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虹膜识别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身份识别的应用越来越广,传统的身份识别在准确性与安全性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由于技术的不断提高,生物识别技术因可信赖及识别精准的特点得以被大众熟知。对比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虹膜识别的准确性与防伪性等特性尤为突出。因此,虹膜识别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身份识别技术的关注点之一,其中,虹膜纹理特征的采集是虹膜识别的基础步骤,它的图像质量好坏是整个系统是否精准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保证镜头的图像质量。现有的虹膜识别镜头一般为定焦镜头,定焦镜头由于焦距不能改变,导致虹膜图像的采集范围非常有限,要采集到清晰的虹膜图像就需要用户高度配合,导致虹膜识别的可用性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克服了定焦镜头采集范围受限的难题,提高了虹膜图像采集的灵活性,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变焦虹膜识别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透镜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前固定组,由3个透镜组成;/n第二透镜组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变倍组,由3个透镜组成;/n第三透镜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补偿组,由3个透镜组成;/n第四透镜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后固定组,由5透镜组成;/n14个透镜共25个面均为球面,共光轴;/n光阑位于补偿组与后固定组之间;/n并且,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结构满足如下关系式:/n3.6435<T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镜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前固定组,由3个透镜组成;
第二透镜组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变倍组,由3个透镜组成;
第三透镜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补偿组,由3个透镜组成;
第四透镜组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后固定组,由5透镜组成;
14个透镜共25个面均为球面,共光轴;
光阑位于补偿组与后固定组之间;
并且,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结构满足如下关系式:
3.6435<TL/f<10.9304,其中,TL为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的光学总长,f为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的有效焦距;
所述的前固定组与所述后固定组位置相对固定,通过所述变倍组沿光轴的移动实现变焦,通过所述补偿组沿光轴的移动来补偿所述变倍组移动引起的像面漂移,保证整个变焦过程像面保持不变,即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光学总长保持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固定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胶合,其组合的有效焦距为fL12;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L3;
并且,fL12和fL3,满足如下关系式:
7.324<fL12/f<21.972,
5.008<fL3/f<15.024,
其中,f为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的有效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倍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L4;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L5;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L6;
并且,fL4、fL5和fL6,满足如下关系式:
-7.528<fL4/f<-2.509,
-3.063<fL5/f<-1.021,
112.690<fL6/f<338.070,
其中,f为所述变焦虹膜识别镜头的有效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焦虹膜识别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组从物方到像方依次包括第七透镜、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为fL7;所述第八透镜与第九透镜胶合,其组合的有效焦距为fL8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雪莲,罗如芝,潘立辉,宋良峰,吴佳哲,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