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40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和圆筛,圆筛可升降设置在培养皿内,圆筛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筛孔,圆筛的中央设置有长方体的安装台,培养皿的中央固定设置有1.5mm高的限位柱,限位柱上方设置12mm的螺纹柱,限位柱的外径大于螺纹柱,安装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5mm高的把手,安装台和把手的中央设置有与螺纹柱匹配的螺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可组织活性,又牢靠固定组织块,提高原代贴壁细胞活性,利于组织块固定,安装台的把手设计方便利用无菌器械对圆筛进行调整高度、拆卸和安装,设计合理,在本领域具备较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
本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皿
,具体是指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
技术介绍
目前培养原代贴壁细胞方法很多,包括胰酶消化或者组织块贴壁法。于常用的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贴壁原代贴壁细胞来说,目前方法为:把组织块修剪为合适大小,逐一放置在培养皿或细胞瓶底部,然后不加培养基,倒置培养瓶,待组织块贴附培养瓶或皿底部后正置瓶或皿,逐渐加培养基。这种方法有以下弊端:1.不好把握组织块能够贴附培养瓶或皿底部的时间,即使贴附了,加培养基时也容易会冲掉;2.因组织块贴附不紧密,导致原代贴壁细胞爬出时间延长;3.组织块在培养皿倒置贴附时,没有培养基浸润,组织块析出水分,影响组织及细胞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和圆筛,所述的圆筛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培养皿内,所述的圆筛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筛孔,所述圆筛的中央设置有长方体的安装台,所述培养皿的中央固定设置有1.5mm高的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上方设置12mm的螺纹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柱,所述的安装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5mm高的把手,所述安装台和把手的中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匹配的螺纹槽。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柱的直径4mm。作为优选,所述筛孔直径为2mm,相邻筛孔之间距离为2mm。作为优选,所述圆筛的厚度为2mm,所述圆筛的直径为8cm,便于装置免拆卸的情况下更换细胞培养基。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皿的内径为10cm。作为优选,还包括与所述培养皿匹配的皿盖。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以一开始就牢靠固定组织块,直接加培养基,既保护了组织活性,又能牢靠固定组织块,提高原代贴壁细胞活性,提高培养效率及节省时间,利于组织块固定,避免了目前方法实施过程中组织块容易脱水,固定不牢靠,爬出的原代贴壁细胞活性差,容易老化的弊端,安装台的把手设计方便利用无菌器械对圆筛进行调整高度、拆卸和安装,设计合理,在本领域具备较好的推广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的爆炸图。如图所示:1、培养皿,2、圆筛,3、筛孔,4、安装台,5、限位柱,6、螺纹柱,7、把手,8、螺纹槽,9、皿盖。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结合附图,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包括培养皿1和圆筛2,还包括与所述培养皿1匹配的皿盖9,所述的圆筛2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培养皿1内,所述的圆筛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筛孔3,所述圆筛2的中央设置有长方体的安装台4,所述培养皿1的中央固定设置有1.5mm高的限位柱5,所述的限位柱5上方设置12mm的螺纹柱6,所述限位柱5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柱6,所述的安装台4的顶部固定设置有5mm高的把手7,所述安装台4和把手7的中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6匹配的螺纹槽8。所述螺纹柱6的直径4mm,所述筛孔3直径为2mm,相邻筛孔3之间距离为2mm,所述圆筛2的厚度为2mm,所述圆筛2的直径为8cm,所述培养皿1的内径为10cm。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圆筛可升降设置在培养皿内,可以旋转到与培养皿内部底部1.5mm距离,被限位柱挡住限位,组织块修剪到3mm大小,通过圆筛将组织块牢靠固定在培养皿底部。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和圆筛,所述的圆筛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培养皿内,所述的圆筛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筛孔,所述圆筛的中央设置有长方体的安装台,所述培养皿的中央固定设置有1.5mm高的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上方设置12mm的螺纹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柱,所述的安装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5mm高的把手,所述安装台和把手的中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匹配的螺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皿和圆筛,所述的圆筛可升降设置在所述培养皿内,所述的圆筛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筛孔,所述圆筛的中央设置有长方体的安装台,所述培养皿的中央固定设置有1.5mm高的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上方设置12mm的螺纹柱,所述限位柱的外径大于所述螺纹柱,所述的安装台的顶部固定设置有5mm高的把手,所述安装台和把手的中央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柱匹配的螺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贴壁细胞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的直径4m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折存陈珊珊王深明常光其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