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392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步骤为:(1)在不锈钢基底上均匀镀覆类金刚石薄膜,得到下基底片;(2)在下基底片的类金刚石薄膜界面上铺展氧化铝纳米颗粒,得到上基底片;(3)在惰性气体条件下,将上基底片和下基底片向同一方向交替旋转对磨,制备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摩擦法,制备出“氧化铝‑石墨烯”的核壳结构。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性强,可大批量生产,适用于工业生产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制备
,特别是指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类设备仪器服役工况越来越来复杂,各种摩擦副所受到的载荷、运转速度、温度等也在急剧增加,减摩抗磨严重制约着发展。将固体材料用作润滑材料或添加剂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高温、高负荷、超低温、超高真空、强氧化、强还原、强辐射等恶劣环境下,固体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效果。“氧化铝-石墨烯”核壳结构的洋葱碳。“核”硬质相,选用纳米金刚石颗粒,可提高抗压强度,降低摩擦界面直接接触面积,形成滚珠轴承作用;“壳”为润滑相,由球形的石墨层嵌套而成,具有低剪切强度的“壳”,可降低摩擦系数。目前发现“氧化铝-石墨烯”核壳结构的洋葱碳可使摩擦系数降低至0.01以下,达到超润滑状态,可见“氧化铝-石墨烯”核壳结构对摩擦学改善能力十分巨大。目前“核壳”结构仅仅停留在科研步骤,其复杂的结构还没有简单的制备方法,现有的将乙酰丙酮锌粉末加入石墨烯分散液中,通过水热反应可以得到“氧化锌-石墨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在不锈钢基底上均匀镀覆类金刚石薄膜,得到下基底片;/n(2)在下基底片的类金刚石薄膜界面上铺展氧化铝纳米颗粒,得到上基底片;/n(3)在惰性气体条件下,按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将上基底片和下基底片向同一方向交替旋转对磨,制备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不锈钢基底上均匀镀覆类金刚石薄膜,得到下基底片;
(2)在下基底片的类金刚石薄膜界面上铺展氧化铝纳米颗粒,得到上基底片;
(3)在惰性气体条件下,按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将上基底片和下基底片向同一方向交替旋转对磨,制备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按顺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将上基底片和下基底片向同一方向交替旋转对磨,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上基底片和下基底片放入摩擦机内,下基底片的类金刚石薄膜朝上,上基底片的氧化铝纳米颗粒朝下,向摩擦机内通入干燥氩气,然后加载至48-50N,横向摩擦2-4分钟,对磨轨迹为3-4cm;
第二步:横向摩擦结束后,将上基底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60°,并保持摩擦过程中载荷不变,两对磨片完全接触,进行对磨2-4分钟,对磨轨迹为1-2cm;
第三步:将下基底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60°,对磨2-4分钟,对磨轨迹为1-2cm;
第四步:再将上基底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60°,对磨1-2分钟,对磨轨迹为3-4cm;
第一至四步保持摩擦过程中载荷不变,两对磨片完全接触,并且保证摩擦过程中持续通入干燥氩气,控制腔内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壳结构的氧化铝-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对磨后,收集磨屑以及取下两个基底片的表面,并浸入乙醇溶液中,进行50-70分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文张然佘丁顺宋慧慧刘磊王成彪康嘉杰秦文波朱丽娜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