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88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6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提出一种3D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第三显示模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一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二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三图像;第三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四图像;第一透镜组用于将第一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一虚像面,以及将第三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二虚像面;第二透镜组用于将第二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一虚像面,以及将第四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三虚像面;其中,第一虚像面和第二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第一虚像面和第三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该3D显示装置能够同时实现视差3D显示和多焦面3D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显示装置
本公开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3D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3D显示装置一般采用视差3D显示技术实现3D显示效果,视差3D显示技术是向人的左右眼提供两组不同的图像,该两组图像分别为同一场景下不同角度的图像。人脑能够对上述两组图像进行处理,从而根据上述两组图像形成立体的图像效果。然而,由于人类生活在三维空间,人眼对信息的采集是基于三维的,且大脑对人眼得到信息的处理方式已成习惯,而目前已有的VR及AR等3D显示装置成像方案是基于双目视差3D技术,其丢失了场景的深度信息,这会造成人眼调焦与习惯不符,造成人眼的疲劳即视觉辐辏冲突。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公开内容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该3D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辐辏冲突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区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该3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第三显示模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一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立体像对;第二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和第一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第三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四图像,所述第四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第一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三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二虚像面;第二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虚像成像至所述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四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三虚像面;其中,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二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三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虚像面和所述第三虚像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一透镜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侧面接收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一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二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二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侧面;第二透镜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四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四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五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五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六侧面;第三透镜包括第七侧面、第八侧面、第九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七侧面接收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七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八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八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九侧面;第四透镜包括第十侧面、第十一侧面、第十二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九侧面的光线,将出射于所述第九侧面的光折射至所述第十一侧面,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一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十二侧面,以及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一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六侧面的光线,将出射于所述第六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十二侧面。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五透镜包括第十三侧面、第十四侧面、第十五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三侧面接收所述第四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三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十四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十四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十五侧面;第六透镜包括第十六侧面、第十七侧面、第十八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六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十五侧面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十六侧面的光折射至所述第十七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七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十八侧面;第七透镜包括第十九侧面、第二十侧面、第二十一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九侧面接收所述第二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九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二十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二十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二十一侧面;第八透镜包括第二十二侧面、第二十三侧面、第二十四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二十二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二十一侧面的光线,将出射于所述第二十一侧面的光折射至所述第二十三侧面,将入射至所述第二十三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十四侧面,以及用于利用所述第二十三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十八侧面的光线,将出射于所述第十八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二十四侧面。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三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第六透镜、第五透镜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二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三透镜、第七透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三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包括主显示区,所述主显示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用于提供所述第一图像,所述第二显示区和所述第三显示区用于提供所述第二图像。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组还包括:冗余显示区,冗余显示区位于所述主显示区的周围。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偏光器、第二偏光器、第一偏振分光器、第三偏光器、第二偏振分光器。第一偏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模组发出的光转变为第一类型偏振光;第二偏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第二显示模组发出的光转变为第二类型偏振光;第一偏振分光器设置于所述第十一侧面和所述第六侧面之间,用于反射所述第一类型偏振光,以及透射所述第二类型偏振光;第三偏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三显示模组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第三显示模组发出的光转变为所述第二类型偏振光;第二偏振分光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十三侧面和所述第十八侧面之间,用于反射所述第一类型偏振光,以及透射所述第二类型偏振光。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器为S光发生器,所述第一类型偏振光为S偏振光,第二偏光器、第三偏光器为P光发生器,第二类型偏振光为P偏振光。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第六侧面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第十一侧面连接,所述第六透镜的第十八侧面与第八透镜的第二十三侧面连接。本公开提供一种3D显示装置,该3D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模组、第二显示模组、第三显示模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一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立体像对;第二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和第一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第三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四图像,所述第四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第一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三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二虚像面;第二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虚像成像至所述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四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三虚像面;其中,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二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三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人的左右眼能够分别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从而通过视差实现3D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立体像对;/n第二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和第一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n第三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四图像,所述第四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n第一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三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二虚像面;/n第二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虚像成像至所述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四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三虚像面;/n其中,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二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三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形成立体像对;
第二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三图像,所述第三图像和第一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
第三显示模组,用于提供第四图像,所述第四图像和第二图像为同一场景下不同景深的两个图像;
第一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一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三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二虚像面;
第二透镜组,用于将所述第二图像的虚像成像至所述第一虚像面,以及将所述第四图像的虚像成像至第三虚像面;
其中,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二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所述第一虚像面和所述第三虚像面位于不同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虚像面和所述第三虚像面位于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
第一透镜,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一侧面接收所述第三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一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二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二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三侧面;
第二透镜,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四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三侧面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四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五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五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六侧面;
第三透镜,包括第七侧面、第八侧面、第九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七侧面接收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七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八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八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九侧面;
第四透镜,包括第十侧面、第十一侧面、第十二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九侧面的光线,将出射于所述第九侧面的光折射至所述第十一侧面,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一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十二侧面,以及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一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六侧面的光线,将出射于所述第六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十二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
第五透镜,包括第十三侧面、第十四侧面、第十五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三侧面接收所述第四图像对应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三侧面的光线折射至所述第十四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十四侧面的光线反射至所述第十五侧面;
第六透镜,包括第十六侧面、第十七侧面、第十八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六侧面接收出射于所述第十五侧面的光线,将入射至所述第十六侧面的光折射至所述第十七侧面,以及将入射至所述第十七侧面的光线反射至第十八侧面;
第七透镜,包括第十九侧面、第二十侧面、第二十一侧面,用于利用所述第十九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兴洪涛孙高明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