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01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管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试管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上设有多个试管盒,邻近主支架的第一试管盒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有序摆动,第二试管盒既可以通过连接机构与辅支架连接而保持静置,也可以滑动后通过连接机构连接随着第一试管盒一起摆动,根据需求即时调整,方便快捷,并且机架仅包括基座和支架,驱动机构、连接机构也小型化,但却可以有序设置多个试管盒,不仅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也较高,另外试管盒为常规的立方形,无需因为机架或转动机构而变形,试管容纳率高,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试管盒,试管容纳量可大大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架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试管架。
技术介绍
试管是医疗和化工领域最常见的仪器,在医院检验科更是被大量使用,尤其是采血试管,大型医院一天的采血量能达到四五千支,加上其他样本,总数更是可观。如此巨量的样本中,有很多都需要持续晃动以促进样本与添加剂的均匀混合,对此目前的常规技术中已经有众多采用不同传动结构实现试管晃动的试管支架。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所有样本都需要摇晃,也存在很多仅需正常静置即可,并且容纳不同需求样品的试管都是断续获得,这就造成了采样台上需要放置多个不同的试管架,另外目前具有摇晃功能的试管架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了复杂的传动结构,或者为了适应传动结构而试管架的整体形状做了适配调整,通常能够放置的试管个数都很有限,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医疗器械
,亟需一种试管容纳量大、占用空间小、传动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摆动试管数量和静置试管数量的试管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试管容纳量大、占用空间小、传动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摆动试管数量和静置试管数量的试管架。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管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相对两端分别竖直设置主支架、辅支架,所述主支架与辅支架之间固接支杆;所述支杆上靠近主支架一端穿设第一试管盒并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杆上靠近辅支架一端穿设若干第二试管盒并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二试管盒可沿支杆滑动;所述第一试管盒与所有第二试管盒沿支杆方向的长度之和小于主支架与辅支架相对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试管盒靠近主支架的侧面设有以支杆为回转中心的弧形齿槽,所述主支架中设有通过齿槽驱动第一试管盒绕支杆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试管盒与相邻的第二试管盒之间、两个相邻第二试管盒之间、第二试管盒与辅支架之间设有连接机构。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主支架中、与齿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轮缘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所对圆心角不大于90°;所述第二驱动轮轮缘上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所对圆心角不大于90°;所述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的朝向相背;所述主支架侧壁对应第一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位置,分别设有供第一轮齿、第二轮齿伸出主支架并与齿槽啮合的第一让位槽、第二让位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轮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接,所述第二驱动轮与第二电机输出端固接,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模块为外接交流、外接直流、蓄电池、一次电池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两相对面中任意一面的连接销,两相对面中另一面对应所述连接销位置设有连接孔,两相对面之间的所述连接销与连接孔至少设置为两组。进一步的,所述位于第一试管盒与第二试管盒之间或相邻第二试管盒之间的连接销至少两个为竖向排列,所述第二试管盒与辅支架之间的连接销至少两个为横向排列。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销端头边缘设置倒角或圆角,所述连接孔开口边缘设置倒角或圆角。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销端头、连接孔孔底分别设置异性磁极相对的磁块。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试管盒与支杆平行的竖直侧面上设有便于推动第二试管盒沿支杆滑动的把手。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试管盒、第二试管盒穿设支杆位置设有可拆卸插接式套管,所述套管外壁设有棱条,所述第一试管盒、第二试管盒对应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套管与支杆转动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支杆上设有多个试管盒,邻近主支架的第一试管盒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有序摆动,第二试管盒既可以通过连接机构与辅支架连接而保持静置,也可以滑动后通过连接机构连接随着第一试管盒一起摆动,根据需求即时调整,方便快捷,并且机架仅包括基座和支架,结构简单的驱动机构、连接机构也小型化,但却可以有序设置多个试管盒,不仅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也较高,另外试管盒为常规的立方形,无需因为机架或转动机构而变形,试管容纳率高,通过设置多个第二试管盒,试管容纳量可大大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图2的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驱动轮工作时的右视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驱动轮工作时的俯视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驱动轮工作时的右视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驱动轮工作时的俯视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8所示,一种试管架,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相对两端分别竖直设置主支架21、辅支架22,所述主支架21与辅支架22之间固接支杆23;所述支杆23上靠近主支架21一端穿设第一试管盒31并构成转动连接,所述支杆23上靠近辅支架22一端穿设若干第二试管盒32并构成转动连接且第二试管盒32可沿支杆23滑动;所述第一试管盒31与所有第二试管盒32沿支杆23方向的长度之和小于主支架21与辅支架22相对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试管盒31靠近主支架21的侧面设有以支杆23为回转中心的弧形齿槽41,所述主支架21中设有通过齿槽41驱动第一试管盒31绕支杆23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试管盒31与相邻的第二试管盒32之间、两个相邻第二试管盒32之间、第二试管盒32与辅支架2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可以理解的是,支杆23上设有多个试管盒,邻近主支架21的第一试管盒31可以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有序摆动,第二试管盒32既可以通过连接机构与辅支架22连接而保持静置,也可以滑动后通过连接机构连接随着第一试管盒31一起摆动,可以根据实时需求进行方便快捷的调整。支杆23的长度大于所有试管盒沿支杆23方向的长度之和,是为了保证摆动的试管盒(或试管盒组,可能为第一试管盒31与若干第二试管盒32一起摆动)与静止的试管盒(或试管盒组,可能为多个第二试管盒32同时保持静止)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避免互相干扰。第一试管盒31与支杆23之间周向上转动连接,而轴向位置显然是相对固定的,从而保证驱动机构可以通过作用于齿槽(41)促使第一试管盒31摆动。参照附图5~图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主支架21中、与齿槽41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轮42和第二驱动轮43,所述第一驱动轮42轮缘上设有第一轮齿44,所述第一轮齿44所对圆心角不大于90°;所述第二驱动轮43轮缘上设有第二轮齿45,所述第二轮齿45所对圆心角不大于90°;所述第一轮齿44与第二轮齿45的朝向相背;所述主支架21侧壁对应第一驱动轮42、第二驱动轮43位置,分别设有供第一轮齿44、第二轮齿45伸出主支架21并与齿槽41啮合的第一让位槽24、第二让位槽25。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轮42的第一轮齿44、第二驱动轮43的第二轮齿45分别通过第一让位槽24、第二让位槽25伸出主支架21与齿槽41相啮合,第一轮齿44与第二轮齿45的朝向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第一试管盒(31)及若干第二试管盒(32),所述第一试管盒(31)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摆动,所述第二试管盒(32)可与机架保持相对静止或跟随第一试管盒(31)一起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第一试管盒(31)及若干第二试管盒(32),所述第一试管盒(31)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摆动,所述第二试管盒(32)可与机架保持相对静止或跟随第一试管盒(31)一起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试管盒(32)可沿摆动中心的轴向滑动,并通过连接机构与机架或第一试管盒(3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相对两端分别竖直设置主支架(21)、辅支架(22),所述主支架(21)与辅支架(22)之间固接支杆(23);所述支杆(23)上转动连接第一试管盒(31)及若干第二试管盒(32),所述第一试管盒(31)靠近主支架(21),所述第二试管盒(32)靠近辅支架(22),所述第二试管盒(32)可沿支杆(23)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试管盒(31)靠近主支架(21)的侧面设有齿槽(41),所述齿槽(41)呈以支杆(23)为回转中心的弧形,所述驱动机构设于主支架(21)中,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齿槽(41)驱动第一试管盒(31)绕支杆(23)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试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齿槽(41)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驱动轮(42)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师容廖雄飞郝丽琼赵文瑶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