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安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783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离心管本体和离心管管口,离心管本体的管壁上连接有离心管管盖,离心管管口的顶部设有设有采血漏斗,离心管管口与采血漏斗通过连接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采血漏斗、连接环、离心管管口以及离心管本体通过一次性塑成集成在一起,使小鼠摘完眼球流出的血液得到有效的收集,减少凝血以及因为实验操作的不当而引起血液外流浪费,尽可能的增加了采血量,保证了可以采集到实验所需的小鼠血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
本技术属于小鼠实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小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相似,目前大部分医学及生物学相关的动物实验都是由小鼠来完成的,通过采集实验小鼠的血液进行生物学评价,是一种很常见的实验技术。在现有的阶段,小鼠采血的方式主要包括眼眶后静脉丛取血、摘眼球取血、小鼠尾尖取血、小鼠心脏取血、小鼠断头取血等。以上操作方法目前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摘眼球取血为例:在小鼠眼球摘除后瞬间会有大量的血液流出,使用离心管收集血液时,因离心管口较小,若没有及时对准小鼠眼眶则导致小鼠血液外流造成浪费,无法采集满足实验所需的小鼠血量。此外,在采血操作过程中,极易由于操作不当造成溶血,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中国专利《一种小鼠眼眶静脉采血管》(申请号为2017203745528,公开号为CN207462077U),其采用虹吸原理,利用实验室常用的1mL一次性塑料枪尖经热拉细后剪切出斜口,沿眼眶插入后轻轻划动,破坏小鼠眶静脉后将血液虹吸到枪尖中。在热塑塑料枪头的时候容易无法掌握时间和热塑程度导致热塑失败或使枪头黏连到一起,浪费枪头,其枪头在插入小鼠眼眶时无法给予扎入部位消毒,导致其伤口易感染,导致实验失败而且造成时间浪费;中国专利《小鼠眼眶静脉丛采血装置》(申请号为2018203376918,公开号为CN209122247U),在使用前需要先对小鼠麻醉保证其不会乱动才能继续进行采血实验,采血实验准备时间长,对于麻醉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复杂。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操作简单、安全的小鼠眼眶采血装置。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能够减少眼眶采血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血液污染以及血液外流浪费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离心管本体和离心管管口,离心管本体的管壁上连接有离心管管盖,离心管管口的顶部设有设有采血漏斗,离心管管口与采血漏斗通过连接环连接。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离心管管口为内外两层。连接环包括相互啮合的上锯齿和下锯齿,上锯齿与采血漏斗连接,下锯齿与内层离心管管口连接。内层离心管管口与下锯齿一体化连接,采血漏斗与上锯齿一体化连接。连接环的上锯齿和下锯齿为一体化连接。离心管管盖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管盖卡扣,离心管本体的侧壁上固接与管盖卡扣相配合的管壁卡扣,管壁卡扣设置在远离离心管管盖的一侧。离心管管盖的内壁上设有一圈管盖上锯齿,管盖上锯齿与上锯齿的结构相同。采血漏斗为可进行折叠的半球形或圆锥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主要包括离心管本体、离心管管盖和采血漏斗三部分,通过将离心管本体和采血漏斗结合,可以有效的进行采血,采血完毕后将离心管管盖扣在离心管本体上,从而保存采集的血液,使用本装置可以大幅度降低小鼠外周血采集技术的难度,杜绝了采血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血液浪费,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对于血液的污染,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操作简便,适合广大实验员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去掉采血漏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采血漏斗的三视图。图中:1.离心管本体,2.离心管管口,3.离心管管盖,4.采血漏斗,5.连接环,6.上锯齿,7.下锯齿,8.管盖卡扣,9.管壁卡扣,10.管盖上锯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离心管本体1和离心管管口2,离心管本体1的侧壁上标有刻度,离心管管口2为一体化生产的内外两层结构,内层离心管管口2的顶部设有连接环5,连接环5包括上下相互啮合的上锯齿6和下锯齿7,连接环5的上锯齿6和下锯齿7为一体化生产并相互啮合,连接环5的内径与内层离心管管口2的内径保持一致,下锯齿7与内层离心管管口2一体化连接,上锯齿6的顶部设有采血漏斗4,上锯齿6与采血漏斗4一体化连接。采血漏斗4与离心管管口2之间为通过上下锯齿形成的可拆卸式的结构,使用前,采血漏斗4和离心管管本体1之间密闭连接,采血完毕后,采血漏斗4和离心管管本体1可以在连接环5处进行人为摘除采血漏斗4。离心管本体1的一侧管壁上连接有离心管管盖3,离心管管盖3的内壁上也设有一圈管盖上锯齿10,管盖上锯齿10与上锯齿6的结构相同,管盖上锯齿10与上锯齿5相互啮合,离心管管盖3的一侧边缘处设有管盖卡扣8,离心管本体1的侧壁上还固接与管盖卡扣8相配合的管壁卡扣9,管壁卡扣9设置在远离离心管管盖3的一侧,可在采血完毕后将离心管管盖3与离心管本体1进行卡扣连接,用来保存小鼠血液,其摘除采血漏斗4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中各部件的主要作用为:离心管本体1用于提供血液储存空间,采血漏斗4用于采集血液,连接环5用于连接采血漏斗4和离心管本体1。如图3所示,采血漏斗4为半球形或圆锥形,目的是尽可能的贴合小鼠的头部结构,采血漏斗4在初始状态为折叠状漏斗,可通过镊子在采血漏斗4内壁将其撑开为完整的漏斗状,该设置的目的是减少了该采血离心管在不使用时的单位体积,保证了该采血离心管在单位容器内最大化数量,同时在使用时增大了离心管储存腔与小鼠血液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避免血液外流。本技术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的工作过程为:步骤1.抓取一只实验小鼠。步骤2.拿出本技术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步骤3.打开采血漏斗4,即通过镊子在采血漏斗4内壁将其撑开为完整的漏斗状。步骤4.将小鼠待采血的一侧眼部靠近采血漏斗4内壁并放置于距离采血漏斗4正中上方位置,距采血漏斗4边缘1cm处。步骤5.弯头镊摘除小鼠眼球,将实验鼠头部贴合采血漏斗4内壁。步骤6.采血实验完毕后手动摘除采血漏斗4。步骤7.盖上离心管管盖3。本技术通过在离心管本体1上加装采血漏斗4,采血漏斗4和离心管管口2密闭连接,采血漏斗4增大了流出的血液和离心管本体1内部储存腔的接触面积,采血实验过程中收集流出的小鼠眼眶血。在采血结束以后,进行摘除采血漏斗4并紧扣离心管管盖3,完成采血实验。本技术将采血漏斗4、连接环5、离心管管口2以及离心管本体1通过一次性塑成集成在一起,使小鼠摘完眼球流出的血液得到有效的收集,减少凝血以及因为实验操作的不当而引起血液外流浪费,尽可能的增加了采血量,保证了可以采集到实验所需的小鼠血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离心管本体(1)和离心管管口(2),所述离心管本体(1)的管壁上连接有离心管管盖(3),所述离心管管口(2)的顶部设有设有采血漏斗(4),所述离心管管口(2)与采血漏斗(4)通过连接环(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设置的离心管本体(1)和离心管管口(2),所述离心管本体(1)的管壁上连接有离心管管盖(3),所述离心管管口(2)的顶部设有设有采血漏斗(4),所述离心管管口(2)与采血漏斗(4)通过连接环(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管管口(2)为内外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5)包括相互啮合的上锯齿(6)和下锯齿(7),所述上锯齿(6)与采血漏斗(4)连接,所述下锯齿(7)与内层离心管管口(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鼠眼眶采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离心管管口(2)与下锯齿(7)一体化连接,采血漏斗(4)与上锯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晶李强泽侯外方张茂森陈美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