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43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1
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包括控制箱、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设有隔板、水箱、水泵、加热台、控制系统、活塞缸、顶盖,所述活塞缸包括活塞、活塞杆、弹簧;所述通信杆包括底座、主杆、保温层、中间层、排液螺旋通道、进液螺旋通道、竖直段、进液单向阀、球阀、挡板;所述活塞杆中设有泄压通道、排液单向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所属国际专利分类号为H01Q。
技术介绍
现有军用、民用移动通信中,天线通信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息技术,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已经在大力发展5G天线通信,其中大量使用到天线通信装置。现有技术天线通信装置的不足如下:1、现有技术的天线通信装置在户外环境使用,然而我国地大物博,部分地区存在严苛寒冷的使用环境,此时普通的天线通信装置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2、现有技术的向上方供暖的水暖技术,仅仅只有水暖循环技术,然而没有保压方案,水会很快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无法保证足够的水暖时间。3、现有技术的阀装置,需要单独的动力设备驱动,给安装布局带来麻烦,且需要额外消耗能源。4、现有技术的向上方供暖的水暖技术,由于水泵的供水往往是单向的无法回流,因此停泵后,残留的水会保存在靠近水泵输水口的位置,无法向上供水也无法排出。5、现有技术的阀装置,自动控制时需要额外的芯片控制,带来一系列的参数预设、传感器、控制器,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无法实现零控制系统的自动控制。6、现有技术的阀装置,只有开关功能,没有在关闭状态时额外的泄压功能。7、现有技术的天线通信装置,其中包含电子仪器,电子仪器在具体应用时,在严寒条件下使用会寿命变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包括控制箱、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设有隔板、水箱、水泵、加热台、控制系统、活塞缸、顶盖,所述活塞缸包括活塞、活塞杆、弹簧;所述通信杆包括底座、主杆、保温层、中间层、排液螺旋通道、进液螺旋通道、竖直段、进液单向阀、球阀、挡板;所述活塞杆中设有泄压通道、排液单向阀;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部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所述加热台,所述加热台上方设有所述水箱与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通液通道保持常通;所述水箱中设有所述水泵,所述隔板下方设有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顶盖,所述隔板中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加热台的区域;所述水泵将水箱中的水向上泵送入所述通信杆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底座中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部设有所述球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左端设有所述进液单向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右端连通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容纳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通孔与所述球阀之间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液通道;所述主杆的外侧设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外侧设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中间层中设有所述进液螺旋通道与所述排液螺旋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球阀与所述进液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向上延伸有所述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进液螺旋通道连接,所述进液螺旋通道与所述排液螺旋通道在通信杆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液螺旋通道下端连通所述通孔;所述活塞杆上端设有所述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中设有所述排液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下端设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活塞缸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通液通道与所述水箱保持常通;所述底座中设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限制所述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挡板中设有圆孔以连通排液螺旋通道下端。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塞的下端。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的下表面与所述水箱的下表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缸的上表面与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杆上方设有通信天线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下方设有连接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箱下方设有移动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结构为脚轮。进一步的,所述脚轮可旋转收纳入所述控制箱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1点,采取了双螺旋供暖技术,加热台对水箱进行加热,水泵将热水通过双螺旋供给到通信杆中。2、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2点,采取了出水口活塞杆保压的技术,活塞杆在一定时间内封堵住暖水的落下,保证足够的水暖时间。3、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3点,省略了动力驱动设备,通过活塞缸与水箱之间的液体流动,通过水压将活塞杆向上方顶压。4、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4点,在入水螺旋通道下端设置了竖直段,以保证水的落下,同时设置了控制阀与排水通道,将残余的暖水排回水箱。5、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5点,利用水压控制活塞杆,实现两种模式的切换以及流量的控制,两种模式为保压模式与泄压模式,省略为控制流量采取的复杂的控制技术。6、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6点,通过活塞杆中设置泄压结构,实现在保压状态时的缓慢泄压。7、针对
技术介绍
的第7点,通过设置加热台与隔板,加热产生的热量通过隔板上的通气孔供给控制系统,保证控制腔的温度。注:上述设计不分先后,每一条都使得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区别和显著的进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5G天线通信装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天线通信装置截面图图3是图2中圆圈标识区域活塞杆顶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保压与快速循坏模式工作流程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控制箱2、隔板3、水箱4、水泵5、加热台6、通气孔7、控制系统8、弹簧9、通液通道10、活塞缸11、活塞12、活塞杆13、排液通道14、底座15、排液螺旋通道16、保温层17、通信杆18、进液螺旋通道19、主杆20、中间层21、竖直段22、进液单向阀23、顶盖24、球阀25、泄压通道26、挡板27、排液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包括控制箱、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设有隔板、水箱、水泵、加热台、控制系统、活塞缸、顶盖,所述活塞缸包括活塞、活塞杆、弹簧;所述通信杆包括底座、主杆、保温层、中间层、排液螺旋通道、进液螺旋通道、竖直段、进液单向阀、球阀、挡板;所述活塞杆中设有泄压通道、排液单向阀;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部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所述加热台,所述加热台上方设有所述水箱与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通液通道保持常通;所述水箱中设有所述水泵,所述隔板下方设有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顶盖,所述隔板中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加热台的区域;如图所示:所述水泵将水箱中的水向上泵送入所述通信杆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底座中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部设有所述球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左端设有所述进液单向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右端连通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容纳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通孔与所述球阀之间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液通道;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箱、所述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设有隔板、水箱、水泵、加热台、控制系统、活塞缸、顶盖,所述活塞缸包括活塞、活塞杆、弹簧;所述通信杆包括底座、主杆、保温层、中间层、排液螺旋通道、进液螺旋通道、竖直段、进液单向阀、球阀、挡板;所述活塞杆中设有泄压通道、排液单向阀;/n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部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所述加热台,所述加热台上方设有所述水箱与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通液通道保持常通;所述水箱中设有所述水泵,所述隔板下方设有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顶盖,所述隔板中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加热台的区域;/n所述水泵将水箱中的水向上泵送入所述通信杆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底座中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部设有所述球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左端设有所述进液单向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右端连通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容纳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通孔与所述球阀之间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液通道;/n所述主杆的外侧设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外侧设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中间层中设有所述进液螺旋通道与所述排液螺旋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球阀与所述进液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向上延伸有所述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进液螺旋通道连接,所述进液螺旋通道与所述排液螺旋通道在通信杆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液螺旋通道下端连通所述通孔;/n所述活塞杆上端设有所述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中设有所述排液单向阀,所述活塞杆下端设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活塞缸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下腔通过所述通液通道与所述水箱保持常通;所述底座中设有所述挡板,所述挡板限制所述活塞杆的行程,所述挡板中设有圆孔以连通排液螺旋通道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寒天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控制箱、所述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设有隔板、水箱、水泵、加热台、控制系统、活塞缸、顶盖,所述活塞缸包括活塞、活塞杆、弹簧;所述通信杆包括底座、主杆、保温层、中间层、排液螺旋通道、进液螺旋通道、竖直段、进液单向阀、球阀、挡板;所述活塞杆中设有泄压通道、排液单向阀;
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通信杆,所述控制箱中部设有所述隔板,所述隔板上方设有所述加热台,所述加热台上方设有所述水箱与所述活塞缸,所述活塞缸与所述水箱之间通过通液通道保持常通;所述水箱中设有所述水泵,所述隔板下方设有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箱上方设有所述顶盖,所述隔板中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位置对应所述加热台的区域;
所述水泵将水箱中的水向上泵送入所述通信杆中,所述底座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底座中设有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部设有所述球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左端设有所述进液单向阀,所述横向通道的右端连通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容纳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通孔与所述球阀之间的位置设有向下延伸的排液通道;
所述主杆的外侧设有所述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外侧设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中间层中设有所述进液螺旋通道与所述排液螺旋通道,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球阀与所述进液单向阀之间的位置向上延伸有所述竖直段,所述竖直段与所述进液螺旋通道连接,所述进液螺旋通道与所述排液螺旋通道在通信杆的上部连通;所述排液螺旋通道下端连通所述通孔;
所述活塞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涛刘洋官权升龚戈勇丁远吴兵兵罗新军张鹏飞申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