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19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和分别粘接在所述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改性聚氨酯涂层,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外侧涂覆有防紫外涂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防腐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很好的耐候性,提高了玻璃纤维稀织物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
本技术涉及玻璃纤维稀织物
,尤其涉及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优点是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它是叶腊石、石英砂、石灰石、白云石、硼钙石、硼镁石七种矿石为原料经高温熔制、拉丝、络纱、织布等工艺制造成的。但是现有的玻璃纤维稀织物的耐候性还不够好,使其在条件恶劣情况下的使用寿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具有很好的耐候性,提高了玻璃纤维稀织物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提出的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和分别粘接在所述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改性聚氨酯涂层,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外侧涂覆有防紫外涂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防腐涂层。优选地,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0.5-1.5mm。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经纱和纬纱均包括均匀分布的芳纶纤维纱和混纺纱,所述芳纶纤维纱和混纺纱的比例为1-5:1,所述混纺纱包括不锈钢纤维条和氨纶纤维条,且所述不锈钢纤维条和氨纶纤维条的比例为1:8-14,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5-1.0mm。优选地,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50-150μm。优选地,所述防紫外涂层为含有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钛的水性聚氨酯涂层胶。优选地,所述防紫外涂层的厚度为30-80μm。优选地,所述防腐涂层为纳米防腐涂层。优选地,所述防腐涂层的厚度为20-40μm。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制备的玻璃纤维稀织物,具有很好的耐候性,提高了玻璃纤维稀织物的使用寿命;防紫外涂层包括与水性聚氨酯涂层胶共混的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钛,能够对光线中的紫外线进行反射和吸收;改性聚氨酯涂层中包括云母粉和滑石粉,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和防静电效果,而且云母粉末和滑石粉在改性聚氨酯中可以显著提高其与第一金属纤维层、放紫外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同时降低了改性聚氨酯中的孔隙率,提高织物的机械强度和耐候性;基布层由玻璃纤维层和位于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组成,其中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中均包括芳纶纤维纱和由氨纶纤维条、不锈钢纤维条组成的混纺纱,通过这一设置极大提高了织物的机械强度,且使得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此外本申请还在第二金属纤维层的外侧还设有耐腐蚀涂层,达到进一步提高织物的耐腐蚀性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第一金属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布层、11-玻璃纤维层、12-第一金属纤维层、121-芳纶纤维纱、122-混纺纱、13-第二金属纤维层、2-改性聚氨酯涂层、3-防紫外涂层、4-防腐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包括玻璃纤维层11和分别粘接在所述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12和第二金属纤维层13,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改性聚氨酯涂层2,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外侧涂覆有防紫外涂层3,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防腐涂层4。本申请中的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0.5-1.5mm,玻璃纤维层本身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点。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的厚度均为0.5-1.0mm,对于第一金属层和二金属层的结构相同,以第一金属层为例,本申请中的第一金属层的经纱和纬纱均包括均匀分布的芳纶纤维纱121和混纺纱122,所述芳纶纤维纱和混纺纱的比例为1-5:1,所述混纺纱包括不锈钢纤维条和氨纶纤维条,且所述不锈钢纤维条和氨纶纤维条的比例为1:8-14,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相同,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中的经纱和纬纱均按照#型编制而成。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厚度为50-150μm,对于本申请的改性聚氨酯涂层来说,其主要的制备方法为:先通过硅烷偶联剂对聚氨酯进行改性,然后再将改性后的聚氨酯与云母粉和滑石粉进行混合,其中云母粉和滑石粉的粒径均大于1250目,且云母粉和滑石粉分别占改性聚氨酯质量的2-4%。防紫外涂层为含有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钛的水性聚氨酯涂层胶,且防紫外涂层的厚度为30-80μm。防腐涂层为纳米防腐涂层,且防腐涂层的厚度为20-40μm。本申请制备的玻璃纤维稀织物,具有很好的耐候性,提高了玻璃纤维稀织物的使用寿命;防紫外涂层包括与水性聚氨酯涂层胶共混的纳米氧化锌或纳米氧化钛,能够对光线中的紫外线进行反射和吸收;改性聚氨酯涂层中包括云母粉和滑石粉,不仅具有良好的阻燃和防静电效果,而且云母粉末和滑石粉在改性聚氨酯中可以显著提高其与第一金属纤维层、放紫外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同时降低了改性聚氨酯中的孔隙率,提高织物的机械强度和耐候性;基布层由玻璃纤维层和位于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组成,其中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中均包括芳纶纤维纱和由氨纶纤维条、不锈钢纤维条组成的混纺纱,通过这一设置极大提高了织物的机械强度,且使得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候性和耐腐蚀性;此外本申请还在第二金属纤维层的外侧还设有耐腐蚀涂层,达到进一步提高织物的耐腐蚀性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和分别粘接在所述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改性聚氨酯涂层,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外侧涂覆有防紫外涂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防腐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和分别粘接在所述玻璃纤维层两侧的第一金属纤维层和第二金属纤维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改性聚氨酯涂层,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的外侧涂覆有防紫外涂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玻璃纤维层的一侧涂覆有防腐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0.5-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候玻璃纤维稀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经纱和纬纱均包括均匀分布的芳纶纤维纱和混纺纱,所述芳纶纤维纱和混纺纱的比例为1-5:1,所述混纺纱包括不锈钢纤维条和氨纶纤维条,且所述不锈钢纤维条和氨纶纤维条的比例为1:8-14,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二金属层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黄良谢钧任吴燕钱银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燕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