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9405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以及呼叫时间组成的四元组、拒接来电方式以及规则属性作为来电拒接规则,以来电拒接规则的组合作为来电拒接场景,实现了在特定时间段,自动查找与来电拒接规则中四元组匹配的来电,根据规则属性允许接通/拒绝接通该来电,并且根据用户设置的拒接来电方式发送不同的拒接消息。支持设置多种来电拒接场景,提高了来电拒接方法的易用性。支持设置多种类型的拒接消息,融洽了通话双方的气氛。综上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具有精准来电拒接、多场景拒接规则、个性化来电拒接消息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讯工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陌生来电、骚扰电话、推销电话、自动语音电话等没有必要接听的电话;还有在如开会、上课、看电影等重要的场合,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等,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目前,关于自动拒接电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中第一种方法是,由用户在终端或网络侧建立拒接来电号码列表进行号码匹配,如来电防火墙。这种方法要求主叫号码与来电号码列表中的号码完全匹配,号码覆盖率低,拒接效果有限。第二种方法是,同第一种方法类似,不同点在于该方法通过限制主叫号码长度拒接来电,但是该方法还是依赖于号码,拒接效果有限。可参见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来电自动拒接的方法和装置”、专利申请号201010199271.6的中国专利。第三种方法是,由用户在终端对主叫号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拒接消息,但是该方法无法拒接不在用户通讯录中的来电号码,拒接来电的范围有限。可参见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拒接来电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89101.X的中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来电号码和来电身份实现智能拒接,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来电拒接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用户设定身份,一个用户有多个不同的身份;(2)用户建立来电拒接规则,来电拒接规则中包括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组成的四元组、拒接来电方式以及相应的规则属性,所述的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拒绝规则、允许规则或缺省规则,并将来电拒接规则存储在一个规则数据库中;用户设置来电拒接场景,来电拒接场景是对上述四种规则的组合,包括启用/禁用优先规则、启用/禁用拒绝规则、启用/禁用允许规则、设置缺省规则以及设置拒接来电方式,并将来电拒接场景存储在一个场景数据库中;(3)当主叫用户需要发出呼叫时,主叫用户进入主叫终端呼叫界面,并在步骤(1)的身份中选择主叫身份,主叫用户从被叫用户设定的身份中选择被叫身份,启动呼叫过程;(4)当被叫用户有来电呼叫进入时,进行如下步骤:(4-1)从来电呼叫信号中,获取来电呼叫的四元组,生成此次呼叫的来电数据;同时,从场景数据库中获取被叫用户当前设置的来电拒接场景;(4-2)根据步骤(4-1)的来电拒接场景,将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与步骤(2)建立的规则数据库中的来电拒接规则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4-3)根据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中的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以及步骤(4-2)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的规则属性,进行如下操作:(4-3-1)对步骤(4-2)的来电拒接规则进行判断,若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4-3-2)若规则属性为拒绝规则,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并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4-3-3)若规则属性为允许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4-3-4)若规则属性为缺省规则,则进一步对缺省规则进行判断,若缺省规则为拒绝接通,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并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若缺省规则为允许接通,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上述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中,所述的身份为可信管理体系认证的可信身份,该可信身份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所述的字段为通用名称(cn)、机构部门名称(ou)、机构名称(o)、国家名称(c)、州或者省名称(st)、姓(sn)、名(givenName)、电话号码(telephoneNumber)、地址位置(l)或类型(t)。所述的类型(t)字段为金融类、房产类、保险类、证券类、教育培训类、理财贷款类、招聘类、股票类、卫生保健类、旅游类、网购类、食药类或违规催收。上述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中,所述的用户设置的来电拒接场景,包括标准场景、驾驶场景、睡眠场景和会议场景,即:标准场景:启用优先规则、允许规则、拒绝规则,缺省规则设置为允许接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标准场景下,仅拒接与拒绝规则相匹配的来电;驾驶场景:启用优先规则、拒绝规则,禁用允许规则,缺省规则设置为拒绝接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驾驶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匹配的来电;睡眠场景:第一种睡眠场景设置为:禁用优先规则、允许规则,启用拒接规则,缺省规则设置为拒绝接通,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睡眠场景下,拒接所有的来电;第二种睡眠场景设置为:与驾驶场景相同,在来电拒接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匹配的来电;会议场景:第一种会议场景设置为与第一种睡眠场景相同,此场景下,拒接所有的来电;第二种会议场景设置为与驾驶场景相同,此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匹配的来电;第三种会议场景设置为启用优先规则、允许规则和拒接规则,并将缺省规则设置为拒绝接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此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允许规则匹配的来电。上述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中的步骤(4-2)中,将来电数据与来电拒接规则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的过程如下:(1)根据来电拒接场景,得到启用的规则属性;(2)对步骤(1)的规则属性进行判断,若规则属性不包含优先规则,则进行步骤(3);若规则属性包含优先规则,则进一步将来电数据与优先规则进行对比,若来电数据中的四元组与优先规则中的四元组相等,则允许接通;若来电数据中的四元组与优先规则中的四元组不相等,则进行步骤(3);(3)若步骤(1)的规则属性不包含拒接规则,则进行步骤(4);若步骤(1)的规则属性中包含拒接规则,则进一步将来电数据与拒接规则对比,若来电数据中的四元组与拒接规则中的四元组相等,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若来电数据中的四元组与拒接规则中的四元组不相等,则进行步骤(4);(4)若步骤(1)的规则属性中不包含允许规则,则进行步骤(5);若步骤(1)的规则属性中包含允许规则,则进一步将来电数据与允许规则对比,若来电数据中的四元组与允许规则中的四元组相等,则允许接通来电,若来电数据中的四元组与允许规则中的四元组不相等,则进行步骤(5);(5)执行缺省规则,若缺省规则为允许接通,则允许接通来电,若缺省规则为拒绝接通,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上述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中步骤(2)的拒接来电方式,由用户根据需求设置,包括:a.直接挂断来电;b.提示忙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n(1)用户设定身份,一个用户有多个不同的身份;/n(2)用户建立来电拒接规则,来电拒接规则中包括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组成的四元组、拒接来电方式以及相应的规则属性,所述的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拒绝规则、允许规则或缺省规则,并将来电拒接规则存储在一个规则数据库中;/n用户设置来电拒接场景,来电拒接场景是对上述四种规则的组合,包括启用/禁用优先规则、启用/禁用拒绝规则、启用/禁用允许规则、设置缺省规则以及设置拒接来电方式,并将来电拒接场景存储在一个场景数据库中;/n(3)当主叫用户需要发出呼叫时,主叫用户进入主叫终端呼叫界面,并在步骤(1)的身份中选择主叫身份,主叫用户从被叫用户设定的身份中选择被叫身份,启动呼叫过程;/n(4)当被叫用户有来电呼叫进入时,进行如下步骤:/n(4-1)从来电呼叫信号中,获取来电呼叫的四元组,生成此次呼叫的来电数据;同时,从场景数据库中获取被叫用户当前设置的来电拒接场景;/n(4-2)根据步骤(4-1)的来电拒接场景,将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与步骤(2)建立的规则数据库中的来电拒接规则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n(4-3)根据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中的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以及步骤(4-2)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的规则属性,进行如下操作:/n(4-3-1)对步骤(4-2)的来电拒接规则进行判断,若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n(4-3-2)若规则属性为拒绝规则,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并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n(4-3-3)若规则属性为允许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n(4-3-4)若规则属性为缺省规则,则进一步对缺省规则进行判断,若缺省规则为拒绝接通,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并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若缺省规则为允许接通,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户设定身份,一个用户有多个不同的身份;
(2)用户建立来电拒接规则,来电拒接规则中包括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组成的四元组、拒接来电方式以及相应的规则属性,所述的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拒绝规则、允许规则或缺省规则,并将来电拒接规则存储在一个规则数据库中;
用户设置来电拒接场景,来电拒接场景是对上述四种规则的组合,包括启用/禁用优先规则、启用/禁用拒绝规则、启用/禁用允许规则、设置缺省规则以及设置拒接来电方式,并将来电拒接场景存储在一个场景数据库中;
(3)当主叫用户需要发出呼叫时,主叫用户进入主叫终端呼叫界面,并在步骤(1)的身份中选择主叫身份,主叫用户从被叫用户设定的身份中选择被叫身份,启动呼叫过程;
(4)当被叫用户有来电呼叫进入时,进行如下步骤:
(4-1)从来电呼叫信号中,获取来电呼叫的四元组,生成此次呼叫的来电数据;同时,从场景数据库中获取被叫用户当前设置的来电拒接场景;
(4-2)根据步骤(4-1)的来电拒接场景,将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与步骤(2)建立的规则数据库中的来电拒接规则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
(4-3)根据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中的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以及步骤(4-2)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的规则属性,进行如下操作:
(4-3-1)对步骤(4-2)的来电拒接规则进行判断,若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
(4-3-2)若规则属性为拒绝规则,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并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
(4-3-3)若规则属性为允许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
(4-3-4)若规则属性为缺省规则,则进一步对缺省规则进行判断,若缺省规则为拒绝接通,则按照被叫用户预先设置的拒接方式拒接来电,并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若缺省规则为允许接通,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身份为可信管理体系认证的可信身份,该可信身份由一个或多个字段组成,所述的字段为通用名称、机构部门名称、机构名称、国家名称、州或者省名称、姓、名、电话号码、地址位置或类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类型(t)字段为金融类、房产类、保险类、证券类、教育培训类、理财贷款类、招聘类、股票类、卫生保健类、旅游类、网购类、食药类或违规催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用户设置的来电拒接场景,包括标准场景、驾驶场景、睡眠场景和会议场景,即:
标准场景:启用优先规则、允许规则、拒绝规则,缺省规则设置为允许接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标准场景下,仅拒接与拒绝规则相匹配的来电;
驾驶场景:启用优先规则、拒绝规则,禁用允许规则,缺省规则设置为拒绝接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驾驶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匹配的来电;
睡眠场景:第一种睡眠场景设置为:禁用优先规则、允许规则,启用拒接规则,缺省规则设置为拒绝接通,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睡眠场景下,拒接所有的来电;第二种睡眠场景设置为:与驾驶场景相同,在来电拒接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匹配的来电;
会议场景:第一种会议场景设置为与第一种睡眠场景相同,此场景下,拒接所有的来电;第二种会议场景设置为与驾驶场景相同,此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匹配的来电;第三种会议场景设置为启用优先规则、允许规则和拒接规则,并将缺省规则设置为拒绝接通,用户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拒接来电方式,此场景下,仅允许接通与优先规则、允许规则匹配的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继武边毅刘丽敏寇春静王平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