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子机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48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起子机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经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6a)并经由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8a)沿着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与第二壳体外壳(14a;14b)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20a)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至少区段地形成手柄(22a),尤其是手枪式柄。在此提出,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沿着接触线(20a),尤其是以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起子机壳体

技术介绍
已提出一种电动起子机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该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经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并经由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沿着第一壳体外壳元件与第二壳体外壳元件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至少区段地形成手柄、尤其是手枪式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从一种电动起子机壳体出发,该电动起子机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经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并经由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面沿着第一壳体外壳元件与第二壳体外壳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至少区段地形成手柄、尤其是手枪式柄。提出,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沿着接触线尤其是以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优选地构造为壳体外壳。尤其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具有三维形状。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优选地由塑料构成。替代地可想到的是,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由金属,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复合材料,或者由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有意义的另一种材料构成。尤其可想到的是,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由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构成。至少所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尤其是在彼此固定的状态下共同构成电动起子机的壳体,尤其是电动起子机壳体。此外优选地,在至少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构成的壳体内布置电动起子机的其他的、优选全部的内部构件,例如马达、传动装置、控制单元和/或调节单元等,和/或,将它们包封在壳体内。“控制单元和/或调节单元”尤其应理解为具有至少一个控制电子装置的一种单元。“控制电子装置”尤其应理解为具有处理器单元和存储器单元以及具有存储在该存储器单元中的运行程序的一种单元。接触线尤其是这样一条线,在电动起子机壳体已装配的状态下,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沿着该线相对彼此布置,尤其是彼此贴靠。优选地,接触线构造为分界棱边,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沿着该分界棱边彼此连接和/或可被分界。尤其地,接触线至少基本上相应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的走向。优选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壁厚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壁厚延伸。优选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限界第一壳体外壳元件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尤其是在至少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和壁厚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和壁厚定向的方向上限界。表述“基本上垂直”尤其定义相对于参考方向的方向的定向,其中,该方向和参考方向,尤其是在平面中观察,围成90°的角度并且该角度具有尤其是小于8°、有利地小于5°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最大偏差。优选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具有与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的走向相对应的走向。尤其地,在电动起子机壳体已装配的状态下,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沿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并沿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至少基本上形状精确地彼此贴靠,尤其是以拼图式地彼此贴靠。优选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经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接触面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接触面彼此贴靠。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接触面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接触面尤其通过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的最大长度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壳体棱边的最大长度以及通过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的壁厚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壁厚展开。手柄尤其是壳体区域,在壳体区域上,使用者抓握电动起子机以便使用和/或操纵电动起子机。尤其地,构造为手枪式柄的手柄至少基本上类似于手枪的手柄来构造。尤其地,至少基本上类似于手枪地可借助手枪式柄抓握电动起子机壳体。优选地,用于操纵电动起子机的操纵开关至少基本上类似于手枪扳机地布置在手柄上。优选地,构造为手枪式柄的手柄相对于衔接于手柄的壳体区段成角度地定向。尤其地,构造为手枪式柄的手柄和衔接于该手柄的壳体区段至少基本形成电动起子机壳体的L形末端区段。构造为手枪式柄的手柄尤其弧形地伸入电动起子机壳体的其余部分中。优选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优选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至少在手柄上以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尤其地,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借助最多五个可见的固定元件、优选地借助最多三个可见的固定元件、特别优选地借助至多一个可见的固定元件,并且最优选地以完全没有可见的固定元件的方式沿着接触线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尤其地,用于固定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固定元件,尤其是从外部不可见的固定元件,可以构造为螺钉、连接销、栓,卡锁元件、螺孔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有意义的其他固定元件。优选地,电动起子机壳体具有多个、尤其是不同的固定元件,用于将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彼此连接。优选地,在电动起子机壳体或者说电动起子机已装配的状态下,固定元件是不可见的,尤其是对于使用者而言是不可见的,尤其不被发现的。优选地,固定元件,尤其是从外部不可见的固定元件,被第一壳体外壳元件、第二壳体外壳元件和/或电动起子机壳体的或者说电动起子机的其他构件例如工具接收部、开关、遮挡件、夹子等覆盖。通过电动起子机壳体的本专利技术构型可以有利地提供一种电动起子机壳体,该电动起子机壳体允许以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或干扰的固定元件的方式来使用。可以提供一种有利地舒适且安全的电动起子机壳体,其有利地符合人体工程学地尤其是构造在手柄上。可以有利地提供视觉上美观的电动起子机壳体,其能够实现有利地简单的装配和/或拆卸。可以提供一种有利地低成本的电动起子机壳体,其能够实现一种有利地易于维护的电动起子机。此外提出,手柄构造为至少在手柄的面向和/或背离工具侧的一侧上至少基本上没有分界棱边。电动起子机壳体的工具侧尤其是第一壳体外壳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的外侧,该外侧具有至少一个排出开口,电动起子机的输出元件可以从该排出开口中伸出,以驱动应用工具,和/或在电动起子机壳体已装配的状态下该外侧面向电动起子机的工具接收部和/或面向布置在工具接收部上的应用工具。优选地,为了由使用者尤其是通过手柄来使用电动起子机壳体或者说电动起子机,可以朝着工具侧的方向或者说横向于工具侧的主延伸平面施加力。物体的“主延伸平面”尤其应理解为平行于最小假想长方体的最大侧面并且尤其是穿过长方体中心点延伸的平面,该长方体刚好还完全包围所述物体。“横向”尤其应理解为相对于参考方向和/或参考轴线的方向定向和/或轴线定向,其中,该方向定向和/或轴线定向至少不同于与参考方向和/或参考轴线至少基本平行的定向,并且尤其相对于参考方向和/或相对于参考轴线倾斜或垂直。“基本上平行”应尤其理解为是相对于参考方向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起子机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经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6a)并经由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8a)沿着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与第二壳体外壳(14a;14b)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20a)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至少区段地形成手柄(22a),尤其是手枪式柄,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沿着接触线(20a),尤其是以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4 DE 102018206882.81.一种电动起子机壳体,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壳体外壳元件经由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6a)并经由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的至少一个接触面(18a)沿着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与第二壳体外壳(14a;14b)之间的至少一个接触线(20a)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连接,其中,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至少区段地形成手柄(22a),尤其是手枪式柄,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沿着接触线(20a),尤其是以至少基本上没有可见的固定元件的方式,彼此连接,尤其是彼此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手柄(22a)构造为至少在手柄(22a)的面向工具侧(24a)的侧(26a)和/或背离工具侧的侧(28a)上至少基本上没有分界棱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壳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和/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的工具接收区域(30a)上的通风开口(32a)。


4.一种电动起子机,其具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起子机具有至少一个驱动系单元(36a;36b),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通过所述驱动系单元沿着驱动系单元(36a;36b)的驱动轴线(38a;38b)彼此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其特征在于,驱动系单元(36a;36b)包括至少一个马达(40a;40b)、至少一个传动装置(42a;42b)和至少一个传动装置盖(44a;44b),所述传动装置盖设置用于将传动装置(42a;42b)固定在马达(40a;40b)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其特征在于,电动起子机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已布置和/或能布置在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上和/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上的接收元件(46a;46b),尤其是锁定接片,所述至少一个接收元件设置用于通过与驱动系单元(36a;36b)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48a)的连接将驱动系单元(36a;36b)至少部分地固定在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和/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48a)布置在传动装置盖(44a;44b)上和/或至少部分地由传动装置盖(44a;44b)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其特征在于,连接元件(48a)至少区段地以斜坡状的方式构造用于使接收元件(46a;46b)张开。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之一所述的电动起子机,其特征在于,电动起子机壳体,尤其是为了形成至少基本上线性的力传递作用链,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元件(50a;50b),尤其是螺钉,用于将第一壳体外壳元件(12a;12b)或第二壳体外壳元件(14a;14b)与接收元件(46a;46b)和/或驱动系单元(36a;36b)连接,其中,固定元件(50a;50b)具有与驱动系单元(36a;36b)的驱动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维格J·绍尔特斯U·博内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