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
,具体涉及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
技术介绍
光伏阵列通常是指为了满足高电压、大功率的发电要求,采用多个光伏组件通过缆线接头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后,最终通过直流电缆将电流汇流至逆变器内的光伏发电产品,其中,光伏组件一般是由若干电池片通过导电栅线进行串联和/或并联连接的光伏阵列单元。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已有较多关于减少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内部电流损耗的技术方案公开,如采用半片或叠片等技术,可以减少光伏组件的内部电流和内损耗。申请人通过专利检索,未发现关于减少将光伏组件进行电连接的光伏阵列损耗的技术方案公开,然而申请人发现光伏阵列需要将大量的光伏组件通过线缆连接实现电流汇流,具体来说,传统的光伏阵列通常在光伏组件短边方向(背面,也有较少在受光正面)上设置接线盒,然后通过直流线缆对各接线盒进行电连接;该结构不仅耗费了大量的直流线缆,同时也导致了较高的光伏阵列线损。为此,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基于在光伏领域的多年研发经验以及具有的理论知识决定寻求系统性技术方案来解决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包括若干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各光伏组件包括1个光伏电池串或多个并排或并列分布且呈串联和/或并联的光伏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长边和短边,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分别设有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其中,/n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以及第二端边接线盒位于所述光伏组件长边的同一侧,各接线盒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n同时第一端边接线盒和/或第二端边接线盒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包括若干作为光伏阵列单元的光伏组件,各光伏组件包括1个光伏电池串或多个并排或并列分布且呈串联和/或并联的光伏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长边和短边,沿其长边中心线两端的受光面或背光面分别设有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其中,
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以及第二端边接线盒位于所述光伏组件长边的同一侧,各接线盒之间通过汇流条电连接;
同时第一端边接线盒和/或第二端边接线盒分别通过线缆连接器与其相邻光伏组件的端边接线盒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间距不低于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至少1个位于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中间接线盒,各接线盒位于所述长边的同一侧;其中,至少1个接线盒内设有至少1个二极管,将该二极管与其对应的光伏电池串的正负极之间进行反向并联,用于旁路防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边接线盒和第二端边接线盒之间的间距范围为500-2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线损光伏阵列结构包括由至少2个A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A型光伏组件列和由至少2个B型光伏组件串联而成的B型光伏组件列,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与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串联连接且采用交替状平行排列结构设置在安装基面上;其中,
所述A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A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A型负极输出端;所述B型光伏组件列包括位于一端的B型正极输出端和位于另一端的B型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正荣,崔标,谢涛涛,练成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迈镇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