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28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预消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和高效沉淀区,各区之间由隔板隔开,预消氧区连接进水管,预消氧区与厌氧区的下部相连通,厌氧区与缺氧区的上部相连通,缺氧区与好氧碳化区的下部相连通,好氧碳化区与好氧硝化区的上部相连通,好氧硝化区与高效沉淀区之间由过水管相连通;高效沉淀区与预消氧区之间设有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好氧硝化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高效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顶部设有出水堰,并连接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能有效提高对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能力,解决农村生活处理设备投资、运营成本高、运营维护难度大、出水达标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农村大量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却无组织排放,直接进入自然水体后导致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分散、总体污水水量较小、水质波动较大、污水中营养性污染物浓度较高等特点,采用一体化、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水处理设备特别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但目前广泛使用的一体化设备普遍存在投资成本较高、运行费用较高、运营难度大、对低碳氮比进水难处理达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分散式、低成本、易维护的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降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同时具有投资成本低、运行费用低、运维简单、处理稳定等优点。本专利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消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和高效沉淀区,各区之间由隔板隔开,预消氧区连接进水管,预消氧区与厌氧区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缺氧区与好氧碳化区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好氧碳化区与好氧硝化区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好氧硝化区与高效沉淀区之间由过水管相连通;高效沉淀区与预消氧区之间设有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好氧硝化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高效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顶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的外侧设有出水槽,出水槽与出水管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污泥气提进气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气提进气管的下端与污泥回流管的下端通过丝口连接,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置于预消氧区内;所述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硝化液气提进气管和硝化液回流管,硝化液气提进气管的下端与硝化液回流管的下端通过丝口连接,硝化液回流管的另一端置于缺氧区内。本专利技术所述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污泥气提进气管和硝化液气提进气管均与进气管相连接,进气管由鼓风机提供气源。本专利技术所述好氧碳化区和好氧硝化区内均装有好氧弹性填料,填料原料为改性聚氨酯,呈蜂窝状,装填体积比为20%-30%。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效沉淀区内中部或上部设有斜板,过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斜板的下方,高效沉淀区通过采用竖流沉淀与斜板沉淀相结合实现高效沉淀。本专利技术系统包括一个圆形罐体,所述预消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沿罐体外壁呈圆环状依次排列,高效沉淀区位于罐体中间位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的回流比为100%-200%;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的回流比为50%-100%。本专利技术所述好氧碳化区的溶解氧控制在3-4mg/L,好氧硝化区的溶解氧控制在2-3mg/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系统在现有A2O工艺的基础上,在前端增设预消氧区,具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可以防止进水跌水产生的额外溶解氧、污泥回流中较高的溶解氧破坏厌氧环境,降低脱氮除磷的效果,预消氧区有助于维持厌氧区环境;另一方面,在预消氧区中,聚磷菌能够释放体内的磷作为能源,迅速吸附进水中的易生物降解有机物,从而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处于优势,有效控制污泥膨胀。2)本专利技术系统集合了两级好氧工艺,针对异养菌与硝化菌对溶解氧需求的不同将好氧区分为好氧碳化区和好氧硝化区,好氧碳化区主要为异养菌和聚磷菌提供生长条件,能够完成好氧状态下对部分有机物的去除,同时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磷酸盐;好氧硝化区主要为硝化菌提供生长条件,在低碳氮比的条件下,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完成硝化反应。3)本专利技术系统应用多级泥膜共生工艺,好氧碳化区和好氧硝化区内均装有好氧弹性填料,保证生物量的同时可以延长泥龄,在低碳氮比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硝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每个周期排泥量,降低运行成本。4)本专利技术系统设置污泥气提回流装置与硝化液回气提流装置,替代传统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回流泵和硝化液回流泵,有效减少系统能耗,减少设备故障率与维修点,只需要运行1台鼓风机,降低运行成本,同时提高系统设备的稳定性。5)本专利技术将预消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沿圆罐壁呈圆环状依次分布,相对于常见的矩形反应区,能显著减少死区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剖视示意图。图中:1-预消氧区,2-进水管,3-进水管电磁阀,4-进水流量计,5-进气管,6-气体电磁阀,7-气体流量计,8-厌氧区,9-缺氧区,10-好氧碳化区,11-好氧硝化区,12-过水管,13-高效沉淀区,14-斜板,15-出水堰,16-硝化液气提进气管,17-硝化液回流管,18-污泥气提进气管,19-污泥回流管,20-出水槽,21-出水管,22-排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一个圆形罐体,罐体内设有依次连接的预消氧区1、厌氧区8、缺氧区9、好氧碳化区10、好氧硝化区11和高效沉淀区13,各区之间由隔板隔开,预消氧区1、厌氧区8、缺氧区9、好氧碳化区10、好氧硝化区11沿圆形罐体外壁呈圆环状依次排列,高效沉淀区13位于罐体中间位置,预消氧区1连接进水管2,预消氧区1与厌氧区8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厌氧区5与缺氧区9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缺氧区9与好氧碳化区10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好氧碳化区10与好氧硝化区11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好氧硝化区11与高效沉淀区13之间由过水管12相连通;高效沉淀区13与预消氧区1之间设有污泥气提回流装置,通过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将污泥返回预消氧区1,好氧硝化区11与缺氧区9之间设有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通过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将废水返回缺氧区9;高效沉淀区13的底部设有排泥管22,顶部设有出水堰15,出水堰15的外侧设有出水槽20,出水槽20与出水管21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污泥气提进气管18和污泥回流管19,污泥气提进气管18的下端与污泥回流管19的下端通过丝口连接并相连通,污泥回流管19的另一端伸入预消氧区1;所述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硝化液气提进气管16和硝化液回流管17,硝化液气提进气管16的下端与硝化液回流管17的下端通过丝口连接并相连通,硝化液回流管17的另一端伸入缺氧区9。本专利技术所述好氧碳化区10、好氧硝化区11、污泥气提进气管18和硝化液气提进气管16均与进气管5相连接,进气管5由一台鼓风机提供气源。本专利技术所述高效沉淀区13内中部或上部设有斜板14,过水管12的出水口位于斜板14的下方,高效沉淀区采用竖流沉淀与斜板沉淀结合实现高效沉淀。本专利技术所述进水管2设有进水管电磁阀3与进水流量计4;所述进气管5分有四个支路,分别通向好氧碳化区10、好氧硝化区11、污泥气提进气管18和硝化液气提进气管16,进气管5上设有气体电磁阀6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消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和高效沉淀区,各区之间由隔板隔开,预消氧区连接进水管,预消氧区与厌氧区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缺氧区与好氧碳化区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好氧碳化区与好氧硝化区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好氧硝化区与高效沉淀区之间由过水管相连通;高效沉淀区与预消氧区之间设有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好氧硝化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高效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顶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的外侧设有出水槽,出水槽与出水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预消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和高效沉淀区,各区之间由隔板隔开,预消氧区连接进水管,预消氧区与厌氧区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厌氧区与缺氧区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缺氧区与好氧碳化区之间的隔板下部相连通,好氧碳化区与好氧硝化区之间的隔板上部相连通,好氧硝化区与高效沉淀区之间由过水管相连通;高效沉淀区与预消氧区之间设有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好氧硝化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高效沉淀区的底部设有排泥管,顶部设有出水堰,出水堰的外侧设有出水槽,出水槽与出水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污泥气提进气管和污泥回流管,污泥气提进气管的下端与污泥回流管的下端通过丝口连接,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置于预消氧区内;所述硝化液气提回流装置包括硝化液气提进气管和硝化液回流管,硝化液气提进气管的下端与硝化液回流管的下端通过丝口连接,硝化液回流管的另一端置于缺氧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碳化区、好氧硝化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涛宋海农朱红祥陆立海陈国宁陈永利方圆成刚王靖文黄祖鑫宁毅韦文慧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