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27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现有框架结构建筑中立柱与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复杂的问题。本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和横梁,立柱的侧壁上具有侧孔且立柱的内部具有浇筑通道,横梁内部具有浇筑腔,横梁的顶面具有用于对浇筑腔进行浇筑的浇筑口,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立柱的侧壁上且所述横梁的浇筑腔通过所述侧孔与立柱的内腔相连通,侧孔上方的浇筑通道与侧孔下方的浇筑通道相互贯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升了立柱与横梁连接处的混凝土的整体性,使得立柱与横梁之间连接稳定,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建筑是近20年来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建筑类型,其通过钢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组合成整体,共同受力、协调变形,从而发挥钢材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使得钢混结构建筑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好等突出的优点。目前框架结构建筑的框架部分通过由立柱和横梁构成,横梁的端部与立柱连接,从而使立柱对横梁进行支撑。现有技术中,立柱与横梁的连接采用牛腿结构实现。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申请号:201610081829.8;授权公告号:CN106049677B),包括立柱和粱,立柱包括支撑柱和牛腿结构。其中,牛腿结构包括套管和连接件,连接件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管和两个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两端与套管管壁焊接连接,每个第二套管的一端与套管管壁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套管的第一管壁焊接连接。安装时,主梁穿过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管腔、次梁穿过两个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管腔,实现立柱与主梁以及次梁的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虽然使得主梁与第一连接管、次梁与第二连接管之间均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1)和横梁(2),所述立柱(1)的侧壁上具有侧孔(12)且立柱(1)的内部具有浇筑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内部具有浇筑腔(21),横梁(2)的顶面具有用于对浇筑腔(21)进行浇筑的浇筑口(22),所述横梁(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立柱(1)的侧壁上且所述横梁(2)的浇筑腔(21)通过所述侧孔(12)与立柱(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侧孔(12)上方的浇筑通道(11)与侧孔(12)下方的浇筑通道(11)相互贯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建筑,包括立柱(1)和横梁(2),所述立柱(1)的侧壁上具有侧孔(12)且立柱(1)的内部具有浇筑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内部具有浇筑腔(21),横梁(2)的顶面具有用于对浇筑腔(21)进行浇筑的浇筑口(22),所述横梁(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立柱(1)的侧壁上且所述横梁(2)的浇筑腔(21)通过所述侧孔(12)与立柱(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侧孔(12)上方的浇筑通道(11)与侧孔(12)下方的浇筑通道(11)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包括主梁(23)和连接在主梁(23)端部的支撑件(24),所述支撑件(24)插接在立柱(1)的侧孔(12)中并与立柱(1)相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4)与立柱(1)相插接的一端部分凸出立柱(1)的内壁,所述支撑件(24)凸出立柱(1)的内壁的部分焊接有辅焊件(3),且辅焊件(3)与立柱(1)的内壁相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12)为矩形孔,所述支撑件(24)包括两块竖直设置的侧板(241)和连接在两块侧板(241)的底边之间的底板(242),所述支撑件(24)的两块侧板(241)分别贴靠在侧孔(12)的两竖直侧边上,所述支撑件(24)的底面搭靠在侧孔(12)的底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辅焊件(3)为螺纹钢且辅焊件(3)竖直设置,所述侧孔(12)的两竖直侧边的边缘处分别焊接有一根该辅焊件(3),其中一根辅焊件(3)与支撑件(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卜琴牛胜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