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11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接头和回流管;所述接头为T型接头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及接头通过第一开口连接于指套管的下端开口上;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延伸进入至指套管的顶部,并且回流管的外壁与接头的内壁以及指套管的内壁隔离设置形成注液通道,以及所述注液通道与第三开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溶液注满指套管,进而便于对指套管全方位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溶剂注入结构,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
技术介绍
指套管是核电厂内的重要系统,其作用是给中子通量探测器提供进出反应堆燃料组件的通道,并且和导向管、密封段共同形成了一回路的压力边界,因而指套管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非常重要。为防止指套管堵塞通常需要清洗维护,目前有两种清洗方法,机械清洗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步骤大致如下:利用一个塑料软管插入指套管内将化学溶剂导入指套管,浸泡约一段时间后,进行废液回收。上述化学清洗时存在着缺陷:在溶剂导入到指套管时,由于指套管的开口端在下端,因此溶剂通过注液装置从指套管的下端通入到直通管内。该注液情况下,难以获知指套管内是否已经注满溶剂,因此注液者只能是凭借着经验确定注液时间,因此指套管的顶部经常出现未有溶液浸泡的情况,导致指套管的顶部清洗效果差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会出现溶剂注入过度的问题。因此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便于溶液注满指套管,进而便于对指套管全方位清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接头和回流管;所述接头为T型接头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及接头通过第一开口连接于指套管的下端开口上;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延伸进入至指套管的顶部,并且回流管的外壁与接头的内壁以及指套管的内壁隔离设置形成注液通道,以及所述注液通道与第三开口连通。优选的,回流管的第二端位于接头的外部,并且具有透明观察段。优选的,回流管的第二端密封设置。优选的,回流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端盖。优选的,所述接头的第二开口上具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具有供回流管穿过的通孔,以及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的优点为:将相应的注液装置连接至接头的第三开口上,向注液通道内注液;由于回流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指套管的顶部,因此当溶剂注满注液通道后,溶剂会进入到回流管的第一端,并且回流至回流管的第二端供操作人员观察,因此当注液者观察到回流管的第二端有溶剂时,便可知晓注液通道已经满液,可停止注液进行浸泡操作。既方便了注液操作,又能准确的将注液通道注满溶剂,以对指套管的内壁进行浸泡、清理,提升对指套管的清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对本技术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接头3和回流管2。所述接头3为T型接头3并且具有第一开口32、第二开口33和第三开口34,第一开口32和第二开口33位于同一直线上,以及接头3通过第一开口32连接于指套管1的下端开口上。所述回流管2的第一端23穿过第二开口33和第一开口32延伸进入至指套管1的顶部,并且回流管2的外壁与接头3的内壁以及指套管1的内壁隔离设置形成注液通道4,以及所述注液通道4与第三开口34连通。上述结构下,将相应的注液装置连接至接头3的第三开口34上,向注液通道4内注液;由于回流管2的第一端23延伸至指套管1的顶部,因此当溶剂注满注液通道4后,溶剂会进入到回流管2的第一端,并且回流至回流管2的第二端供操作人员观察。因此当注液者观察到回流管2的第二端有溶剂时,便可知晓注液通道4已经满液,可停止注液并将第三开口34密封,进行浸泡操作。既方便了注液操作,又能准确的将注液通道4注满溶剂,以对指套管1的内壁进行浸泡、清理,提升对指套管1的清洁效果。本实施例中,回流管2的结构进一步设置为:回流管2的第二端位于接头3的外部,并且具有透明观察段22。通过该透明观察段22,操作者能够方便且快速观察到是否有溶剂回流至回流管2的第二端。回流管2进一步设置为:回流管2的第二端密封设置。密封结构下,能够防止回流的溶剂流出回流管2,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回流管2进一步设置为:回流管2的第二端设置有端盖21。该端盖21的设置,既能起到密封回流管2第二端的作用,又能将溶剂放出回收,便于对回流管2第二端密封或是导通控制。本实施例中,接头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头3的第二开口33上具有密封盖31,所述密封盖31上具有供回流管2穿过的通孔,以及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圈311。该结构下,既能供回流管2穿过接头3的第二开口33,又能对第二开口33起到密封作用。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技术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接头和回流管;/n所述接头为T型接头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及接头通过第一开口连接于指套管的下端开口上;/n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延伸进入至指套管的顶部,并且回流管的外壁与接头的内壁以及指套管的内壁隔离设置形成注液通道,以及所述注液通道与第三开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接头和回流管;
所述接头为T型接头并且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以及接头通过第一开口连接于指套管的下端开口上;
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穿过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延伸进入至指套管的顶部,并且回流管的外壁与接头的内壁以及指套管的内壁隔离设置形成注液通道,以及所述注液通道与第三开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套管溶剂注入结构,其特征是:回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雁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远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