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及其应用
本申请属于动物饲料
,具体涉及一株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及其应用专利申请事宜。
技术介绍
玉米赤霉烯酮,又称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孢等菌种所产生的一种毒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该毒素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因此,主要预防方式即是加强作物的前期检测和处理,避免毒素污染。另一方面,通过吸附剂类物质处理,降低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现有技术中,针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处理,常用方式是利用蒙脱石、酵母细胞壁等作为吸附剂对作物进行处理,以吸附作物中所存留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但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现是:1、常规吸附剂吸附效率低,而由于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毒性较强,因此吸附处理后作物所残留的米赤霉烯酮仍然具有较高毒性,使得吸附处理效果不够明显;2、吸附剂吸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时,非选择性的会吸附作物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名称为:枯草芽孢杆菌XHB KC01,分类名称为:枯草芽孢杆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株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名称为:枯草芽孢杆菌XHBKC01,分类名称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已于2019年4月1日进行保藏并已检测其存活,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进行保藏,保藏号为:CGMCCNO.17507。
2.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所制备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剂,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一)制备种子液
将活化后菌株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25~40℃条件下发酵培养不小于8h;
(二)制备发酵液
将步骤(1)中种子液以不低于1%质量比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5~40℃条件下发酵培养不小于8h;发酵后培养液即为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株所制备的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剂,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培养温度为30℃。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