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围测量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78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臂围测量尺,包括固定夹,固定夹铰接有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的咬合部分成环状闭合结构,且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的上下切线部分分别固定设有上臂测量机构和下臂测量机构,上臂测量机构和下臂测量机构镜像对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夹实现了测量初始位置的定位,并通过轴向软尺的精确测量,使得连续的臂围测量均能够定位初始测量位置,保持了连续测量位置的相同,避免了因病患臂围改变导致测量初始位置变化造成的测量不准的情况影响,医务人员判断的情况发生;从而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测量精准效果,减少测量数据错误,有助于医护人员对病患恢复情况的判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臂围测量尺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臂围测量尺。
技术介绍
患者的肢体肿胀后,例如上肢,需要多次地测量患者的肢体,以确定其肿胀或归转的情况。现有的臂围测量大多使用软尺对其臂围进行测量,而需要对其消肿程度进行判断,则最少需要进行两次测量,两次测量应该在同一肿胀位置,根据同一肿胀位置的臂围改变做出判断。而在两次测量的间隙时间内,病患的臂围会因为消肿或伤势加重造成臂围改变,臂围的变化导致同一肿胀位置难以判断;而通过划线笔对其记录,也会因为擦药或洗澡等情况在成记录位置消失的现象出现。综上,本技术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准确定位测量初始位置,方便医护人员使用的臂围测量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臂围测量尺,能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臂围测量尺,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所述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的咬合部分成环状闭合结构,且所述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的上下切线部分分别固定设有上臂测量机构和下臂测量机构,所述上臂测量机构和下臂测量机构镜像对称。优选的,所述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相对内侧于对应点均固定设有相向的铰接板,并通过铰接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铰接点之间于内侧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上下环面分别抵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铰接点的内侧面,所述扭转弹簧的两平直端抵接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的内侧活动面。r>优选的,所述上臂测量机构和下臂测量机构结构一致,并于第一咬合环和第二咬合环的上下切点均固定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均固定设有卷尺盒,所述卷尺盒于手臂轴向线开设软尺口。优选的,所述上臂测量机构和下臂测量机构两者的软尺口朝向反向设置。优选的,所述卷尺盒左右转动穿设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摇动把手,转动杆上套设有轴向软尺,且轴向软尺穿设软尺口延伸至卷尺盒外,并于末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一侧设有垂直轴向软尺测量方向的径向软尺,所述限位块另一端开设供径向软尺穿设的通槽。优选的,所述轴向软尺和径向软尺的标案分别设有轴向刻度条和径向刻度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固定夹实现了测量初始位置的定位,并通过轴向软尺的精确测量,使得连续的臂围测量均能够定位初始测量位置,保持了连续测量位置的相同,避免了因病患臂围改变导致测量初始位置变化造成的测量不准的情况影响,医务人员判断的情况发生;从而让本技术能够提高测量精准效果,减少测量数据错误,有助于医护人员对病患恢复情况的判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卷尺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轴向软尺和径向软尺的俯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轴向软尺和径向软尺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固定夹;2、上臂测量机构;3、下臂测量机构;11、第一咬合环;12、第二咬合环;13、第一支板;14、第二支板;15、扭转弹簧;16、铰接板;21、固定座;22、卷尺盒;23、摇动把手;24、转动杆;25、轴向软尺;26、软尺口;27、限位块;28、径向软尺;251、轴向刻度条;281、径向刻度条;271、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请参照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臂围测量尺,包括固定夹1,固定夹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咬合部分成环状闭合结构,用于夹持在患者手臂特定部位,如肘关节处,用于定位,作为零点。且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上下切线部分分别固定设有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3,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镜像对称。具体地,固定夹1的结构可以是: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相对内侧于对应点均固定设有相向的铰接板16,并通过铰接板16铰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铰接点之间于内侧设有扭转弹簧15,扭转弹簧15的上下环面分别抵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铰接点的内侧面,扭转弹簧15的两平直端抵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内侧活动面;通过将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铰接,并在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铰接点的相对内侧之间抵接扭转弹簧15,使得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相对驱动打开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进而方便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围手臂的鹰嘴凸或手腕关节位置,再松开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即可将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围成固定手臂腕关节的固定夹1,从而实现对手臂测量起始位置的定位,方便后续测量。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结构一致,并于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上下切点均固定设有固定座21;固定座21上均固定设有卷尺盒22,卷尺盒22于手臂轴向线开设软尺口26。卷尺盒22左右转动穿设转动杆24,转动杆24一端固定连接摇动把手23,转动杆24上套设有轴向软尺25,且轴向软尺25穿设软尺口26延伸至卷尺盒22外,并于末端设有限位块27;限位块27上一侧设有垂直轴向软尺25测量方向的径向软尺28,限位块27另一端开设供径向软尺28穿设的通槽271。轴向软尺25和径向软尺28的标案分别设有轴向刻度条251和径向刻度条281。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两者的软尺口26朝向反向设置。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固定夹1在定位手臂测量起始位置后,能够在手臂的轴向方向再次准确定位臂围测量位置点。其中,反向设置的软尺口26用于将轴向软尺25从其中拉出,使得一个固定夹1实现对上臂和下臂的臂围测量;臂围测量时,将轴向软尺25拉出,固定好测量位置后,再通过径向软尺28环状包住手臂,即可进行臂围测量。本技术中,为了防止轴向软尺25拉出后不能定位,影响测试,在设计时,转动杆24与卷尺盒22之间可以预设较大摩擦力,或者卷尺与卷尺盒22预设较大摩擦力,都可以解决该问题。具体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夹1的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咬合固定在手臂的鹰嘴凸位置,实现测量位置的零点定位;在进行臂围测量时,始终将鹰嘴凸位置作为起始测量零点位;零点位固定后,拉动限位块27,将限位块27沿着手臂外表面轴向拉动至需要臂围测量的位置,再将限位块27一侧的径向软尺28环状包覆手臂,将径向软尺28的末端穿过通槽271,此时径向软尺28上穿过通槽27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臂围测量尺,包括固定夹(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所述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咬合部分成环状闭合结构,且所述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上下切线部分分别固定设有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3),所述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3)镜像对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围测量尺,包括固定夹(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所述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咬合部分成环状闭合结构,且所述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上下切线部分分别固定设有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3),所述上臂测量机构(2)和下臂测量机构(3)镜像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臂围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环(11)和第二咬合环(1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所述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相对内侧于对应点均固定设有相向的铰接板(16),并通过铰接板(16)铰接;所述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铰接点之间于内侧设有扭转弹簧(15),所述扭转弹簧(15)的上下环面分别抵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铰接点的内侧面,所述扭转弹簧(15)的两平直端抵接第一支板(13)和第二支板(14)的内侧活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臂围测量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晓波罗毅许莎黄瀛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