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39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细菌培养瓶添加有可分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制剂,用于处理血标本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制备方法包括:根据患儿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种类和剂量,按照对应药品说明书中的抗菌素峰血药浓度,根据β‑内酰胺酶制剂说明书的配比要求,配制相应剂量的β‑内酰胺酶,将β‑内酰胺酶与临床血培养标本同时注入临床采用的细菌培养瓶或手工制备的细菌培养瓶,得到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血培养阳性检出率,缩短了阳性报菌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脓毒症是导致全球范围内成人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新生儿和儿童中最高,并且在过去几十年没有显著下降。儿童脓毒症的发病率从每年每千名儿童的0.56到2.1不等。关于脓毒症处理的指南,几乎都强调了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血液进行血液培养的重要性。但是,超过40%的住院患者采血培养前应用了抗生素,约20%患者在入院时已经使用口服抗生素。血液培养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我国儿科诊疗水平差异较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抗生素不合理应用,获得血培养标本之前的抗生素应用,会降低标本中细菌的载量,抑制细菌的生长,最终影响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和TTP(timetopositivity,TTP,阳性报菌时间)。为了有效提高血培养的检出阳性率,缩短阳性报菌时间,目前常采用含有树脂或活性炭颗粒的培养瓶来清除血标本中的抗菌素残留,但是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如活性炭颗粒的存在可能是应用革兰氏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培养瓶添加有可分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制剂,用于处理血标本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培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培养瓶添加有可分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制剂,用于处理血标本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菌素。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培养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患儿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的种类和剂量,按照对应药品说明书中的抗菌素峰血药浓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陈楠张莹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