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该用于植物栽培室的高压钠灯,包括控制电路和灯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高压点火模块,所述高压点火模块电连接所述灯管,为所述灯管提供点火电压,可以提高新能源植物灯点火电压的稳定性,延长新能源植物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
本申请涉及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
技术介绍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吸收太阳辐射光谱中5%左右的光谱辐射,其中以波长400~520nm的蓝光以及610~720nm的红色光对光合作用贡献最大。因此,蓝光和红光被称为光肥,这是继“化学肥料”之后的一类新型环保性“物理肥料”。所以,人工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最佳光谱具有肥效和药效的功能,给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赋予了新的意义。目前,高压钠灯的功耗高,发热量大,整个高压钠灯的温度可达数百度,并且需要高压点火激活高压钠灯内的离子。但是在高压点火时由于点火电压不稳定,时高时低,容易烧坏高压钠灯,甚至是电源也被烧坏。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可以提高新能源植物灯点火电压的稳定性,延长新能源植物灯的使用寿命。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包括控制电路和灯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高压点火模块,所述高压点火模块电连接所述灯管,为所述灯管提供点火电压。优选地,所述高压点火模块包括增压模块,所述增压模块包括增压变压器组和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增压变压器组包括1个变压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1个MOS管,1个三极管,2个电阻,2个二极管,其中,MOS管(Q6)的基极经由串联的二极管(DD54)和电阻(DR6)连接至变压器(DT51)的次级线圈,电阻(DR5)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D54)和电阻(DR6)之间,所述电阻(DR5)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A33)的基极,二极管(DZ1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A3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33)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3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优选地,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第一MOS管保护电路,所述第一MOS管保护电路包括:1个电阻,1个电容,2个二极管,其中,电阻(R50)、二极管(DD52)、二极管(DD53)并联连接在所述MOS管(Q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18)连接在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优选地,所述增压变压器组还包括1个变压器,所述增压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1个MOS管,1个三极管,2个电阻,2个二极管,其中,MOS管(Q7)的基极经由串联的二极管(DD55)和电阻(DR8)连接至变压器(EE66)的次级线圈,电阻(DR7)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D55)和电阻(DR8)之间,所述电阻(DR7)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DQ34)的基极,二极管(DZ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A33)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Z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D55)和电阻(DR8)之间,所述三极管(DQ34)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3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优选地,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第二MOS管保护电路,所述第二MOS管保护电路包括:1个电阻,1个电容,2个二极管,其中,电阻(R51)、二极管(DD56)、二极管(DD57)并联连接在所述MOS管(Q7)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17)连接在所述MOS管(Q7)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并且所述MOS管(Q7)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优选地,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EMC模块,所述EMC模块包括:2个电容,其中,电容(CY1AA)和电容(CY11A)并联后的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集电极和电容(C18)之间后接地。优选地,所述灯管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点火电路,所述点火电路包括1个变压器,1个电感,3个电容,其中,串联的电容(C19)和电感(T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7)的集电极和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之间后所述串联的电容(C19)和电感(T2)的另一端连接至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串联的电容(C20)和电容(C21)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后接地,所述正极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次级线圈,所述负极连接至所述电容(C21)和接地之间。优选地,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调光电路,所述调光电路包括1个二极管,2个电阻,2个电容,其中,电阻(R56)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串联的二极管(D10)与电阻(R5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并联的电容(C77)和电容(C22)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10)与电阻(R52)之间后所述并联的电容(C77)和电容(C2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T3)的初级线圈。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电压保护电路,所述电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入电压检测模块,所述输入电压检测模块包括:1个电解电容,2个二极管,3个电阻,其中,电解电容(ECAP12)和电阻(R6)并联后的一端连接至接口(JP2)的引脚7后接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分别串联在控制电路的输入电源的正负极后经由串联的电阻(R4)、电阻(R5)后连接至所述接口(JP2)的引脚7。优选地,所述电压保护电路包括输出功率调节模块,所述输出功率调节模块包括:1个可调电阻,1个电解电容,1个电阻,2个电容,其中,可调电阻(RW1)、电阻(R48)串联后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接口(JP2)的引脚11,电容(C80)、电容(C81)并联连接至所述接口(JP2)的引脚11和引脚10,电解电容(ECAP7)连接至所述接口(JP2)的引脚10和引脚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包括控制电路和灯管,控制电路可以对灯管实现控制,其中控制电路包括高压点火模块,高压点火模块直接电连接灯管,为灯管提供点火电压。相对于传统的高压钠灯的点火电压不稳定的缺陷,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植物灯可以提点火电压的稳定性,延长新能源植物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的架构图;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的电路原理图。1-新能源植物灯;10-控制电路;100-PFC驱动电路;110-EMC电路;120-辅助电源供电模块;130-高压点火模块;140-电压保护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如后。本申请提供的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可以提点火电压的稳定性,延长新能源植物灯的使用寿命。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及其各个部分。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包括控制电路10和灯管(未示出),控制电路10包括高压点火模块130,高压点火模块130电连接灯管,为灯管提供点火电压。现有的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和灯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高压点火模块,所述高压点火模块电连接所述灯管,为所述灯管提供点火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植物栽培室的新能源植物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和灯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高压点火模块,所述高压点火模块电连接所述灯管,为所述灯管提供点火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点火模块包括增压模块,所述增压模块包括增压变压器组和第一开关电路,所述增压变压器组包括1个变压器,所述第一开关电路包括:1个MOS管,1个三极管,2个电阻,2个二极管,其中,MOS管(Q6)的基极经由串联的二极管(DD54)和电阻(DR6)连接至变压器(DT51)的次级线圈,电阻(DR5)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D54)和电阻(DR6)之间,所述电阻(DR5)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A33)的基极,二极管(DZ1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A3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33)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3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第一MOS管保护电路,所述第一MOS管保护电路包括:1个电阻,1个电容,2个二极管,其中,电阻(R50)、二极管(DD52)、二极管(DD53)并联连接在所述MOS管(Q6)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18)连接在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新能源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变压器组还包括1个变压器,所述增压模块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包括:1个MOS管,1个三极管,2个电阻,2个二极管,其中,MOS管(Q7)的基极经由串联的二极管(DD55)和电阻(DR8)连接至变压器(EE66)的次级线圈,电阻(DR7)的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D55)和电阻(DR8)之间,所述电阻(DR7)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DQ34)的基极,二极管(DZ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A33)的集电极,所述二极管(DZ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二极管(DD55)和电阻(DR8)之间,所述三极管(DQ34)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A3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6)的发射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植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点火模块还包括第二MOS管保护电路,所述第二MOS管保护电路包括:1个电阻,1个电容,2个二极管,其中,电阻(R51)、二极管(DD56)、二极管(DD57)并联连接在所述MOS管(Q7)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电容(C17)连接在所述M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宾,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