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其养鱼设备包括养殖池、射流风机、过滤设备、增氧设备、水泵和射流设备;射流设备将气体和液体经过混合加压注入至养殖池内形成环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物理好氧反应用射流装置设备以达到养殖池内的高氧和活氧环境以及池内水流循环,达到酯化有益菌效果。以及定时将水底鱼粪排放,保持水质卫生干净循环自然落差的活水让鱼不断定时的运动以达到肉质紧实、分解鱼腥臭味。同时设置有自清过滤装置与增氧设备配合实现上下对流,并定期清理养殖池内的鱼粪等有机废物,使鱼生活在良好的水体环境内,最终使鱼的品质达到甘纯、清香、鲜美、口感好的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淡水渔业以养殖的方式为主。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精养是指在养殖池、养殖箱和围栏等较小水体中进行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包括:一养殖池,养殖池为圆柱形。一射流风机,其通过射流风管输送至射流设备中;一过滤设备,其进水口设置在养殖池的底部;一增氧设备,与水泵连通;一水泵,接收经过滤设备过滤的水后通过射流水管输送至射流设备中;一射流设备,将射流风管中的气体和射流水管中的液体经过文丘里管混合加压后注入至养殖池内,并使得养殖池内的池水在水平方向形成环流且大于流速3m/s或雷诺数大于10000。优选的,水流经过进水口进入过滤设备中,然后依次经过沉积层、预过滤网、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环绕消毒管最终到达过滤出水管输送至水泵中。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过滤层为沸石,第二过滤层为无纺布以及海绵和陶瓷粒,第三过滤层为活性炭,活性炭中加有活性酶。进一步优选的,环绕消毒管围绕在紫外消毒灯的外围,紫外消毒灯设置在过滤设备的内部。进一步优选的,预过滤网为比表面积在1000-1600m2/g的碳纤维网。优选的,射流设备设置有两个射流口,两个射流口具有一定角度并指向养殖池的池壁,使得从射流口注入的水喷向池壁并沿着池壁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形成环流。优选的,养殖池安装在底部支架上;射流风机、水泵、增氧设备、过滤设备安装在底部支架内。本技术利用物理好氧反应用射流装置设备以达到养殖池内的高氧和活氧环境以及池内水流循环,达到酯化有益菌效果。以及定时定量将水底鱼粪排放停留在循环过滤设备中进行深沉过滤作为有机肥减少污染资源再生利用,保持水质卫生干净循环自然落差的活水让鱼不断定时的运动以达到肉质紧实、分解鱼腥臭味。同时设置有自清过滤装置与增氧设备配合实现上下对流,并定期清理养殖池内的鱼粪等有机废物,使鱼生活在良好的水体环境内,最终使鱼的品质达到甘纯、清香、鲜美、口感好的水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设备的侧视图。图中:射流风机1;水泵2;过滤设备3;射流设备4;养殖池5;底部支架9;射流风管11;出水管21;射流水管22;水泵支架23;进水口31;过滤出水管32;沉积层33;预过滤网34;第一过滤层35;第二过滤层36;第三过滤层37;环绕消毒管38;紫外消毒灯39;第一射流口41;第二射流口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适用于淡水鱼类养殖,特别适用于中国原生种淡水鱼,如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等;也适用于罗非鱼等常见淡水养殖鱼类。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通过射流循环系统和过滤系统两者共同作用来模拟鱼类原本的生长环境来养殖。本技术的养殖池5安装在底部支架9的上方。底部支架9为圆柱形,其上、下两个面中设置有多条平行或交叉的肋以支撑上方的养殖池5和地面;上、下两个面之间设置有多根垂直且互相平行的柱使得底部支架9内部保留有大量的空间用于安装其他的必要设备。而养殖池5则为圆柱形。在养殖池5的侧面,设有一条射流风管11和一条射流水管22;射流风管11和射流水管22顺着养殖池5的侧面延伸至养殖池5的上方并向对面所在的方向弯折继续延伸最终在养殖池5上方的射流设备4中回合,射流风管11、射流水管22和射流设备4处于同一个面中。最终通过射流设备4的第一射流口41和第二射流口42释放。其中第一射流口41和第二射流口42均向下倾斜且处于养殖池5的液面以下;如图1、图2所示,第一射流口41和第二射流口42的起始位置位于养殖池5的其中一条直径上的某一点,然后第一射流口41和第二射流口42分开一定的角度后指向池壁使得喷出来的水流撞上池壁后沿着池壁以相同的旋转方向环绕在养殖池5中。图2中视出的是第一射流口41和第二射流口42以逆时针的方向喷出水流后在水平层面环绕着养殖池5,如图中箭头所指方向。除了如图2中视出的方式外,本技术还可以设置有三个或者以上的射流口,每个射流口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一般为30-45°的范围内。为了使环流的速度加快且辐射至养殖池5的其他高度的水发生扰动,即避免养殖池5中的水出现层流,最好通过控制射流设备4的流速与养殖池5的直径互相匹配使得养殖池5的池水的雷诺数超过10000,或流速大于3m/s;强迫养殖池5中的鱼类不断的运动。同时为了使养殖池5中的水流实现竖向流动以及过滤水中的废物,在养殖池5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31;而经过过滤的水则通过上方的射流设备4重新进入至养殖池5中,实现水流的竖向流动。本技术的射流设备4通过内置的文丘里管并将空气和过滤后的水进行混合后增加注入养殖池5的上方。由于射流设备4的流速高,使得养殖池5的水在水平方向上实现环流,同时向养殖池5内注入氧气达到高氧环境。而射流设备4和过滤都是通过设置在底部支架9中的各种设备所实现的。具体如图1所示。底部支架9下安装有射流风机1、水泵2和过滤设备3三个主要的装置;其中射流风机1与射流风管11互相连接,而水泵2和过滤设备3则与射流水管22互相连接。其中射流风管11和射流水管22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养殖池5的侧面上,射流风机1和过滤设备3也通过类似的固定件固定在底部支架9中;固定件可以是焊接、螺钉或者卯接、铰接等形式,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自由选择。而水泵2由于其输出压力比较大,因此需要特别的水泵支架23将其限制在底部支架9中。同时,在水泵2的后方安装有一个增氧设备,其增氧设备连通水泵2向射流水管22中的水增加溶解氧的含量。底部支架9中具体的连接方式为,射流风机1通过射流风管11将空气(或氧气)输送至射流设备4与射流水管22中的液体部分混合,然后经过第一射流口41、第二射流口42输入至养殖池5内;而养殖池5本身内部的水通过下方进水口31的过滤设备3过滤后,经过过滤出水管32输送至水泵2中,再由水泵2经出水管21至射流水管22实现水的循环。其中过滤设备3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从进水口31起,水依次经过沉积层33、预过滤网34、第一过滤层35、第二过滤层36、第三过滤层37、环绕消毒管38最终到达过滤出水管32。其中进水口31安装在养殖池5底部,分布有多个垂直小孔以防养殖池5内的固体废物如鱼粪、未吃完的饲料等进入至过滤设备3堵塞设备。在进水口31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养殖池;/n一射流风机,其通过射流风管输送至射流设备中;/n一过滤设备,其进水口设置在养殖池的底部;/n一增氧设备,与水泵连通;/n一水泵,接收经过滤设备过滤的水后通过射流水管输送至射流设备中;/n一射流设备,将射流风管中的气体和射流水管中的液体经过文丘里管混合加压后注入至养殖池内,并使得养殖池内的池水在水平方向形成环流且大于流速3m/s或雷诺数大于100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养殖池;
一射流风机,其通过射流风管输送至射流设备中;
一过滤设备,其进水口设置在养殖池的底部;
一增氧设备,与水泵连通;
一水泵,接收经过滤设备过滤的水后通过射流水管输送至射流设备中;
一射流设备,将射流风管中的气体和射流水管中的液体经过文丘里管混合加压后注入至养殖池内,并使得养殖池内的池水在水平方向形成环流且大于流速3m/s或雷诺数大于10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态无腥鱼的养鱼设备,其特征在于:水流经过进水口进入过滤设备中,然后依次经过沉积层、预过滤网、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环绕消毒管最终到达过滤出水管输送至水泵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通粦,吉茂军,
申请(专利权)人:梁通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