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450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锚节点获取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为待测节点分别到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的距离;第一锚节点确定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和第三加权因子;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和第三加权因子分别是根据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获得待测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与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确定的;第一锚节点根据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第三加权因子、第一锚节点的位置、第二锚节点的位置、第三锚节点的位置、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获得待测节点的位置,实施本实施例,能够提高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移动物联网发展迅速,导航定位、智能服务等行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室内定位的价值再次体现。室内定位技术是利用无线电在空间传输,根据锚节点发送的信号强度值和未知节点接收的信号强度值,建立信号强度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确定未知节与各锚节点间测量距离,再采用定位算法计算得出未知节点的最终坐标。其中,常用的物联网无线传输技术有Wi-Fi、蓝牙、ZigBee(紫蜂)、红外线以及可见光等,传统的定位算法包括三边测距算法,三边质心算法,极大似然估计算法以及位置指纹算法等。但是由于室内环境因素(干扰信号),会造成锚节点在接收未知节点的信号强度值时,产生突变现象,导致最终的定位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计算待测节点的位置时,同时考虑了接收到待测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与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的距离产生的影响,对加权因子进行改进,提高了定位精度。第一方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三个锚节点和待测节点,所述至少三个锚节点包括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所述方法包括:/n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为所述待测节点分别到所述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的距离;/n所述第一锚节点确定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和第三加权因子;所述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和第三加权因子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获得所述待测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确定的;/n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加权因子、所述第二加权因子、所述第三加权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三个锚节点和待测节点,所述至少三个锚节点包括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为所述待测节点分别到所述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的距离;
所述第一锚节点确定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和第三加权因子;所述第一加权因子、第二加权因子和第三加权因子分别是根据所述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获得所述待测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与所述接收信号强度对应的距离确定的;
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加权因子、所述第二加权因子、所述第三加权因子、所述第一锚节点的位置、所述第二锚节点的位置、所述第三锚节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获得所述待测节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为所述第一锚节点、第二锚节点和第三锚节点分别接收到所述待测节点的信号的强度;
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确定当前环境的单位距离接收信号强度和衰减系数;所述单位距离接收信号强度和衰减系数是根据所述第一锚节点分别到所述第二锚节点、所述第三锚节点的距离,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到所述第二锚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三锚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确定的;
相应的,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所述第三接收信号强度、所述单位距离接收信号强度和衰减系数,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锚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锚节点和所述第三锚节点分别发送的所述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第二接收信号强度和第三接收信号强度,分别获得所述第一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根据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获得所述第一距离;
所述第一锚节点接收所述第二锚节点和所述第三锚节点分别发送的所述第二距离和第三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度,包括:
所述第一锚节点获取m1个接收信号强度;m1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锚节点对所述m1个接收信号强度进行滤波处理,获得所述m1个接收信号强度中的m2个接收信号强度;
所述第一锚节点对所述m2个接收信号强度进行处理,获得所述第一接收信号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蛟龙宋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