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573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背带,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滑动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搅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可以将除草剂与肥料搅拌均匀,使得除草效率提高,可以防止装置的下端拐角碰撞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
本技术涉及施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藜麦是藜科藜属植物,穗部可呈红、紫、黄,植株形状类似灰灰菜,成熟后穗部类似高粱穗,植株大小受环境及遗传因素影响较大,从0.3-3米不等,茎部质地较硬,可分枝可不分,单叶互生,叶片呈鸭掌状,叶缘分为全缘型与锯齿缘型,在藜麦的种植过程中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有一些缺点,首先装置的内部的肥料常常掺杂除草剂在其中,很难将除草剂与肥料搅拌均匀,其次装置主体采用塑料注塑而成,下端拐角处容易碰撞变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这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背带,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滑动板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搅动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盘。优选的,所述拐角防护机构包括海绵层、橡胶层、固定螺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层,所述海绵层、橡胶层、装置主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海绵层的内侧表面与装置主体的下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的内侧表面与海绵层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的外表面与海绵层、橡胶层、装置主体的内部表面均为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螺杆的下端外表面与滑动板的内部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内部表面与螺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背带的前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背带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充电口的后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板的外侧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的上端外表面与滑动板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下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与第一电机的内部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下端外表面与转轴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使用时将肥料与除草剂混合加入装置主体的内部,通过第二电机启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转动可以搅动肥料与除草剂的混合物,不停对其翻动,从而达到将肥料与除草剂混合均匀,可以使得除草剂随着肥料播撒均匀,可以防止除草剂混合不均匀降低除草效率,其次通过在装置主体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通过海绵层可以在装置主体的下端拐角受到碰撞时给予拐角充足的保护作用,通过海绵层可以缓震,通过固定螺栓可以将拐角防护机构固定在装置主体的下端外侧表面,通过拐角防护机构可以防护装置主体的下端拐角,较为实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的搅动机构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的拐角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背带;3、充电口;4、拐角防护机构;41、海绵层;42、橡胶层;43、固定螺栓;5、滑动板;6、出料口;7、搅动机构;71、螺杆;72、第二电机;8、第一电机;9、转轴;10、转动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背带2,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3,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4,装置主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板5,滑动板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口6,滑动板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搅动机构7,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8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9,转轴9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盘10。拐角防护机构4包括海绵层41、橡胶层42、固定螺栓43,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海绵层41,海绵层4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层42,海绵层41、橡胶层42、装置主体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43,海绵层41的内侧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橡胶层42的内侧表面与海绵层4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固定螺栓43的外表面与海绵层41、橡胶层42、装置主体1的内部表面均为活动连接。滑动板5的内部表面设置有螺杆71,螺杆7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电机72,螺杆71的下端外表面与滑动板5的内部表面活动连接,第二电机72的内部表面与螺杆7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背带2的前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固定连接,背带2的数量为两组,充电口3的后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充电口3可以给装置充电。滑动板5的外侧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出料口6的上端外表面与滑动板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滑动板5方便肥料滑进出料口6。第一电机8的下端外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转轴9的外表面与第一电机8(型号:1LE0001-1AA42-1FA4)的内部表面活动连接,转动盘10的下端外表面与转轴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转动盘10可以将肥料拨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使用时将肥料与除草剂混合加入装置主体1的内部,通过第二电机72(型号:1LE0001-1AA42-1FA4)启动带动螺杆71转动,螺杆71转动可以搅动肥料与除草剂的混合物,不停对其翻动,从而达到将肥料与除草剂混合均匀,可以使得除草剂随着肥料播撒均匀,可以防止除草剂混合不均匀降低除草效率,其次通过在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4,通过海绵层41可以在装置主体1的下端拐角受到碰撞时给予拐角充足的保护作用,通过海绵层41可以缓震,通过固定螺栓43可以将拐角防护机构4固定在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通过拐角防护机构4可以防护装置主体1的下端拐角,在使用前景上超越了传统的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较为实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背带(2),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板(5),所述滑动板(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滑动板(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搅动机构(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盘(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背带(2),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充电口(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拐角防护机构(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侧表面设置有滑动板(5),所述滑动板(5)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出料口(6),所述滑动板(5)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搅动机构(7),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部设置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盘(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种植藜麦的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防护机构(4)包括海绵层(41)、橡胶层(42)、固定螺栓(4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设置有海绵层(41),所述海绵层(4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层(42),所述海绵层(41)、橡胶层(42)、装置主体(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43),所述海绵层(41)的内侧表面与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橡胶层(42)的内侧表面与海绵层(41)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螺栓(43)的外表面与海绵层(41)、橡胶层(42)、装置主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和义龙
申请(专利权)人:香格里拉市鑫康威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