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698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包括带有空腔的智能手环本体,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的腕带体,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以及设置于智能手环本体两端并均与腕带体卡接固定的充电头和连接件,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极刺激人神经、肌肉和细胞让身体产生吗啡使人兴奋,避免了人在单一环境时瞌睡。此外,充电头和连接件将智能手环本体卡接固定在腕带体上,便于后期使用时拆卸以及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睡智能手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手环,具体地涉及一种防睡智能手环。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和同质化,新的智能设备成为IT厂商研究的热点,其中,智能手表是当下最为热门的穿戴设备。目前,市场上的智能手表有些具有听音乐的功能,有些具有照明的功能,有些具有记录运动情况的功能,还有些具有测量血压的功能。根据调查显示,人在单调的环境中从事比较单一的事情的时候容易瞌睡,比如驾驶汽车、参见会议、站岗以及听讲座时,而在上述的事情中驾驶汽车时瞌睡往往会给人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参见会议以及听讲座时瞌睡往往会让人错失重要的信息。而至今为止市场上没有一款能够有效防止瞌睡的智能手表,因此,急需设计出一种能够防止人在单调环境瞌睡的手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睡智能手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包括带有空腔的智能手环本体,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的腕带体,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以及设置于智能手环本体两端并均与腕带体卡接固定的充电头和连接件,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手环本体包括上壳体,与上壳体扣合形成空腔的下壳体,设置于空腔内并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池,设置于上壳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设置在上壳体侧面的按钮孔,设置在电路板上并安置于按钮孔内的按钮,以及套置在按钮上并与按钮孔匹配的钮帽,其中,充电头安置于下壳体的一端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连接件与下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电极安置于下壳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腕带体包括用于固定下壳体的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供电极穿过的电极孔,设置在基座一端的并用于固定充电头的安置槽,设置在基座另一端的并用于固定连接件的连接孔,以及连接在基座的两端的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其中,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通过锁扣方式固定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头的两侧均设有横向凸出充电头两侧面的凸块,该凸块与下壳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卡槽。进一步地,所述安置槽内侧壁上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并用于避免充电头从安置槽中滑落的卡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一端与下壳体连接的连接柱,以及设置在连接柱另一端防滑柱。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内侧壁上设有与防滑柱匹配的防滑槽。进一步地,所述腕带体的材料为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为OLED屏,所述电池为锂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电路板上设有电极,电路板中其中的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下壳体和电极孔与皮肤接触,在不影响肌肉的情况下,用一定强度频率的电流刺激神经、肌肉和细胞,从而激发人体本身产生吗啡,让人处于兴奋状态,解决人在单一环境中从事单一工作时容易瞌睡的问题。(2)本技术在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充电头,该充电头可以直接插入到USB接口中进行充电,解决了传统充电需要有线连接的问题。(3)本技术在充电头的两侧均设有横向凸出充电头两侧面的凸块,该凸块与下壳体的端面之间形成卡槽,安置槽内设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充电头利用腕带体采用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从而将充电头插入安置槽中,并用卡块插入卡槽内将其固定在安置槽内,从而将智能手环本体固定在腕带体上。同样,充电头还可利用腕带体采用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从安置槽中拔出,从而将智能手环本体固定在腕带体上卸载下来。本技术中的下壳体的另一端连有包括连接柱和防滑柱的连接件,连接孔中设有与防滑柱对应的防滑槽,连接件利用了腕带体采用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将连接件插入到连接孔中,并用防滑槽将防滑柱锁定避免连接件从连接孔中滑出,从而将智能手环本体固定在腕带体上。同样,连接件还可以利用腕带体采用具有弹性的塑胶材料从连接孔中拔出,从而将智能手环本体固定在腕带体上卸载下来。通过充电头和连接件与腕带体卡接固定,从而实现智能手环本体与腕带体的活动连接,便于后期本技术的充电以及卸载。(4)本技术的电磁采用锂电池,该电池能够在待机状态保持90天,工作状态保持8-15小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侧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侧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智能手环本体和腕带体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下壳体一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下壳体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充电头与安置槽插接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连接件与连接孔插接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上壳体,2-显示屏,3-智能手环本体,4-充电头,6-按钮,7-电极,8-腕带体,9-电极孔,10-连接件,11-按钮孔,12-基座,13-第一表带,14-第二表带,15-锁定孔,16-锁扣,17-安置槽,18-连接孔,19-凸块,20-卡块,21-连接柱,22-防滑柱,23-防滑槽,24-下壳体,25-空腔,26-卡槽,27-钮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包括智能手环本体3、腕带体8、电路板、电极7、充电头4、连接件10,具体地,智能手环本体带有一个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4扣合形成的空腔25,电路板设置在下壳体上并位于空腔内,显示屏2设置在上壳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用于控制整个智能手环本体的工作;智能手环本体上还有设有位于空腔内的电池,具体地,电池设置在显示屏下并且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电极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电极穿过下壳体和设置在基座12上的电极孔9与皮肤接触。充电头和连接件设置在下壳体的两端并均与腕带体卡接固定,具体地,充电头的一端与下壳体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基座一端的安置槽17中;连接件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插入设置在基座另一端的连接孔18中;此外,充电头还与电路板中的充电线路电性连接。其中,电池为锂电池,显示屏为OLED,充电头与常用USB接口匹配。智能手环的本体还包设置在上壳体的侧面按钮孔11,设置在电路板上并穿过按钮孔的按钮6。为了让智能手环便于操作,在按钮上套有与按钮孔匹配的钮帽2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按钮个数为3,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设置在电路板的一侧,第三按钮设置在电路板的另一侧,其中,第一按钮靠近充电头,第二按钮靠近连接件。根据实际情况,按钮数量、位置不限于本实例所述。腕带体包括基座、安置槽、连接孔、电极孔、第一表带13、第二表带14、锁定孔15、锁扣16。具体地,安置槽、连接孔设置在基座的两端,电极孔设置在基座上并用于电极穿过,安置槽用于固定设置在下壳体一端的充电头,连接孔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空腔(25)的智能手环本体(3),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3)的腕带体(8),设置在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3)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3)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7),以及设置于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两端并均与腕带体(8)卡接固定的充电头(4)和连接件(10),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空腔(25)的智能手环本体(3),用于固定智能手环本体(3)的腕带体(8),设置在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的空腔内并用于控制智能手环本体(3)工作的电路板,设置在智能手环本体(3)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电极(7),以及设置于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两端并均与腕带体(8)卡接固定的充电头(4)和连接件(10),其中,电路板通过一组电路控制电极工作,电极穿过腕带体用于与皮肤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环本体(3)包括上壳体(1),与所述上壳体(1)扣合形成所述空腔的下壳体(24),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池,设置于所述上壳体(1)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显示屏(2),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侧面的按钮孔(1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安置于所述按钮孔内的按钮(6),以及套置在所述按钮(6)上并与按钮孔(11)匹配的钮帽(27),其中,充电头安置于下壳体的一端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连接件与下壳体的另一端连接,电极安置于下壳体上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睡智能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体(8)包括用于固定所述下壳体(24)的基座(12),设置在所述基座(12)上的供电极穿过的电极孔(9),设置在所述基座(12)一端的并用于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进朱兆祺吴坚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心集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