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85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包括管件和四个侧缝;所述管件竖直处于下鼻道内;每两个所述侧缝为一组,两组所述侧缝竖直布置在所述管件两侧中部并分别供泪道义管的两端穿过;所述泪道义管的中部处于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中,其两端向下经鼻泪管下端开口进入下鼻道内;在所述管件的上端设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在所述泪道义管向上移动后触碰到鼻泪管下端开口时向外侧展开,进而防止所述泪道义管两端向上移动自鼻泪管进入泪囊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管件实现在固定泪道义管同时能有效防止泪道义管向上移动脱出鼻泪管,最终达到降低脱管(道义管向上移动脱出鼻泪管)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
技术介绍
泪道包括泪小管5-1、泪总管5-2、泪囊6和鼻泪管7。当泪道堵塞时需要进行疏通手术,并且在疏通后需要在泪道中置入泪道义管4塑形一定时间(防止泪道阻塞部位疏通后的组织粘连在一起再次堵塞泪道)。如图1所示,泪道义管4置入泪道后,其两端处于下鼻道3内。为了防止泪道义管4两端向上移动自鼻泪管7进入泪囊6,传统的操作方法为:将泪道义管4两端在下鼻道3内打结10或者游离放置在下鼻道3内。上述传统方法存在如下缺陷:泪道义管4两端所打的结10若小,结容易移位进入泪囊6,当泪道义管4两端所打的结10进入泪囊6后需经皮肤入路将其取出,不利于患者健康;泪道义管4两端所打的结10若大,则容易引起患者不适。泪道义管4两端直接游离放置其更容易脱出鼻泪管7进入泪囊6,甚至从泪小管5-1脱出于体外。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件(1)和四个侧缝(2);所述管件(1)竖直处于下鼻道(3)内;每两个所述侧缝(2)为一组,两组所述侧缝(2)竖直布置在所述管件(1)两侧中部并分别供泪道义管(4)的两端穿过;所述泪道义管(4)的中部处于泪小管(5-1)、泪总管(5-2)、泪囊(6)和鼻泪管(7)中,其两端向下经鼻泪管(7)下端开口进入下鼻道(3)内,并且所述泪道义管(4)的两端先穿过相应一组所述侧缝(2)中处于上方的所述侧缝(2)后进入到所述管件(1)的内部,再从所述管件(1)内向外穿过同一组所述侧缝(2)中处于下方的所述侧缝(2)后伸出到所述管件(1)外部;在所述管件(1)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泪道义管的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件(1)和四个侧缝(2);所述管件(1)竖直处于下鼻道(3)内;每两个所述侧缝(2)为一组,两组所述侧缝(2)竖直布置在所述管件(1)两侧中部并分别供泪道义管(4)的两端穿过;所述泪道义管(4)的中部处于泪小管(5-1)、泪总管(5-2)、泪囊(6)和鼻泪管(7)中,其两端向下经鼻泪管(7)下端开口进入下鼻道(3)内,并且所述泪道义管(4)的两端先穿过相应一组所述侧缝(2)中处于上方的所述侧缝(2)后进入到所述管件(1)的内部,再从所述管件(1)内向外穿过同一组所述侧缝(2)中处于下方的所述侧缝(2)后伸出到所述管件(1)外部;在所述管件(1)的上端设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在所述泪道义管(4)向上移动后触碰到鼻泪管(7)下端开口时向外侧展开,进而防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鲲龙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