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82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事故分析;1)地层地质结构;2)温度效应;3)地质构造断层影响;4)生产活动影响;5)地震;6)大气降水。步骤2、事故防御;1)研究固体盐样实验前、后的抗压性;2)研究盐块实验前、后钾盐的溶解性;3)研究NaCl对硫酸钠溶液的盐析效应。4)如何抑制溶钾过程中芒硝大量溶解;5)如何抑制溶钾过程中NaCl大量溶解;6)在矿区低凹处修建石盐堆场,在降雨发生时,将雨水仅量在石盐堆场汇集后,深入地下将防治坍塌事件的产生。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溶钾过程中产生塌方溶,促进盐湖资源绿色、安全开发利用,完善企业盐湖资源开发安全生产规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
,涉及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进行盐田采矿中,由于地层结构、温度效应、生产活动、开采方法和大气降水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晒卤池坍塌事件,如果坍塌加剧,范围扩大,则会产生大型安全事故,产生人员死亡、矿卤流失,上亿元资金受损。为此,亟待专利技术一种采矿中特殊的安全事故防治方法,在盐田采矿中避免破坏盐架结构而造成地面盐田塌方等不良影响,避免造成人员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目前尚未掌握最佳注水盐度。(1)从物质组分的入料和出料平衡中难以捕捉到盐块中钾、钠溶解率,难以有效开发利用低品位固体钾矿。(2)在溶解过程中注入水盐度过大,会影响钾的溶解性和开采效率,注入水的盐度过淡,会造成大量的塌方,产生安全和环境等负面影响,难以正常开采。(3)以芒硝为代表的岩盐层中因成分不同,溶解效应相差大,加大溶采塌陷风险。芒硝含有10个结晶水,体积比较大,当结晶体转变为无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事故分析/n1)、地层地质结构/n矿区塌陷属第四系地层,由岩盐层构成,厚度10.2m,且含两层芒硝层,第一层位置3.6-4.7m,厚度1.1m,为中细粒结构,第二层9.5-10.2m,厚度0.7m,为中粗粒结构;岩盐层之间不含淤泥隔水层;其中芒硝为非稳固性盐,对外部环境反映灵敏,随条件变化,极易溶解或脱水,导致地层稳定性变差;/n2)、温度效应/n(1)盐田因建设、使用时间长,地膜和盐池卤水对底部地盐层产生温室效应,导致温度升高,芒硝矿物脱水,体积缩小,产生了裂隙或溶洞;另一方面,由于盐田卤水的长期间断性渗漏,使含盐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田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事故分析
1)、地层地质结构
矿区塌陷属第四系地层,由岩盐层构成,厚度10.2m,且含两层芒硝层,第一层位置3.6-4.7m,厚度1.1m,为中细粒结构,第二层9.5-10.2m,厚度0.7m,为中粗粒结构;岩盐层之间不含淤泥隔水层;其中芒硝为非稳固性盐,对外部环境反映灵敏,随条件变化,极易溶解或脱水,导致地层稳定性变差;
2)、温度效应
(1)盐田因建设、使用时间长,地膜和盐池卤水对底部地盐层产生温室效应,导致温度升高,芒硝矿物脱水,体积缩小,产生了裂隙或溶洞;另一方面,由于盐田卤水的长期间断性渗漏,使含盐地层逐渐溶解,尤其对事故点层厚1-2m,含量95%的芒硝层影响最大,导致其大面积溶解,使原有裂隙和溶洞进一步扩大,最终在盐层中形成板状溶腔,降低了其顶部地盐层的承载力;
(2)由于芒硝层底部的含石膏淤泥粉砂层为隔水层,渗透性差,上部卤水不断下渗,致使卤水在芒硝层中向四周扩散渗流、溶解速度加大,使芒硝层中溶腔向四周不断扩张,增加了水动力,加大了盐田塌陷风险;
3)、地质构造断层影响
矿区夹持于南部的北西向轴向断层系与东部的北西向断层系之间;据统计,梁中矿区62口采卤井,有29口塌陷,井口内发育有大的空洞;梁东矿区采卤井共208口,有168口采卤井出现多次井壁塌陷,井口内也发育有大的空洞,据实地调查,坍塌的采卤井受周缘断层影响所致;另外,梁中矿区和梁东矿区出水量大的采卤井呈北西向分布,与断层构造方向一致;因新构造运动引起断层复活,加剧对地层的破坏,加大岩盐层中的裂隙,促发了卤水向地下渗漏作用;
4)、生产活动影响
现矿区内采卤井共计62口采卤井,正常采卤井33口井,由于生产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普李得刚李东生袁文虎敬志成靳芳刘溪溪吴琼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