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87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及具有曲折力的第三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三个透镜,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SD2/R2<1。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保持小型且轻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很好的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车载行业的发展,前视、自动巡航、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等车载镜头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车载前视镜头,车载前视镜头装设在车辆前方,以使驾驶人员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车前面的障碍物。目前,在现有的车载前视镜头中,为了满足清晰度需要,对第一透镜(最靠近物侧的透镜)的弯曲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这会使得第一透镜的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并且加工后的第一透镜在使用中还容易出现鬼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及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群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及具有曲折力的第三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三个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群组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SD2/R2<1;SD2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有效半孔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各透镜群组曲折力和面形的合理搭配,实现了在保持小型且轻量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能够很好的捕捉被摄物体的细节;并且通过控制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及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有效半孔径,可以有效的控制第一透镜群组的弯曲程度,减小第一透镜群组的加工难度及避免第一透镜群组弯曲度太大镀膜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减小产生鬼影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群组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包括: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及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群组包括:具有负曲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及具有正曲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群组之间。如此,通过各透镜群组曲折力和面形的合理搭配,实现了光学成像系统保持小型且轻量的同时,还能有足够大的视场角和大光圈数,并可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55<EPL/TTL;其中,EP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阑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满足上式,一方面可使光阑更靠近成像面,使得广角光学成像系统的光线便于会聚,另一方面能够限缩总长大小,降低光学成像系统产生暗角的可能性,进而提升解像力,更有利于实现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的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f1/f|<3;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如此,将最靠近物体侧的第一透镜设为负透镜,可为光学成像系统提供负曲折力,并抓住大角度射进光学成像系统的光线,以使摄像模组具有广视角的特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3mm<f*tan(FOV/2)<5mm;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满足上述条件式易确保从透镜后端到成像面的距离而适当地配置透镜,充分增强构成各透镜的放大率,还能对色差、成像面弯曲及歪曲像差良好地进行修正;并且,还能够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进而使得装设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摄像模组小型化,能够将摄像模组收纳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低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3<f23/f456<0.5;其中,f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如此,通过这样合理控制第二透镜群组、第三透镜群组的曲折力分配比例,一方面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群组的入射光线高度,以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高级像差和透镜的外径;另一方面还可减小经过第三透镜群组的主光线出射角度,以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2.05<f1/f23<-1.2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如此,通过合理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合焦距的分配比例,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群组的入射光线高度,以减小光学成像系统高级像差和透镜的外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2.75<f456/f<4.05;其中,f456为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如此,通过这样合理控制第四透镜至第六透镜组合焦距的分配比例,可减小经过第三透镜群组的主光线的出射角度,以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亮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2.5<TTL/∑AT<4;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AT为光学成像系统10中的相邻两个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总和。如此,合理配置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和相邻透镜之间空气间隔总和的比值,有利于在可加工范围内减小相邻透镜于光轴上的间距,进而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从而减小光学成像系统的体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0.5<(R3+R4)/(R3-R4)<9.5;其中,R3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如此,通过对第二透镜物侧和像侧曲率半径合理设置,可控制第二透镜的弯曲程度,降低鬼影产生的风险,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解像能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4.5<AT1/CT1<8;其中,AT1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如此,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满足小型化、广角化特点,同时能降低鬼影产生风险,提高成像质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群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n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及/n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三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三个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群组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n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nSD2/R2<1,/nSD2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有效半孔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一个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群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两个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及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三透镜群组,包括至少三个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群组最靠近物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在近光轴处为凸面;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SD2/R2<1,
SD2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有效半孔径,R2为所述第一透镜群组的最靠近像侧的表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群组包括: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包括: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所述第三透镜群组包括:
具有负曲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凹面,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五透镜,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正曲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于近光轴处均为凸面;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二透镜群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群组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55<EPL/TTL;
其中,EP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阑于光轴上的距离,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f1/f|<3;
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3mm<f*tan(FOV/2)<5mm;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3<f23/f45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利杨懿周芮刘秀蔡雄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