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动控制阀组、气动按摩控制阀及多联气动控制单元
本申请涉及气动控制阀
,尤其涉及一种气动控制阀组、气动按摩控制阀及多联气动控制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交通领域的科技发展,人们对于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座椅的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应运而生,有效地解决了长时间驾驶易于造成的人体腰背部疲劳问题。同时,具有按摩功能的座椅装置,作为缓解人在长期驾驶或者乘坐汽车的疲惫状态的装置也在日益普及,成为广受车辆驾乘人员欢迎的配置,逐步应用于中高端乘用车辆领域。通常,座椅的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采用微型的气泵作为动力源将空气经过相关控制阀体,吹入置于座椅靠背发泡垫后部的气囊腰托体内。通过气囊体的充放气,实现座椅靠背面的局部凸起或平伏,进而实现对人体的腰背部支撑作用。座椅按摩装置采用微型的气泵作为动力源将空气经过相关控制阀体,吹入置于座椅靠背发泡垫前部或者座椅坐垫发泡垫上部的气囊按摩体内。通过气囊体的充放气,实现座椅靠背面的局部凸起或平伏,进而实现对人体的头部、颈部、背部、臀部或腿部按摩。然而,现有的控制阀体多为含有电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动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气层(1)和第二配气层(2),设置在第一配气层(1)一端的进气口(3),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一端的气动口(4),设置在第一配气层(1)与第二配气层(2)之间的配气连通孔(5),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内且与配气连通孔(5)相配合的第一弹性控制组件(6),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远离第一配气层(1)一侧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口(7),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外部且与第一泄气口(7)相配合的第二弹性控制组件(8),以及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外部远离第一配气层(1)一侧且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6)和第二弹性控制组件(8)相连的第一电动控制件(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气层(1)和第二配气层(2),设置在第一配气层(1)一端的进气口(3),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一端的气动口(4),设置在第一配气层(1)与第二配气层(2)之间的配气连通孔(5),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内且与配气连通孔(5)相配合的第一弹性控制组件(6),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远离第一配气层(1)一侧侧壁上的第一泄气口(7),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外部且与第一泄气口(7)相配合的第二弹性控制组件(8),以及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外部远离第一配气层(1)一侧且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6)和第二弹性控制组件(8)相连的第一电动控制件(9);
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6)包括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内且与配气连通孔(5)相配合的第一弹性密封体(610)和设置在第二配气层(2)外侧且与第一弹性密封体(610)相配合的第一电作动组件(620),所述第一电作动组件(620)设置在第一电动控制件(9)上。
所述第一泄气口(7)开口朝向第一电动控制件(9),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8)包括设置在第一电动控制件(9)上且与第一泄气口(7)相配合的第二弹性密封体(810)和设置在第一电动控制件(9)上与第二弹性密封体(810)相配合的第二电作动组件(8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控制件(9)与第二配气层(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体(610)包括一端与配气连通孔(5)相配合一端滑动穿过第二配气层(2)壁的封堵部(10)和套设在封堵部(10)外侧且一端与封堵部(10)上部外周相连一端与第二配气层(2)壁弹性抵触的弹性密封部(11),所述封堵部(10)和弹性密封部(11)一体成型,所述封堵部(10)与第一电动控制件(9)相互垂直设置且封堵部(10)穿过第二配气层(2)壁一端与第一电作动组件(620)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控制件(9)与第二配气层(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弹性密封体(610)包括一端与配气连通孔(5)相配合一端滑动穿过第二配气层(2)壁的密封件(12)和与密封件(12)相配合的弹性件(13),所述密封件(12)包括阶梯状骨架(1210)、设置在阶梯状骨架(1210)上部且与配气连通孔(5)相配合的密封面(1220)和设置在阶梯状骨架(1210)下部且滑动穿过第二配气层(2)的导滑柱(1230),所述弹性件(13)包括套设在阶梯状骨架(1210)外侧的弹簧(1310)和套设在导滑柱(1230)外侧且与阶梯状骨架(1210)相配合的弹性压缩密封体(132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气动控制阀组,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第二配气层(2)的封堵部(10)一端或导滑柱(1230)一端设有第一挂接滑槽(14),所述第一电作动组件(620)包括设置在第一电动控制件(9)上且位于封堵部(10)或导滑柱(1230)两侧的第一电极(621)和第二电极(622),以及穿过第一挂接滑槽(14)且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621)和第二电极(622)相连的第一记忆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海思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