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包括:机壳、其为竖直放置的筒状结构,其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其下端开设有出液口和废料口,所述出液口装设有出液阀,所述废料口装设有废料阀;转动组件,其包括转动轴、至少一个托盘和电机,所述转动轴同轴内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托盘呈环状结构,其套装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活性炭装载于托盘之上。遮蔽组件,其包括遮蔽板、遮蔽轴和液压马达,所述遮蔽轴同轴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底端,所述遮蔽板环绕所述遮蔽轴旋转可交替遮挡所述废料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液压马达驱动连接所述遮蔽轴。驱动托盘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破坏了油脂包覆活性炭外层的状态,油性物质可继续向活性炭内部渗透,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溶液中的油性物质,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手段。但当活性炭高负荷工作时会产生一个问题,油脂包覆于活性炭的外表面,严重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效率。同时也会出现油性物质紧密填充于活性炭的外层,会阻碍油性物质向活性炭内层渗透,导致活性炭内层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降低了活性炭利用率的同时也缩短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包括:机壳、其为竖直放置的筒状结构,其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其下端开设有出液口和废料口,所述出液口装设有出液阀,所述废料口装设有废料阀;转动组件,其包括转动轴、至少一个托盘和电机,所述转动轴同轴内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托盘呈环状结构,其套装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活性炭装载于托盘之上,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轴;遮蔽组件,其包括遮蔽板、遮蔽轴和液压马达,所述遮蔽轴同轴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底端,所述遮蔽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遮蔽轴,其环绕所述遮蔽轴旋转可交替遮挡所述废料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液压马达驱动连接所述遮蔽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转动轴上套设有托盘,而将活性炭装载于托盘之上,在活性炭吸附装置正常工作时,旋转遮蔽板封闭废料口,同时关闭废料阀,打开出液阀,向机壳内灌注待处理的物料,活性炭即可吸附物料中的油性物质。当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油性物质的包覆,导致活性炭吸附效率降低时,则排空机壳中的物料。而后驱动遮蔽板转动,使遮蔽板遮蔽出液口,而后打开废料阀并关闭出液阀。而后电机驱动转动轴转动,进而带动托盘中的活性炭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活性炭外层的一部分油性物质脱落,从废料口排出而活性炭因为去除了一部分外层的油性物质,破坏了油脂包覆活性炭外层的状态,油性物质可继续向活性炭内部渗透,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活性炭吸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机壳连接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遮蔽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包括:机壳100、转动组件200和遮蔽组件300,其中机壳100为一带有收容空间的壳体,用于盛放需要活性炭吸附的溶液,转动组件200一方面用于安装吸附溶液所需要的活性炭,另一方面可带动活性炭转动,从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破坏活性炭外层被油性物质包覆的状态。遮蔽组件300主要用于在活性炭做离心运动时,遮蔽出液口,避免油性物质进入出液口。机壳100、机壳100宜采用耐腐蚀材料,其为竖直放置的筒状结构,其上端开设有进料口110,其下端开设有出液口120和废料口130,同时为了控制出液口120和废料口130的通断,还在出液口120装设有出液阀121,在废料口130装设有废料阀131;机壳100内壁向内延伸至少两根连接筋140,为了保证足够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优选采用三根连接筋均匀分布于机壳100的内壁。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来降低乃至消除物料中的油性物质,因此需要使物料和活性炭有足够的时间充分接触,因此宜采用分次投放物料的形式,即机壳100内每次投放一定量的物料,活性炭充分吸附后排空机壳100内的物料,再投放新的物料。倘若需要采用持续性投放物料的形式,则应当保证物料平缓流动。转动组件200,其包括转动轴210、至少一个托盘220和电机230,转动轴210同轴内置于机壳100,其上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机壳100的上端,而转动轴210的下端可转动地固定于连接筋140之上,对于转动轴210的轴端应当安装有轴承,此处简化不做详细介绍。托盘220呈环状结构,其套装固定于转动轴210,相应的,活性炭同样采用环状,将环状的活性炭装载于托盘220之上。为了使活性炭充分接触待吸附的溶液,在托盘220的盘面上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镂孔221。同时考虑到托盘220需要在转动轴210上进行拆卸,从而换装活性炭,托盘220内沿开设有卡槽,转动轴210外表面上延伸出限位键,限位键嵌设于卡槽。而电机230驱动连接转动轴210,电机230与转动轴2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严格限定,可根据实际的安装环境来进行适应性调整。遮蔽组件300,用于在活性炭做离心运动时,遮蔽出液口,避免油性物质进入出液口。其包括遮蔽板310、遮蔽轴320和液压马达330,遮蔽轴320同轴固定于机壳100的底端,遮蔽板310一端固定连接遮蔽轴320,其环绕遮蔽轴320旋转可交替遮挡废料口130和出液口120,考虑到遮蔽板310的功能需要,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将遮蔽板310设计成半圆形,半圆的圆心与遮蔽轴320固定连接,而液压马达330驱动连接遮蔽轴320。为了对掉落在遮蔽板310上的油性物质进行导流,将遮蔽板310外表面为凹面,且遮蔽板310远离遮蔽轴320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连接遮蔽轴320一端的厚度。同时为了提高遮蔽板310对出液口120以及废料口130的密封性,在遮蔽板310底面装设有橡胶垫311。转动轴210上套设有托盘220,而将活性炭装载于托盘220之上,在活性炭吸附装置正常工作时,旋转遮蔽板310封闭废料口130,同时关闭废料阀131,打开出液阀121,向机壳100内灌注待处理的物料,活性炭即可吸附物料中的油性物质。当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油性物质的包覆,导致活性炭吸附效率降低时,则排空机壳100中的物料。而后驱动遮蔽板310转动,使遮蔽板310遮蔽出液口120,而后打开废料阀131并关闭出液阀121。而后电机230驱动转动轴210转动,进而带动托盘220中的活性炭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活性炭外层的一部分油性物质脱落,从废料口130排出而活性炭因为去除了一部分外层的油性物质,破坏了油脂包覆活性炭外层的状态,油性物质可继续向活性炭内部渗透,提高了活性炭的利用率的同时,也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其为竖直放置的筒状结构,其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其下端开设有出液口和废料口,所述出液口装设有出液阀,所述废料口装设有废料阀;/n转动组件,其包括转动轴、至少一个托盘和电机,所述转动轴同轴内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托盘呈环状结构,其套装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活性炭装载于托盘之上,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轴;/n遮蔽组件,其包括遮蔽板、遮蔽轴和液压马达,所述遮蔽轴同轴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底端,所述遮蔽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遮蔽轴,其环绕所述遮蔽轴旋转可交替遮挡所述废料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液压马达驱动连接所述遮蔽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为竖直放置的筒状结构,其上端开设有进料口,其下端开设有出液口和废料口,所述出液口装设有出液阀,所述废料口装设有废料阀;
转动组件,其包括转动轴、至少一个托盘和电机,所述转动轴同轴内置于所述机壳,所述托盘呈环状结构,其套装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活性炭装载于托盘之上,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转动轴;
遮蔽组件,其包括遮蔽板、遮蔽轴和液压马达,所述遮蔽轴同轴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底端,所述遮蔽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遮蔽轴,其环绕所述遮蔽轴旋转可交替遮挡所述废料口和所述出液口,所述液压马达驱动连接所述遮蔽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乾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