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69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包括带有空腔的智能手环本体,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的腕带体,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以及设置于智能手环本体两端并均与腕带体卡接固定的充电头和连接件,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极刺激人神经、肌肉和细胞让身体产生吗啡使人兴奋,避免了人在单一环境时瞌睡。此外,充电头和连接件将智能手环本体卡接固定在腕带体上,便于后期使用时拆卸以及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睡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手环,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睡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和同质化,新的智能设备成为IT厂商研究的热点,其中,智能手表是当下最为热门的穿戴设备。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表有些具有听音乐的功能,有些具有照明的功能,有些具有记录运动情况的功能,还有些具有测量血压的功能。根据调查显示,人在单调的环境中从事比较单一的事情的时候容易瞌睡,比如驾驶汽车、参见会议、站岗以及听讲座时,而在上述的事情中驾驶汽车时瞌睡往往会给人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参见会议以及听讲座时瞌睡往往会让人错失重要的信息。而至今为止市场上没有一款能够有效防止瞌睡的智能手表,因此,急需设计出一种能够防止人在单调环境瞌睡的手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睡智能手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包括带有空腔的智能手环本体,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的腕带体,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空腔(25)的智能手环本体(3),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3)的腕带体(8),设置在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3)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3)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7),以及设置于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两端并均与腕带体(8)卡接固定的充电头(4)和连接件(10),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空腔(25)的智能手环本体(3),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3)的腕带体(8),设置在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3)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3)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7),以及设置于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两端并均与腕带体(8)卡接固定的充电头(4)和连接件(10),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包括上壳体(1),与所述上壳体(1)扣合形成所述空腔的下壳体(24),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池,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侧面的按钮孔(1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安置于所述按钮孔内的按钮(6),以及套置在所述按钮(6)上并与按钮孔(11)匹配的钮帽(27),其中,充电头安置于下壳体的一端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连接件与下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电极安置于下壳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体(8)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壳体(24)的基座(12),设置在所述基座(12)上的供电极穿过的电极孔(9),设置在所述基座(12)一端的并用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进朱兆祺吴坚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心集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