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量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62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量调节装置,涉及通风技术领域,达到了高效、便捷的对风机的风量进行调节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环绕围成与所述所述开口端相适配的挡风面,每个所述叶片的中部分别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连接,用于调节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量调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风量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车辆的风机可以应用在多种设备中,比如空调通风系统、电源散热系统等。对于空调通风系统来说,通常风机有两种用途,一是向车厢内输送适合的风量的空气,二是安装在空调机组的室外机、将废热排出。第一种用途的风机大多是离心式风机,需要较大的静压,第二种通常是轴流式风机,具有风量大、静压小的特点。对于上述两种用途的风机,大多使用恒定转速的电机驱动。在风机安装以后,很难再进行大范围的风量调节,若装机的风机偏离设计值(通常是偏大),一般通过在风机的送风口或者进风口安装临时制作的网孔板来调整风量,使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板冲压制成,其制作完成的开孔率是固定的,应用时通常需要制作多个不同开孔率的孔板,通过试验来确定最终方案,采用该方案对于风机风量调整的操作较为不便,且验证的周期也较长,影响了风量调节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量调节装置,主要目的是实现高效、便捷的对风机的风量进行调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量调节装置,该风量调节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多个所述叶片均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多个所述叶片环绕围成与所述所述开口端相适配的挡风面,每个所述叶片的中部分别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连接,用于调节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可选的,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设置为锥齿轮,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可选的,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杆,用于安装所述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杆的两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安装杆经过所述开口端的中心。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齿轮和调节轴,所述调节齿轮与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转动齿轮相互啮合,用于带动所述转动齿轮转动;所述调节轴设置在所述调节齿轮的中部,用于带动所述调节齿轮转动,所述调节轴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贯穿所述安装杆的中部,且与所述安装杆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调节轴的第一端设置有调节旋钮,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轴转动。可选的,所述调节旋钮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可选的,所述调节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螺纹部,且所述调节轴通过所述螺纹部连接有锁紧螺母。可选的,所述调节轴的第一端设置有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轴转动。可选的,所述框架的外边缘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用于与所述风机连接。可选的,所述框架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量调节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叶片,其在初始状态时可以在框架的开口端形成挡风面,通过调节机构可以对每个叶片相对框架开口端所在平面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在相邻叶片之间形成通风缝隙的同时可对该通风缝隙的大小进行调节,以实现风机的风量的调节,该风量调节装置的调节方法简单方便,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风量的调节,实现风机风量的改变,可以提高对风机风量调节的效率,以及降低了使用成本,可满足经济性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调节装置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调节装置的叶片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量调节装置的框架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风量调节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风量调节装置,用于对风机进行风量调节,该风量调节装置包括:框架1,框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多个叶片2,多个叶片2环绕围成与所述开口端相适配的挡风面,每个叶片2的中部分别设置转动轴3,转动轴3的第一端与框架1转动连接;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与转动轴3的第二端连接,用于调节每个叶片2与开口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其中,框架1作为装置的外框,用于与风机连接进行风量调节装置的安装,且框架1用于容纳其内部设置的多个叶片2及调节机构4。框架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可以根据风机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的形状来决定框架1的形状,框架1的材料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或非金属材料(如ABS等)制成,这里不做具体限制。框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作为风机产生的风的流通通道,开口端可以是由构成框架1的边框直接围成的开口,还可以是根据预设的开口形状形成的开口端,所以开口端的形状可以与框架1的形状相同,也可以为预设的任意形状,最优的,开口端的大小及形状可以均与风机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可以避免开口端的尺寸小于风机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的尺寸二导致影响风机的正常出风量的情况,影响风机的进风或出风的风量。如图2、图3所示,下面以框架1设置为圆筒状,圆筒状的侧壁构成装置的外框,其两端的圆形开口作为两端的开口端为例进行描述,若不设置叶片2,风机工作产生的风会全部从框架1的开口端经过,若经过的风量偏大,则需要进行风量的调节,这里在框架1的内部设置多个叶片2,初始状态下,多个叶片2环绕围成一个平面,在框架1的内部该平面起到阻挡风机产生的风通过的作用,这里称为挡风面,由多个叶片2形成的挡风面的形状及尺寸需要与开口端的形状及尺寸相适配,以使风量调节装置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流通风量的作用,当上述的开口端设置为圆形时,多个叶片2形成的挡风面则为圆形的平面,叶片2可以设置为多个、相同的扇形片状结构,叶片2片体的大小根据叶片2的数量决定,即叶片2的数量越多,叶片2的宽度相应可以越小。每个叶片2的中部分别设置有转动轴3,转动轴3可以与叶片2固定连接,转动轴3的第一端、即转动轴3的外端与框架1转动连接,转动轴3的第二端、即转动轴3的内端与调节机构4连接,在初始状态下,多个叶片2环绕围成的挡风面与开口端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而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每个叶片2与开口端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通过叶片2转动一定的角度,叶片2与开口端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夹角,相邻的叶片2之间可以形成供风机产生的风流通的缝隙,而通过调节机构4调节叶片2的转动角度的大小,相当于调节该缝隙的大小,可以实现调节风量的作用,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叶片2转角的调节,调节时试验的周期短,操作简便,可以提高风机风量调节的效率,且不需要设置多个试件,有利于经济性。调节机构4可以由多种具体的设置形式,旨在实现对叶片2的转动调节,从而实现对流通风量的调节的作用即可。具体的,在初始状态下,多个叶片2环绕围成挡风面,该挡风面、即每个叶片2均与开口端所在平面平行,可以阻挡风从开口端通过,改使用状态下的流通风量最小甚至为零,而对应的流通风量最大的使用状态为,调节机构4调节使每个叶片2均与开口端所在平面垂直,该状态下流通的风量最大,即在调节过程中,叶片2的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量调节装置,用于对风机进行风量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n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均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叶片环绕围成与所述所述开口端相适配的挡风面,每个所述叶片的中部分别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n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连接,用于调节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量调节装置,用于对风机进行风量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开口端;
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均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部,且多个所述叶片环绕围成与所述所述开口端相适配的挡风面,每个所述叶片的中部分别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连接,用于调节每个所述叶片与所述开口端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的第二端设置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设置为锥齿轮,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转动齿轮与所述调节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的所述开口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杆,用于安装所述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杆的两端与所述框架连接,所述安装杆经过所述开口端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齿轮和调节轴,所述调节齿轮与多个所述叶片的所述转动齿轮相互啮合,用于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天奥祥通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