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水管、蜗轮和限位块,所述第一水管上活动安装有第二水管,且第二水管内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滤网和活性炭层,并且第二水管内轴承连接有转轴,而且第二水管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压喷头,所述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活动安装有往复丝杆和蜗轮,且往复丝杆的底端设置有槽孔,并且槽孔内贯穿连接有按钮,而且按钮的边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和限位栓,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套管,且套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水棚。该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代替了人工灌溉的工作,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并且灌溉均匀,使得植物可以充分吸收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
本技术涉及园林灌溉
,具体为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灌溉装置用于园林绿化的保养,为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园林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减少了空气中的扬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人们需要时刻注意保护环境,配合园丁们悉心灌溉养护的园林绿化。然而现有的灌溉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不方便园林绿化的自动灌溉,需要人工通过水管进行灌溉养护工作,然而园林绿化的面积大,增加了劳动力的消耗,不方便大面积进行灌溉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2、不方便园林绿化的均匀灌溉,人工灌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控水量,使得灌溉不均匀,导致植物水分吸收过多或不充分,降低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灌溉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灌溉装置不方便园林绿化的自动灌溉,需要人工通过水管进行灌溉养护工作,然而园林绿化的面积大,增加了劳动力的消耗,不方便大面积进行灌溉工作,降低了工作效率,不方便园林绿化的均匀灌溉,人工灌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能很好地控水量,使得灌溉不均匀,导致植物水分吸收过多或不充分,降低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水管、蜗轮和限位块,所述第一水管上活动安装有第二水管,且第二水管内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滤网和活性炭层,并且第二水管内轴承连接有转轴,而且第二水管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压喷头,所述转轴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活动安装有往复丝杆和蜗轮,且往复丝杆的底端设置有槽孔,并且槽孔内贯穿连接有按钮,而且按钮的边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和限位栓,所述往复丝杆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套管,且套管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水棚,并且往复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优选的,所述转轴内的凹槽设置为条形状结构,且转轴与往复丝杆之间同轴设置。优选的,所述限位栓对称设置在往复丝杆的底部,且限位栓与往复丝杆之间相对伸缩连接,并且限位栓与按钮之间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限位栓设置为“L”字型结构,且限位栓与转轴的顶部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管与往复丝杆之间螺纹连接,且往复丝杆与转轴之间设置为卡合的拆卸安装结构。优选的,所述挡水棚的中部设置为水平状结构,且挡水棚的边侧设置为向下倾斜的圆形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代替了人工灌溉的工作,减少了劳动力的消耗,并且灌溉均匀,使得植物可以充分吸收水分;1、只需要通过滤网和活性炭层,将水中的杂质过滤,并且通过高压喷头将水均匀洒出,避免第二水管堵塞的同时,节约劳动成本,并且可以大面积进行灌溉工作;2、只需要通过水在第二水管内的流通,带动蜗轮旋转,蜗轮带动转轴和往复丝杆同步旋转,使得套管带动挡水棚上下移动,方便改变高压喷头的喷水方向,使得近出和远处的绿化均匀灌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轴内的凹槽形状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水管;2、第二水管;3、滤网;4、活性炭层;5、转轴;6、蜗轮;7、高压喷头;8、往复丝杆;9、槽孔;10、按钮;11、弹簧;12、限位栓;13、套管;14、挡水棚;15、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水管1、第二水管2、滤网3、活性炭层4、转轴5、蜗轮6、高压喷头7、往复丝杆8、槽孔9、按钮10、弹簧11、限位栓12、套管13、挡水棚14和限位块15,第一水管1上活动安装有第二水管2,且第二水管2内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滤网3和活性炭层4,并且第二水管2内轴承连接有转轴5,而且第二水管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压喷头7,转轴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活动安装有往复丝杆8和蜗轮6,且往复丝杆8的底端设置有槽孔9,并且槽孔9内贯穿连接有按钮10,而且按钮10的边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11和限位栓12,往复丝杆8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套管13,且套管1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水棚14,并且往复丝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转轴5内的凹槽设置为条形状结构,且转轴5与往复丝杆8之间同轴设置,方便转轴5与往复丝杆8下方的限位栓12卡合连接。限位栓12对称设置在往复丝杆8的底部,且限位栓12与往复丝杆8之间相对伸缩连接,并且限位栓12与按钮10之间一一对应,有利于往复丝杆8的拆卸安装。限位栓12设置为“L”字型结构,且限位栓12与转轴5的顶部卡合连接,使得转轴5带动往复丝杆8同步旋转。套管13与往复丝杆8之间螺纹连接,且往复丝杆8与转轴5之间设置为卡合的拆卸安装结构,方便设备的检修工作。挡水棚14的中部设置为水平状结构,且挡水棚14的边侧设置为向下倾斜的圆形状结构,在改变高压喷头7的喷洒方向的同时,可以减小挡水棚14的最大直径,减小占地面积。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时,首先如图1-2所示,第一水管1内的水流进第二水管2,如图1所述,水在压力的作用下在第二水管2内上升,穿过滤网3和活性炭层4,将水中的杂质过滤,避免堵塞高压喷头7和阻碍蜗轮6的旋转,水在第二水管2内上升的同时带动蜗轮6旋转,如图2所示,将往复丝杆8下方的2个按钮10同时按住,使得按钮10下方的限位栓12可以进入转轴5内的条形槽中,并且在弹簧11的作用下,将按钮10和限位栓12复位,完成往复丝杆8的安装;如图1-4所示,蜗轮6的旋转带动转轴5同步旋转,在往复丝杆8与转轴5的安装中,如图3所示,由于转轴5上的凹槽为条形状结构,如图2所示,因此使得限位栓12与转轴5之间卡合连接,如图1所示,转轴5带动往复丝杆8同步旋转的同时,使得套管13在往复丝杆8的外部上下移动,同时带动挡水棚14上下移动,如图4所示,挡水棚14设置为圆盘状结构,如图1所示,同时挡水棚14上设置的限位块15,防止套管13带动挡水棚14移动时与往复丝杆8脱离,挡水棚1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改变了高压喷头7的喷洒方向,通常高压喷头7的喷洒方向固定,因此,当挡水棚14降低时,将高压喷头7内喷出的水下压,灌溉近处的绿化,反之则灌溉远处的绿化,在大面积灌溉的同时使得园林绿化灌溉均匀,提高工作质量。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水管(1)、蜗轮(6)和限位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上活动安装有第二水管(2),且第二水管(2)内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滤网(3)和活性炭层(4),并且第二水管(2)内轴承连接有转轴(5),而且第二水管(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压喷头(7),所述转轴(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活动安装有往复丝杆(8)和蜗轮(6),且往复丝杆(8)的底端设置有槽孔(9),并且槽孔(9)内贯穿连接有按钮(10),而且按钮(10)的边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11)和限位栓(12),所述往复丝杆(8)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套管(13),且套管(1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水棚(14),并且往复丝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包括第一水管(1)、蜗轮(6)和限位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1)上活动安装有第二水管(2),且第二水管(2)内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滤网(3)和活性炭层(4),并且第二水管(2)内轴承连接有转轴(5),而且第二水管(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高压喷头(7),所述转轴(5)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活动安装有往复丝杆(8)和蜗轮(6),且往复丝杆(8)的底端设置有槽孔(9),并且槽孔(9)内贯穿连接有按钮(10),而且按钮(10)的边侧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弹簧(11)和限位栓(12),所述往复丝杆(8)的外壁上贯穿安装有套管(13),且套管(13)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水棚(14),并且往复丝杆(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内的凹槽设置为条形状结构,且转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元琦,周芸涵,向梅,刘雯雯,
申请(专利权)人:胡元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