体成型,具有更好的整体性且不易损坏;所述移印胶头2为硅橡胶材质,这种材质耐热耐油耐高温,非常适合移印工作;所述安装部201与所述印刷部202一体成型,不易损坏;所述大圆柱体101的顶端形成有第一气孔1011,所述小圆柱体102的底端形成有第二气孔1012,设置气孔可以将安装所述移印胶头2时的内部气体排出,减小阻力,更加便于安装。在使用本技术时,将移印胶头2的安装部201贴合薄壁圈106的内侧及小圆柱体102的外侧插入二者之间形成的环状空间内,通过挤压胶头安装基座1与移印胶头2,内部气体通过第一气孔1011和第二气孔1012排出,安装部201套进适宜的深度。然后将八个外部螺柱分别插入八个螺纹通孔107,逐步拧紧,外部螺柱将安装部201向小圆柱体102压紧,移印胶头2与胶头安装基座1之间被完全固定。最后根据外部移印机的类型选择使用连接孔103或锥形孔104将本技术安装在外部移印机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胶头安装基座1及移印胶头2的相互配合,移印胶头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安装,且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外部螺柱的插入深度随时对移印胶头2进行加固,有效解决了移印胶头2产生滑动的问题。总体而言,本技术原理、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靠性强,具有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包括胶头安装基座(1)及移印胶头(2),其特征在于:/n所述胶头安装基座(1)由上端的大圆柱体(101)和下端的小圆柱体(102)组成,所述大圆柱体(101)和所述小圆柱体(102)共轴线,所述大圆柱体(101)的顶端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一连接孔(103),所述大圆柱体(101)的侧面对称形成有两个锥形孔(104),在所述大圆柱体(101)的下端形成有一薄壁圈(106),所述薄壁圈(106)与所述小圆柱体(102)共轴线且等高,所述薄壁圈(106)上形成有螺纹通孔(107),所述螺纹通孔(107)有八个,八个所述螺纹通孔(107)孔径相等且呈环状均匀分布;/n所述移印胶头(2)的上端为圆柱状安装部(201),下端为碗状印刷部(202),所述移印胶头(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安装部(201)的外径大小与所述薄壁圈(106)的内径大小一致,所述安装部(201)的内径大小与所述小圆柱体(102)的外径大小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包括胶头安装基座(1)及移印胶头(2),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头安装基座(1)由上端的大圆柱体(101)和下端的小圆柱体(102)组成,所述大圆柱体(101)和所述小圆柱体(102)共轴线,所述大圆柱体(101)的顶端的中心位置形成有一连接孔(103),所述大圆柱体(101)的侧面对称形成有两个锥形孔(104),在所述大圆柱体(101)的下端形成有一薄壁圈(106),所述薄壁圈(106)与所述小圆柱体(102)共轴线且等高,所述薄壁圈(106)上形成有螺纹通孔(107),所述螺纹通孔(107)有八个,八个所述螺纹通孔(107)孔径相等且呈环状均匀分布;
所述移印胶头(2)的上端为圆柱状安装部(201),下端为碗状印刷部(202),所述移印胶头(2)为上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安装部(201)的外径大小与所述薄壁圈(106)的内径大小一致,所述安装部(201)的内径大小与所述小圆柱体(102)的外径大小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印胶头的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柱体(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美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银燕工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