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房相关
,具体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房是供电机构重要的一种设施,配电房的内部往往承载着大型的配电设备,常设置在人员不常走动的空间,以保证人身安全,由于配电房内部有大量的配电设备,因此需要对配电房内部的温湿度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配电房内部环境的适宜,但是现有的配电房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1.现有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往往是通过人工控制,通过人工定期调节来达到相应的效果,较为浪费人力,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一般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不便于对配电房内部的温湿度进行准确的采集,存在较大的误差;3.普通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由于长期的温湿度调节,会使得配电房周围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逐渐与配电房内部的温湿度相近,从而长期使用,影响温湿度的调节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配电房(1)、温湿度传感器(7)和密封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1)的上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承托板(2),且承托板(2)的上端通过安装栓(4)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并且第一安装板(3)单体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左内侧设置有轨道(5),且轨道(5)上安装有连接板(6);/n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设置在轨道(5)上,且温湿度传感器(7)的上端安装有驱动机构(8),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的下端设置有滚轮(9),且温湿度传感器(7)与轨道(5)接触位置设置有滚珠(10),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配电房(1)、温湿度传感器(7)和密封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1)的上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承托板(2),且承托板(2)的上端通过安装栓(4)连接有第一安装板(3),并且第一安装板(3)单体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左内侧设置有轨道(5),且轨道(5)上安装有连接板(6);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设置在轨道(5)上,且温湿度传感器(7)的上端安装有驱动机构(8),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的下端设置有滚轮(9),且温湿度传感器(7)与轨道(5)接触位置设置有滚珠(10),所述第一安装板(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管(11),且固定管(11)上安装有喷头(12),所述固定管(11)通过冷却管(13)与抽吸泵(14)相连接,且抽吸泵(14)安装在固定箱(15)上,所述固定箱(15)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16),且固定箱(15)通过第二安装板(16)配电房(1)相连接,所述抽吸泵(14)的右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17),且第一连接管(17)的下方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9)和第二连接管(18);
所述固定箱(15)的内部右上角设置连接箱(20),所述第一连接管(17)的右端与烘干箱(2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18)的下端连接有除湿箱(22),所述第三连接管(19)的下端设置有制冷箱(23),所述烘干箱(21)的内部安装有安装盒(24),且安装盒(2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丝(25),并且安装盒(24)的右侧设置有蓄电池(26),所述烘干箱(21)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连接口(27),且第一连接口(2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口(28),并且第二连接口(28)的下方安装有第三连接口(29);
所述密封门(30)设置在固定箱(15)的右侧,所述烘干箱(21)、除湿箱(22)和制冷箱(23)上均安装有连接件(31),且连接件(31)的右侧设置有缓冲件(32),并且缓冲件(32)的内侧安装有弹簧(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配电房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2)的内侧俯视呈椭圆形结构,且承托板(2)的外侧与配电房(1)固定连接,并且承托板(2)与第一安装板(3)构成拆卸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简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