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83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该消毒盒包括消毒箱体,消毒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消毒室,下部分为收纳室,所述消毒室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槽,积液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收纳室,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载物板,载物板包括栅网以及连接在栅网周围的框架,所述载物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喷管,喷管上均布有若干喷头,喷头方向指向载物板,所述喷管连接有消毒副箱,所述消毒室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有循环风干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能对多个B超探头进行充分消毒,并作干燥处理,降低风险,且消毒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
技术介绍
B型超声检查是各种超声诊断中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方式,进行B型超声检查不可避免需要使用到B超诊断仪,而B超探头是其重要部件之一,检查过程中B超探头需要借助耦合剂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所以每次检查结束后都要对B超探头进行消毒处理。目前对B超探头消毒多采用擦拭、清洁浸泡或者用膜隔离再或者使用具有消毒作用的耦合剂,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或者消毒不彻底或者使用成本高且操作繁琐,使消毒工作效率低下,存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该消毒盒包括消毒箱体,消毒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消毒室,下部分为收纳室,所述消毒室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槽,积液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收纳室,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载物板,载物板包括栅网以及连接在栅网周围的框架,所述载物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喷管,喷管上均布有若干喷头,喷头方向指向载物板,所述喷管连接有消毒副箱,消毒副箱设置在消毒箱体的侧面,所述消毒副箱内设置有消毒液罐,消毒液罐设置有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消毒液体源,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喷管,连接进液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连接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连接出液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消毒副箱的正面,所述消毒室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有循环风干装置。进一步,所述收纳室内安置有回收罐,回收罐连接排污口,排污口设置有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连接控制器。进一步,所述框架的左右两边设置有滑条,消毒室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配合滑条的滑槽,从而将载物板滑动式连接在消毒室内。进一步,所述消毒盒的底部设置有安全移动轮。进一步,所述消毒室正面设置有密封玻璃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能对多个B超探头进行充分消毒,并作干燥处理,降低风险,且消毒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载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消毒系统连接关系图。附图标记:消毒箱体1、消毒室101、收纳室102、积液槽2、排污口3、栅网4、框架5、喷管6、喷头601、消毒副箱7、消毒液罐8、进液口9、进气口10、出液口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控制器15、进风口16、出风口17、回收罐18、第四电磁阀19、滑条501、滑槽20、密封玻璃门22、安全移动轮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该消毒盒包括消毒箱体1,消毒箱体1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消毒室101,下部分为收纳室102。所述消毒室101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槽2,积液槽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3,排污口3连通收纳室102。所述消毒室101内设置有载物板,载物板包括栅网4以及连接在栅网4周围的框架5。载物板用于平摊放置多个需消毒的探头。所述载物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喷管6,喷管6上均布有若干喷头601,喷头601方向指向载物板,喷头601喷出的消毒液能上下覆盖整个载物板。所述喷管6连接有消毒副箱7,消毒副箱7设置在消毒箱体1的侧面。所述消毒副箱7内设置有消毒液罐8,消毒液罐8设置有进液口9、进气口10和出液口11,进液口9通过管道连接有消毒液体源,进气口10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出液口11通过管道连接喷管6。连接进液口9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2,连接进气口10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3,连接出液口11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4。所述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和第三电磁阀14连接有控制器15,控制器15设置在消毒副箱7的正面。所述消毒室101设置有进风口16和出风口17,进风口16和出风口17连接有循环风干装置(图中未画出)。为了便于控制排污和回收废弃液,在所述收纳室102内安置有回收罐18,回收罐18连接排污口3,排污口3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9,第四电磁阀19连接控制器15。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框架5的左右两边设置有滑条501,消毒室10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配合滑条501的滑槽20,从而将载物板滑动式连接在消毒室101内。这样有利于取放载物板,摆放B超探头。同时,所述消毒室101正面设置有密封玻璃门22,这样有利于密封消毒,也能透过密封玻璃门22观察。为了便于移动,所述消毒盒的底部设置有安全移动轮21。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打开密封玻璃门22,取出载物板,将B超探头依次摆放在栅网4上,然后将载物板放回,关闭密封玻璃门22。开启控制器15,控制器15控制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电磁阀19动作,消毒副箱7为消毒室101提供消毒液,消毒液优选酒精。消毒液从喷头601喷出,上下包围载物板,对B超探头进行全覆盖式消毒,消毒时间可根据控制器15设定,或者人为控制。消毒后的废液通过积液槽2的排污口3收集在回收罐18中,以待后续处理。消毒完成后,启动循环风干装置,向消毒室101内循环提供热风,对B超探头进行风干后即可取出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能对多个B超探头进行充分消毒,并作干燥处理,降低风险,且消毒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其特征在于:该消毒盒包括消毒箱体,消毒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消毒室,下部分为收纳室,所述消毒室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槽,积液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收纳室,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载物板,载物板包括栅网以及连接在栅网周围的框架,所述载物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喷管,喷管上均布有若干喷头,喷头方向指向载物板,所述喷管连接有消毒副箱,消毒副箱设置在消毒箱体的侧面,所述消毒副箱内设置有消毒液罐,消毒液罐设置有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消毒液体源,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喷管,连接进液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连接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连接出液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设置在消毒副箱的正面,所述消毒室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连接有循环风干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诊断B超探头消毒盒,其特征在于:该消毒盒包括消毒箱体,消毒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消毒室,下部分为收纳室,所述消毒室的底部设置有积液槽,积液槽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连通收纳室,所述消毒室内设置有载物板,载物板包括栅网以及连接在栅网周围的框架,所述载物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有喷管,喷管上均布有若干喷头,喷头方向指向载物板,所述喷管连接有消毒副箱,消毒副箱设置在消毒箱体的侧面,所述消毒副箱内设置有消毒液罐,消毒液罐设置有进液口、进气口和出液口,进液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消毒液体源,进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有气源,出液口通过管道连接喷管,连接进液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连接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连接出液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莉张桂萍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