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极板和燃料电池
本申请涉及燃料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双极板和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双极板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部件,具有集流、支撑膜电极和均匀分配反应气体的功能。金属双极板一般由两片金属极板通过焊接加工而成(石墨双极板则有两片石墨极板粘接在一起,下面主要以金属双极板为例进行说明),两片金属极板形成的空间一般作为冷却液的流动空间,用于流通冷却液体,而在金属极板表面布置有多条流道,用于流通反应气体。考虑到燃料电池阴极侧在反应时是产生水的主要场所,在大电流密度下还须考虑阴极流场的排水性能。因此,对于金属极板而言,既要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使得三种工质——空气、氢气和冷却水能够安全隔离,又要尽可能的保证排水性能好,这是金属双极板设计的主要难点。对于现有技术的双极板而言,由于氢气进/出口、空气进/出口和冷却水进/出口并排设置,由于受到氢气进/出口和冷却水进/出口的挤占,空气进/出口的宽度较窄,远小于空气流道在中间区域的流道宽度,为了保证空气分布均匀,需要在空气进口侧增加分流结构,同时,在空气出口侧,由于从中间区域到空气出口位置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板(1)和阳极板(2),所述阴极板(1)包括空气进口(3)、空气出口(4)和空气流道(5),所述空气流道(5)的第一端与所述空气进口(3)连通,所述空气流道(5)的第二端与所述空气出口(4)连通,所述空气出口(4)全覆盖所述空气流道(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板(1)和阳极板(2),所述阴极板(1)包括空气进口(3)、空气出口(4)和空气流道(5),所述空气流道(5)的第一端与所述空气进口(3)连通,所述空气流道(5)的第二端与所述空气出口(4)连通,所述空气出口(4)全覆盖所述空气流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沿着从所述空气进口(3)到所述空气出口(4)的方向,所述空气流道(5)的总宽度恒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口(3)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长边的第一端,所述空气出口(4)分别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长边的第二端,所述空气进口(3)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短边的第一端,所述空气出口(4)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短边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5)包括弧形段(6)和直线段(7),所述弧形段(6)设置在所述直线段(7)的两端,所述直线段(7)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弧形段(6)与所述空气进口(3)连通,所述直线段(7)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弧形段(6)与所述空气出口(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道(5)为多条,各所述空气流道(5)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1)还包括氢气进口(8)和氢气出口(9),所述氢气进口(8)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长边的第二端,所述氢气出口(9)分别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长边的第一端,所述氢气进口(8)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短边的第一端,所述氢气出口(9)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短边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1)还包括冷却液进口(10)和冷却液出口(11),所述冷却液进口(10)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长边的第一端,所述冷却液出口(11)位于所述阴极板(1)的长边的第二端,所述阴极板(1)的背侧设置有冷却液流道(13),所述冷却液流道(13)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液进口(10)连通,所述冷却液流道(13)的第二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1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进口(10)和/或所述冷却液出口(11)全覆盖所述冷却液流道(13)。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极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魏宇鸿,杨华,刘智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