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阱室和体外循环回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47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2
一种空气阱室(10)包括腔室主体(12)和导入管(21)。导入管(21)从导入口(24)延伸设置到腔室主体(12)内,并且作为端部开口的喷出口(23)朝向周向而设置于腔室主体(12)的内周面(25A)。腔室主体(12)的内周面(25A)沿着周向螺旋状地从配置有喷出口(23)的位置即喷出点P1延伸设置到包围喷出口(23)的导入管(21)的外周面(21B)与腔室主体(12)的内周面(25A)连接的连接点P2,并且形成为使得连结连接点P2和腔室主体(12)的中心轴C1的第二半径R2小于连结喷出点P1和腔室主体(12)的中心轴C1的第一半径R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空气阱室和体外循环回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阱室以及包括该空气阱室的体外循环回路。
技术介绍
例如在血液透析中,将从患者引出的血液送至体外循环回路。体外循环回路包括供给引出的血液的动脉侧回路、净化从动脉侧回路送来的血液的净化器(透析器)、以及将净化后的血液回输到患者的静脉侧回路。在动脉侧回路和静脉侧回路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用于捕获(除泡)在回路中流动的血液内的气泡的空气阱室。空气阱室在与动脉侧回路连接的上游侧设置有导入口,并且在与静脉侧回路连接的下游侧设置有导出口。进而,在上游侧还设置有排气口。例如,在设置于空气阱室的上端的上壁设置有导入口和排气口。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从导入口贯通上壁,进而延伸设置到腔室内的导入管。导入管的下端设置有喷出口。通过将喷出口设置在上壁的下方,从而防止滞留在上壁的气泡流入喷出口。进而,喷出口设置于腔室内周面,并且进而朝向其周向。通过这样的配置和取向,从喷出口喷出的液体(血液、生理盐水等)的流动成为沿着腔室内周面流动的回旋流。通过使腔室内的流动成为回旋流,与单纯地将液体滴入腔室内的情况相比,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阱室,包括:/n腔室主体,为大致圆筒形状,沿着所述腔室主体的中心轴的上游侧端部被形成有导入口的上壁覆盖,并且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导出口;以及/n导入管,从所述导入口延伸设置到所述腔室主体内,作为端部开口的喷出口朝向周向而设置于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n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沿着周向螺旋状地从配置有所述喷出口的位置即喷出点延伸设置到包围所述喷出口的所述导入管的外周面与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连接的连接点,并且在与所述腔室主体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中的连结所述连接点和所述腔室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平面中的连结所述喷出点和所述腔室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的第一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2 JP 2018-0886591.一种空气阱室,包括:
腔室主体,为大致圆筒形状,沿着所述腔室主体的中心轴的上游侧端部被形成有导入口的上壁覆盖,并且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的下游侧端部设置有导出口;以及
导入管,从所述导入口延伸设置到所述腔室主体内,作为端部开口的喷出口朝向周向而设置于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
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沿着周向螺旋状地从配置有所述喷出口的位置即喷出点延伸设置到包围所述喷出口的所述导入管的外周面与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连接的连接点,并且在与所述腔室主体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中的连结所述连接点和所述腔室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的第二距离小于所述平面中的连结所述喷出点和所述腔室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的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阱室,其中,
所述连接点处的所述导入管的外周面的切线与所述腔室主体的内周面的切线的、跨越所述导入管的外周面的角度即连接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俊介加藤亮
申请(专利权)人:日机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